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古鎮義門

渦陽得名雖自北魏始,但當時之渦陽在今蒙城縣北,不在現今的位置。真正意義上的渦陽,應追溯到此前的1864年,由清朝設立縣制,迄今已有140年的滄桑歷史。

1852 年(清咸豐二年),穎州、宿州兩地饑民遍野,更兼太平軍北伐節節勝利,民憤激揚。同年十月,捻軍首領張樂行率眾在毫、蒙間之雉河集起義,殺官吏、占城池,轉戰山東、江蘇、安徽等數省,沉重地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

1864 年(同治三年 ),安徽巡撫唐訓方,令布政司英翰奏以“雉河集為蒙、毫接壤之區,距城較遠,以致強寇疊起,屢撫屢叛,非添設州縣,教養兼施,不足以資彈壓而移風化。今擬於雉河集添設縣城一座。”同治三年元月,英翰奏上。不久,上諭:“皖北……如有應行添設州縣,著與僧格林沁面商,並諮會曾國藩妥籌具奏”。僧格林沁就增設新縣一事,諮兩江總督曾國藩:“所有蒙、毫、宿、阜,其間人稀地廣。在搶匪未叛之先,地方已難兼顧,以致盜賊充斥。而現在賊氛甫滅,更宜倍加防範。查雉河集為蒙、毫、宿、阜居心之地,相距約在百里以外,應遵聖諭,添設州縣,方足以資治理”。旋曾國藩函覆會同具奏。時唐訓方已去職,新任安徽巡撫喬松年即扎諭布政司英翰會同按察司委派候補知州王峻會同蒙城、毫州、宿縣、阜陽四州縣實地勘查割界,規劃設縣事宜。報經署理布政司何耀,署理按察司李文森詳審後,由兩江總督曾國藩、安徽巡撫喬松年會銜縣奏,並請欽定縣名,或名以古之“渦陽”。復經軍機大臣會同吏部妥議後,奉旨於雉河集添設縣治,賜名“渦陽”。分蒙、毫、宿、阜四州縣相連之區以隸之。選擇官員,妥為撫馭。同年,從毫州東部劃出十三保九十六圩,從阜陽北部劃出四集二十五圩,從蒙城西部劃出十五保四十五圩,從宿縣南部劃出機集四十六圩,成立新縣。 以原雉河集為縣治。屬潁州府。

1913 年(民國二年),廢穎州府,縣境屬淮泅道。不久,在領州設阜陽專署,轄渦陽縣。

1940 年元月,為加強抗日根據地建設,豫皖蘇邊區成立由共產黨領導的渦北縣,轄原渦陽縣下屬的丹城、義門、龍山三個區,計 15 鄉。一九四四年九月,改渦北縣為雪渦縣。下轄十個區,屬原渦陽縣境的有曹市、青町、龍山、丹城、吳橋、雪楓、義門等七個區。

1946 年秋,於縣境西部建渦毫縣,原屬渦陽縣境的有臨湖、花溝兩個區。

1947 年冬,在縣境南建渦陽縣。原屬渦陽縣境的有花溝、西陽、張村、楚店、江集、路集、雙廟等八個區,計 886 個行政村。

上述雪渦、渦陽、渦亳三縣隸屬共產黨領導的皖北專員公署第三分署。

一九四九年三月,劃三縣原渦陽縣境,仍併為渦陽縣。

一九六四年,劃縣市郊間集、張村、江集三區歸新設之利辛縣。渦陽縣屬安徽省阜陽專署。

十年內亂初期,廢專員公署,設地區革命委員會; 1979 年,撤銷地區革委會,

恢復阜陽行政公署,仍轄渦陽縣。

2000年5月,渦陽復又歸屬古譙郡,今之亳州 。

滄桑140年——渦陽

渦陽縣畢竟是小地方,有象“陳摶臥跡、稽康墓、遺履橋、袁大化故居、東太清宮、張樂行故居、新四軍師部”等也是難得呀!但我們還有渦陽淳樸的民情、傳統的文化,讓人難忘的風味小吃和飛速發展的皖北名縣,這一切讓每一個渦陽人都感到驕傲!

要用發展的眼光看我們的這一片熱土,傳統的要挖掘、要宣傳,好的要繼承、要弘揚,更重要的是要為科學的發展好我們的家園獻計獻策,盡一份綿薄之力動態的歷史地理--簡說老子故里在渦陽。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史話芒市|200年前的土司委任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