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詳,而比第一次世界大戰還早幾年的日俄戰爭估計大家相對不太熟悉。這一點其實並不奇怪,因為日俄戰爭的雙發雖然是日本和俄國,但主戰場卻在我國的東北(遼東)地區,這就好比兩個強盜為了爭搶別人家的東西而在現場大打出手,那被搶的那家自然難以啟齒,所以直到現在,我們的歷史書對這場戰爭都是語焉不詳,一來清朝當時內憂外患自顧不暇可謂是焦頭爛額,二來也為了避免捲入戰事而宣佈中立表示“玩不起”。
然而,比較有意思的是,正是這場鮮為國人所知的日俄戰爭,卻在後來被很多歷史愛好者稱之為“第零次世界大戰”,這種說法究竟是怎麼來的呢?
1、日俄大戰的背後實際上是兩個國際陣容的較量;
事情還得從俄國想要獨吞清朝東北說起,1900年八國聯軍進北京時,俄國不但趁機出兵侵佔了整個東北地區,還要求和清朝單獨簽訂協議想要將其在東北的各項特殊權利合法化,但此舉遭到英國、德國、美國以及日本的反對,因為他們也想在我國東北分一杯羹。特別是正在日益崛起的日本,他們傾全國之力打贏甲午戰爭才得到的遼東(後被清朝贖回)和朝鮮眼看都要被俄國所染指,自己的發展空間也完全被俄國所限制,這口氣忍不了。
不過日本當時作為一個新興國家,想要對付老牌列強俄國,那必須得事先做好大量準備工作,比如爭取國際援助——1901年日本先是與英國和德國舉行了“關於三國進行公開干涉和甚至締結三國反俄同盟”的談判,不久又和英國簽訂《日英同盟協約》正式結成同盟,同時美國為了打破俄國對東北的壟斷地位也選擇了支援日本。就這樣,在英美等國的大量經濟技術援助之下,日本得以迅速擴軍備戰,為發動並打贏這場戰爭做好各項準備。
另一方面,為了對付日英同盟(有美國支援),俄國決定和法國在遠東進行合作並結成了俄法同盟(有德國支援)。德國雖然在歐洲反對法國,但如果俄法同盟在遠東的動靜鬧得越大,俄國勢必要從歐洲調派更多的軍隊前往遠東,那麼德國在歐洲的壓力就會變得越小,所以德國在遠東問題上選擇支援俄法同盟。
至此,世界各大列強或直接或間接地參與了後來的日俄戰爭,中國清朝自不必說,戰爭一打響就已經是身在其中了。日俄戰爭的雙方陣營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同盟國”和“協約國”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同盟國”和“軸心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另外,戰後的國際形勢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一點也和後來的兩次世界大戰相類似。
2、日俄戰爭是一場大型的海陸一體現代化戰爭;
日俄戰爭期間,雙方海軍陸軍均進行了多次交鋒。海戰方面,俄國第一太平洋艦隊被日本聯合艦隊偷襲並圍堵在旅順港內(旅順失守後被殲滅),而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俄國從歐洲抽調過來波羅的海艦隊)則在對馬海戰中被日本聯合艦隊所殲滅;陸戰方面,日俄兩國在遼東半島進行了多次包括旅順會戰、遼陽會戰、奉天會戰等在內的大型會戰,雙方的作戰兵力都達到了數十萬,軍隊的編制也和後來的兩次世界大戰相差無幾。
3、先進的武器裝備和現代化作戰理念;
在日俄戰爭中,雙方首次使用了速射榴彈炮、馬克沁機關槍、迫擊炮、手榴彈、無線電裝置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裝備。另外,其中的旅順會戰不僅是一場大規模的現代化要塞圍攻戰,而且其中使用的鐵絲網、戰壕、機關槍、炮兵陣地等最新作戰理念和先進武器裝備後來被廣泛應用於兩次世界大戰,這場戰役絕對可以稱得上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塹壕戰的預演。
4、戰爭的慘烈程度堪比世界大戰;
雖然日俄雙方最終的傷亡人數都只有十多萬,比起後來兩次世界大戰傷亡動輒上百萬甚至上千萬的傷亡不算什麼,但這場戰爭的慘烈程度卻絲毫不亞於後來的世界大戰。
以旅順會戰時日軍進攻203高地那場戰役為例,日軍對旅順要塞的203高地進行自殺式強攻,僅一週之內,日軍的傷亡就達到了2.79萬人,而俄軍僅損失3500人——藏在要塞中的俄軍用重機槍將日軍殺得屍橫遍野、血肉橫飛,不過日軍最終還是以人海戰術攻克了203高地,一舉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
由於旅順會戰太過慘烈,日軍一共陣亡了6萬人(佔整個日本陸軍兵力的近五分之一),連後來有著日本“軍神”之稱的乃木希典(時任旅順會戰日本指揮官)在得意之餘都不由得感嘆:“愧我何顏看父老,凱歌今日幾人還。”很多人甚至直接將這場戰役形容為日後第一次世界大戰“凡爾登絞肉機”的預演。
總體來說,日俄戰爭不僅影響的範圍廣,其作戰理念和武器裝備也都達到了現代化戰爭所應有的水準,再加上其慘烈程度不亞於後來的世界大戰,所以這場戰爭被稱為“第零次世界大戰”也就不足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