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靈帝光和七年,張角起事,受朝廷指派左中郎將皇甫嵩到東郡平叛,皇甫嵩小試牛刀,就生擒黃巾軍頭目卜己,蕩平東郡。
而河東太守董卓不敵張角弟張寶,朝廷又命皇甫嵩移師廣宗,繼續剿滅張角、張梁、張寶三兄弟。
時張角已得重病,派小弟張梁迎戰皇甫嵩,張梁氣焰囂張,皇甫嵩統帥的是精兵,兩下交戰多時,不分勝負,皇甫嵩後退十里後觀看戰場形勢,並派諜報人員偵察張角大營,發現營中人員慌慌張張似有大事,再近偵察,原來張角病死了。
皇甫嵩大喜過望,傳令三軍三更造飯,五更出擊,待至雞鳴,皇甫嵩親自帶隊直搗賊營,張梁被斬於馬下,皇甫嵩乘勢攻入廣宗,見署中置一棺木,料是張角,隨即破棺割下張角頭顱報以朝廷,只餘張角弟張寶守曲陽。
皇甫嵩邀鉅鹿太守郭典同擊張寶,張寶也不敵皇甫嵩,三下五除二就將張寶斬於馬下,至此黃巾軍被皇甫嵩剿滅,功封槐裡侯,升左車騎將軍,領冀州牧。
此時皇甫嵩人望極高,是朝廷中的紅人,於是信都令閻中想入非非,想借皇甫嵩的威望,請他清君側,把閹黨一網打盡,再立不世之功。此前黨人被宦官打的只有招架之份,無有還手之力,連宋太后都被宦官清除皇宮,幽閉而死,可以說是萬馬齊喑究可哀。
急需一位力挽狂瀾的大人物挽朝廷於即倒,閻中看遍朝廷內外沒有這樣的人才,皇甫嵩建了蓋世功勳後,他想這個救世主來了,欲借皇甫嵩掃平黃巾軍之威,一舉剪除閹黨這個毒瘤,還一個風清氣正的大漢王朝,使東漢中興,大展劉漢雄威。
閻中慷慨陳詞其言也勃焉,皇甫嵩其聽也忽焉,皇甫嵩對閻中說:我實際上是個庸才,不足以實現你說的壯舉,人不能忘了自己的本分,天也不會保佑逆臣賊子,如果貪圖功名不成,而迅速轉為禍害,還不如老老實實,忠於朝廷,謹守為臣的禮節,就是迫害你,也不過是放逐免職而已,雖然死了,好賴也為官多年,給後世子孫留個名,還會不朽,像你說的是反常舉動,我不敢按你說的辦!
皇甫嵩一席話把閻中的熱情給澆滅了,也難怪皇甫嵩心有餘悸,歷年來朝堂之上忠臣良將和宦官鬥法,皇甫嵩都耳聞目睹了,屢戰屢敗,讓人心寒。
如今把黃巾軍滅掉了,皇甫嵩功成名就了,應該說皇甫嵩已權衡再三,歇歇吧!不去戳那馬蜂窩,宦官不好鬥,弄不好身家性命都沒有了;或者皇甫嵩已看到東漢是不可救藥的懶漢,死掉比活熬著好受,不管怎麼說,事實勝於雄辯,皇甫嵩沒有動作,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爆發,皇甫嵩屬於在沉默中死亡哪類,他辜負了閻中們的期望,不是力挽狂瀾的人物。
軍事是高手,政治上不一定是能手,不要把人估計的太高了,總之人都有侷限性,不要求全責備,無論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