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吳玠,字晉卿,崇安(今武夷山市)人,生於北宋元祐八年(1093年)。吳璘,字唐卿,吳玠弟,生於元符三年(1100年)。

吳玠青年時便沉著剛毅,懂兵法,善騎射。未滿20歲,即離鄉從軍,與弟吳璘同屬陝西涇陽軍,入德順軍(今甘肅靜寧縣)籍。政和四年(1114年),西夏兵侵邊,吳玠以戰功任進義縣副尉,不久升為隊將。靖康間(1126—1127年),西夏兵復攻懷德軍,吳玠率百餘騎兵追擊,滅西夏兵140多人,升第二副將。

吳麟少善騎射,隨吳玠攻戰,積功

門宣贊舍人。紹興元年(1131年),金將沒立與烏魯摺合約會攻和尚原,吳璘以散卒數千人,苦戰箭筈關,使兩路金兵不得會合,各自遁走。吳璘因功升統制和尚原軍馬。吳玠駐屯河池,吳璘專守和尚原。不久,兀朮率金軍入侵,吳玠兄弟拼死固守。敵陣分合30多次,企圖亂人耳目。吳璘沉著應戰,在神坌設伏兵,大敗金兵,兀朮中流矢逃走,僅以身免。張浚承製,任吳璘為涇原路馬步軍副都總管,升康州團練使。

當金兵大舉入侵時,吳玠與弟吳璘僅以散卒保和尚原,與朝廷音問隔絕,人心惶惶;且宋軍兵力眾寡懸殊,有人陰謀挾持吳玠兄弟降金,吳玠悉其謀,立即召集諸將,歃血盟誓,以忠義相勉,人皆感泣,決心死戰。張浚乃錄吳玠功,承製任為明州觀察使,兼陝西路諸路都統制。

紹興六年,朝廷任吳璘為左護軍統制,復升都統制,再升秦鳳路經略安撫使,知秦州。紹興九年(1139年),吳玠卒後,吳璘任神龍衛四廂都指揮使。紹興十年五月,金人破壞和議,再次進軍河南、陝西。撒離喝渡河入長安,直趨鳳翔。陝右諸軍,被隔在金軍後面,遠近大震。朝廷以吳璘節制陝西諸路軍馬。吳璘書約金將會戰,金將鶻眼郎君以3000騎兵衝擊宋軍,被吳璘部將李師顏擊敗,鶻眼退據扶風。吳璘收復其地,擒金三將及女真兵117人。撒離喝大怒,列陣20裡,又被吳璘與姚仲部隊合力擊敗。吳璘代兄鎮蜀10餘年,隱然為方面之重將,威名僅次於吳玠,金人亦多年不敢犯境。

乾道元年(1165年),吳璘至臨安,孝宗召對便殿,命皇子謁吳璘,拜吳璘太傅,封新安郡王,仍領宣撫使,改判興元府。吳璘還鎮之日,朝廷宴餞,高宗臨行解佩刀賜吳璘並稱:“他日思朕,視佩刀可矣。”吳璘至漢中,修復褒城古堰,灌溉農田數千頃,農民稱頌。乾道三年卒於任。朝廷震悼,贈太師,追封信王。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原來這些歷史名人都是咱信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