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社會,彩禮問題是個很熱門的民生話題,殊不知,這並不是現代社會獨有的問題,早在宋代,高價彩禮就已經可見端倪了。在宋朝,婚姻並不是兩情相悅,還要明碼標價,彩禮與嫁妝的金額都令人咋舌,宋朝夫婦的結合,充滿了物質性和功利性。
一、彩禮和嫁妝高昂,銅臭味滿滿01. 妻子相當於行走的人民幣:嫁妝聘禮豐厚
彩禮和嫁妝這個問題,在宋代就已經很尖銳了,一直到今天,可以說是歷史遺留問題。宋朝索要聘禮的名目是五花八門,各種“藉口”,這一點是之前的朝代都沒有發生過的現象。要是深究原因,還是因為宋朝的小農經濟逐步壯大,人們都有錢了,也意識到了錢的好處,對金錢和物質的慾望也比之前強烈了。
按照民間百姓的風俗,想要完成一門姻緣,起碼要給三次聘禮,三次的說法還不一樣。第一次叫定禮, 給了定禮,說明男女雙方初步達成了婚姻意向;第二次叫聘禮,聘禮表明雙方願意在一起組建家庭;第三次則叫彩禮,彩禮是小兩口組建新家庭的啟動資金。
現在的彩禮和聘禮動不動就是車子、房子,要不然就是高達幾十萬的數額,其實這個標準比起宋代還稍稍遜色了不少。宋朝的聘禮種類豐富,不僅有價值不菲的綾羅綢緞,還有金銀玉器,牛羊等牲口。在古代,聘禮中還少不了大雁,一雙大雁有時候就價值千金。結婚娶個媳婦,要掏不少錢。《宋史·禮志》裡還將禮金劃分了等級和階層,“其宗室子聘財皆減半, 遠屬族卑者又減之。”
從禮金的數量和豐厚程度,就可以看出對方的家世。除了貴族,普通的小康之家禮金和聘禮也不低,一般常見的有“三金”,即金條、金鐲、金鍊子,有的人家還會送瑪瑙和翡翠等。看過比較豪氣的彩禮,再來看看最低標準是怎麼樣的吧。
在宋朝,窮人家想要娶親也需要花費不少錢,像絹布是不可以少的,還有銀子。宋代似乎沒有裸婚一說,男女之間想要到談婚論嫁這一步,都需要付出不少金錢和物質的代價,也許正是這種風氣,才讓門當戶對的思想和觀念流傳了上千年。
02. 有來有往、勢均力敵,嫁妝和彩禮相當
說完了彩禮,再來談談嫁妝。婚姻並不是其中一方的單向付出,需要雙方拿出同樣的誠意,這樣日子才能夠和和美美地過下去。宋代的嫁娶,除了男方要付出彩禮,女方也要給予一定的嫁妝。就拿宋朝最高貴的公主來說,嫁給駙馬也是需要攜帶豐厚的嫁妝的。當時的駙馬又叫躺馬都尉, 在娶了公主以後就能得到這個閒散的官職。不止有官職,駙馬還可以得到皇帝豐厚的賞賜。皇帝嫁女,規格自然不容小覷,不僅有華美的衣裳和綢緞,還有金銀萬兩,玉器百件。
女方給予和彩禮相當的嫁妝,就是為了彰顯孃家的實力和地位,讓女方嫁過去之後能夠不受婆家的欺負和輕視,在婆家可以高枕無憂,安樂度日。當然,公主的嫁妝豐厚原因有很多,其一,公主本就是天子的女兒或妹妹,是君主最珍貴的掌上明珠,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實力和財力。代表著皇室威嚴的公主,她的成婚的排場自然是極盡奢華了;其二,古代的駙馬一般都不擁有實權,一輩子也就是個掛名的官員,看似享受榮華富貴卻沒有實權,不能為家族繁榮貢獻更多的力量,因此,為了補償駙馬與駙馬的家族,就只能從嫁妝和物質條件上下手了。
一般人家沒有帝王之家這樣過多的考慮,他們給男方豐厚的嫁妝,出發點還是在於對女兒的愛。古代的婚姻基本上是一錘子買賣,女兒另一半的品性很重要,運氣好碰上一個疼人的女婿,自然是家庭和睦。運氣差碰上個不如意的丈夫和婆婆,怕是要蹉跎一生。嫁妝體現著孃家的實力,一份豐厚的嫁妝,可以讓新娘子在婆家挺直腰桿,就算在婚後與丈夫產生分歧和矛盾,丈夫和婆家看在豐厚的嫁妝的份上,也不會過於為難。
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在宋朝不論是貴女還是普通女子的嫁妝都會與男方勢均力敵,這種豪華在訂婚的帖子上就可以看出來,帖子都是燙金的,在《水東日記》裡有說過:“奩租五百畝。奩具一十萬貫, 七界。締姻五千貫, 十七界。”九品芝麻官嫁女兒,嫁妝都達到十萬錢財,還沒有算上陪嫁的良田和莊園。一個小小的官吏尚且如此土豪,可以窺見當時朝廷其它大官員和皇親國戚嫁女會是怎樣的一種盛景了。而民間一向是有樣學樣,正因為舉國流行的奢華風氣,宋朝的嫁娶奢靡陋習屢禁不止,十分嚴重。
二、明碼標價的婚姻,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01. 引發重男輕女等道德倫理問題
首先,婚姻成了一場交易,為了追求金錢,只要價格合適,宋朝的父母可能就會讓子女迅速成親,根本不管兩個男女適不適合,這就造成了很多悲劇;其次,這種風氣也造成了重男輕女的社會現象日趨嚴重。按照當時的說法,生兒子能夠得到一筆豐厚的嫁妝,而生女兒還要“賠錢”,因此,“世俗生男則喜,生女則戚,至有不舉其女者”。
重男輕女這個問題在我國曆史長河裡一直都存在,但宋朝重男輕女到什麼地步呢?當孕婦生出了女嬰後,嬰兒會被丟棄到荒郊野外,或者拿到河裡溺斃。生了女兒的婦女也會被婆家和丈夫厭棄,活在閒言碎語裡。
對於一些條件不富裕的家庭來說,由於沒有能力拿出彩禮,可能會娶不到老婆,因為家徒四壁,家庭貧窮,姑娘們都不願意嫁進來,長此以往,也衍生了很多大齡單身男青年的問題,犯罪率也蹭蹭的往上漲。最嚴重的還是道德觀念開始出現偏差,為了鉅額的嫁妝和財富,不少人迷失了自己。
湖北襄陽:漢服愛好者舉辦中式婚禮
在宋朝有這樣一個例子,一戶人家的丈夫死了,只留下兒子和後母,後母捲走了亡夫的所有遺產跑路了,並帶著這筆遺產另嫁他人,遺產成了女方的嫁妝,無奈之下,繼子只好把後母和後母的丈夫告上公堂,透過法律來追回自己的財產。
02. 加重經濟負擔,造成家庭壓力
宋朝婚嫁的花銷和費用實在是太高了,遠遠超過一個普通家庭所能承受的範圍。但沒辦法,媳婦得娶,女兒得嫁,為了促成這一樁婚事,拿到高額的彩禮和嫁妝,不少家庭會選擇“借錢辦婚禮”,透過超前消費的方式將婚事辦成。這種行為也加劇了百姓的經濟負擔,給整個家庭增添了很多壓力。就連宋朝的大詩人王安石都因為這個婚嫁習俗犯了難,他在奏摺裡這樣形容自己的處境:“先臣之未葬, 二妹當嫁, 家貧口眾”, 期望朝廷能給他一份薪水高一點的工作。
不止是王安石,其他文學名家也有這樣的憂慮,出生在大家族的陸游按理說應該是吃穿不愁了,但他也說自己窮得不敢給子女張羅婚事,“兒年三十, 女二十, 婚嫁尚未敢言也”,就連陸游這樣出身不錯的貴族子弟都坦言吃不消天價彩禮,更別提社會最底層的普通老百姓了。
像王安石、陸游之輩的大臣好歹還有俸祿傍身,其他老百姓就沒有這麼幸運了。為了讓家裡的子女能夠順利完成婚配大事,有不少家庭變賣家產、田地,甚至去借高利貸,有不少家庭還因此家破人亡,錢財散盡,當時“民間典賣莊土, 多是出於婚姻喪葬之急。”
為了解決這個嫁妝和彩禮的問題,宋朝人想了不少辦法,其中有一個就是透過家族眾人來資助婚嫁,你幫幫我,我幫幫你,“愛其子孫, 欲使之衣食給足, 婚姻以時”,這可能是最早的眾籌概念了吧,“眾籌結婚”,也可以從側面反映當時娶妻嫁女對老百姓造成的壓力有多大。
三、結語宋朝的金錢觀念是很強的,人們渴望金錢和財富,更加不掩飾對於財富和名利的追求。但一步步腳踏實地的賺錢實在是太慢了,要到何年何月才能有錢,還不如一場婚事來錢來得快,婚姻得到的彩禮和嫁妝,使人們獲得了能夠一夜暴富的可能性,不少人就算賣掉房產和農田,也要借錢結婚。甚至有些人在金錢的驅使下,寧願入贅有錢的人家,成為上門女婿。在當時,婚姻就是一場豪賭,能夠幫助一個家庭跨越階級,成功暴富。其實,人生哪裡有什麼捷徑,那些看似毫不費力、能夠一步登天的捷徑,不過是早已被命運標好價值的砝碼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