說起黨衛軍的由來不得不說一個人,海因裡希·希姆萊,正是由他一手操持,黨衛軍從隸屬衝鋒隊專為希特勒設立的個人隨護團,轉變為一個最高人數達近一百萬的一個龐大軍事組織。
海因裡希·希姆萊
黨衛軍是國內約定俗成一種稱呼,它的原意是武裝黨衛隊,是在黨衛隊基礎上發展出來的作戰部隊,它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921年成立的衝鋒隊,最初它隸屬於衝鋒隊,1925年從衝鋒隊脫離出來,更換了幾任頭頭之後,1929年希姆萊掌握了黨衛隊大權,一直到1933年納粹上臺時,它也只是作為納粹私人性質的保安隊存在,並不具備軍事侵略的能力。主要從事於保護納粹所有高官、反刺殺情報蒐集、政風監察。黨衛隊的隊徽以兩道閃電作為SS象徵,在北歐神話中一道閃電象徵勝利,其標識由瓦爾特.赫克在1932年設計。
黨衛軍
1933年希特勒出任魏瑪共和國總理後,納粹取得德國政權,希特勒下令黨衛隊成立了一支120人的“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由由約瑟夫.迪特里希任指揮官,於此同時,德國其他地方也相繼成立了幾支黨衛隊的警備隊,監獄,集中營看守成立了骷髏總隊,由提奧多.艾克任頭子,這十幾個人七八條槍就是武裝黨衛隊最早的班底。1934年,衝鋒隊領袖羅姆及其親信600餘人在黨衛隊長刀之夜被處決之後,黨衛隊在納粹恐怖組織中起主導作用,由希特勒重新掌管。1935年希特勒撕毀凡爾賽條約大肆擴軍,黨衛隊在警衛旗隊和警備隊的基礎上成立了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由保羅.豪塞爾任指揮官,到1937年時達到一個師的規模。
二戰爆發後,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正式更名為武裝黨衛隊,其規模也迅速擴大,原警衛旗隊擴充為第一“警衛旗隊”師,其他分隊擴充為第二“帝國”師,骷髏總隊擴充為第三“骷髏”師,國內的部分警察改編為第四“警察”師,以北歐泛日耳曼人或者納粹粉絲組建了第五“維京”師,由德國、奧地利人組建的第六“北方山地”師,這就是黨衛軍在41年前最初的幾個師級作戰單位。
在整個二戰期間,黨衛軍共組建過38個師級部隊(有些師並未最終完成),數量最多時將近百萬人,人員構成也是五花八門,隨著戰爭程序德國逐漸兵員不足,對黨衛軍的要求也逐漸降低,由最初的日耳曼精英一步步放寬到見人就收的程度,歐洲各國的納粹粉、斯拉夫人、穆斯林等均有加入黨衛軍,甚至連監獄犯人、投降的戰俘都拉進去充當炮灰,這也是黨衛軍部隊作戰能力良莠不齊的原因之一。
武裝黨衛隊--黨衛軍,雖然是作為作戰部隊使用,但與國防軍不同的是,它在戰爭中經常發生針對平民、戰俘的殺人放火事件,犯下許多戰爭罪行,戰後被國際法庭判定為“犯罪組織”,於是德國投降後宣佈徹底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