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2000多年,潁陰古城由縣城發展為州治、郡治,及至清末民國時期已頗具規模,加之交通發達,更成為中原腹地的商業中心。1933年《許昌縣誌》記載:“許昌瀕臨平漢鐵路,館轂南北……富商大賈,穈集於茲。懋遷轉運,日以發達,居然一小商埠規模也。”
今天,曾經高大巍峨的許昌古城牆已不復存在,只留下寬闊的護城河及古老的街道、地名。我們就從這些古遺蹟開始,追尋民國時期許昌城曾經的蹤跡。
城高三丈三尺,池深一丈二尺
許昌的城牆,用高大二字形容毫不為過,明代嘉靖年間為土城牆,至萬曆年間被改建為磚城。此後,其歷經明清兩代多次修葺,終成“周圍九里一百三十九步,高三丈三尺,廣一丈一尺,計垛口一千二百三十個”(1933年《許昌縣誌》)的龐大規模。
據說,城牆的側剖面為梯形,外層表面砌以大磚,因常年裸露在外,都變成了黑灰色;內層以黃土堆積、夯實而成,寸草不生,還是黃土本色。
民國時期,許昌城共開有六座城門,其中東西南北四門為明清古城門。每座城門外都圍繞著 1座圓形甕城。每座城門、甕門上方各有一塊石刻的匾額,上題文字:南甕門為“來薰”,城門為“南望衡湘” ;東甕門為“陽和”,東城門為“東聯江漢”;西甕門為“揚武”,西城門為“西瞻嵩洛 ”;北甕門為“星拱”,北城門為“ 北拱神京 ”。每座城門都有兩扇大而厚的木門,開關時需兩個人才能推得動。各甕門外都有一座吊橋,跨過護城河通向城外。
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民國許昌縣政府先於1929年在察院的南面開通了東南門,後於1933 年開闢了西南門,把城內最繁華的南大街、西大街、城隍廟市場跟城外的火車站連線起來。
20世紀20年代,直奉戰爭和中原大戰使許昌城牆遭到破壞。許昌古城牆後又歷經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至新中國成立初期,已被破壞得不成樣子了。新中國成立後,古城牆完全失去了保護城市的功能,被逐漸拆除。20世紀70年代,許昌古城牆已完全消失。今天,市區西順河街北段的楊柳樹下,還散落著許多曾是城牆基石的紫色大石磙,它們在無聲地訴說著許昌城牆曾經的風華。
許昌的護城河也歷經多次疏浚
圖為舊時的南護城河
《許昌縣誌》記載:“清順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知州汪潛排浚。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知州剛柱重浚。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知州潤芳浚。”及至民國時期,已是:“池深一丈二尺,闊二十丈三尺”(1933年《許昌縣誌》)的規模。
據說,民國時期護城河引注的是清潩河水,河內沿兒直到城牆根兒,盡是荒灘,不準人馬通行; 外沿兒有路,路旁栽植楊柳。護城河中廣植蓮藕,每年的春秋季節,從南門外向東經東南門至城牆東南角處、南門外向西至西南門處、從東門外向北至城牆東北角處、從西門外向北至小西湖等幾段護城河裡,整個水面被荷葉、菱葉和芡葉所覆蓋。東城牆外,沿護城河的孔家花園 、準提庵一帶低窪之處也盡種蓮藕,荷葉鮮豔,蓮花飄香,與護城河中的景觀連成一片,蔚為壯觀。
城內外有街道20餘條,各具特色
民國時期的南大街
許昌城大致呈正方形,東西間距略長於南北間距。城內外有大小街道20多條,每條都有自己的特色。
東西南北四條大街,因對應東西南北四門,是城內最主要的四條街道。其中,北大街處於偏東位置,李季安認為,這與中國古代的城市建築理念有關。古人以坐北面南為尊 ,南門對準的地方是宮殿 、官衙 、正堂,北門及北大街自然被擠得偏離中軸線了。
東大街在明朝稱承恩街,清初為道德坊街,原與西大街、南大街相交。清同治年間取“中間天平,天下太平”之意,將道德坊街西段改稱天平街。與此類似的還有北大街,其在明朝時稱道德街,清初改承恩坊街。同治年間,取“心懷安寧,安居樂業”意,改承恩坊街南段為安懷街。
東大街是民國時期達官貴人的聚居之所。許昌縣商務會就設於此街西段路北。著名的葛家大院,並排四座插花門樓,宅第連雲,房舍數百間,佔地一頃有餘。
天平街被稱為“金銀庫街”,縣城裡資金最為雄厚的錢莊、銀號均聚集於此。其中,經營菸葉購銷和貸款、匯款業務的通勝祥號,年贏利可達10萬銀元。1915年後,中國銀行、河南農工銀行都在該街建立了分支機構。
奎樓街是許昌城內的“糧食集散地”,有31家糧行。每到傍晚,各地車拉擔挑的糧販、糧戶齊聚於此,人喊馬嘶,一片嘈雜之聲。白天行裡糴糶開市,過鬥者喝唱數量之聲不絕於耳,故有“中原熟,奎樓興”的諺語。奎樓街中段的打更庵附近是一個熱鬧的小吃市場,有羊肉湯、丸子湯、胡辣湯、餃子、燒賣、油茶 、燒雞等。
此外,清虛街因街上有座名為“清虛宮”的道觀而得名,南九曲街、北九曲街(又稱當鋪街) 、井巷街、井園街以沼澤、井泉得名,古槐街、榆柳街以樹木 、花草得名。
西南門外,1904年京廣鐵路全線通車後,由車站至南關新闢一條大街,俗稱“洋街”,1927年後改稱大同街,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又稱勝利街。由於位置優越,客流量大,許多娛樂場所如國民電影院、華順戲園、三星舞臺遂應運而生。洋街旁邊,還有一條土城街,因緊臨外城土城牆而得名,即今七一路西段。因其臨近車站,多開設飯店、旅社,遠近商賈多留宿於此。
南大街堪稱“購物天堂”
繁華的南大街
南大街是城內最繁華的地段,有金店銀樓、雜貨店、京貨布匹店、鞋帽店、顏料店、茶莊、書店、中西藥房、照相館等,僅雜貨店就有20餘家,堪稱“購物天堂”。
據說,最有聲譽的是志盛德號,經營紅糖、白糖、紙張、顏料、香炮、鐵器等。較大的雜貨店還有福聚仁、福裕通、福聚通、福興永、巨集泰源、鎰記(後改為豫茂)、泰恆、竹居齋、五洲等。這些店鋪大部分是批零門市部,並自己生產糕點、醬菜等。京貨布匹店、棉布莊有慶泰茂、永泰茂、德豐恆(後改名為利豐),均為批零兼營。此外,還有經營綢緞的晉義興、晉義恆,經營百貨的奎興永、永大、一大、通盛明等。上述店鋪大多直接從上海、北平、漢口、天津等地的廠家進貨,所以價格便宜。他們的商品銷往河南省內的50多個縣,因物美價廉而暢銷不衰。
南大街的建築也是該街的一大看點。20世紀30年代後,南大街有幾家大商號競相蓋起中式樓房飾以西式門臉兒的門面房,就是在平房前再豎立一道女牆。其高度、裝飾跟樓房一樣,給人以街道兩旁有不少高樓之感。
繁華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