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在函谷關外,司馬錯率十幾萬秦軍大破四十多萬的6國聯軍,蘇秦6國合縱謀秦、遏秦宣告失敗。

秦國倚靠戰勝之威,張儀東出,連橫魏、齊、燕、趙,與秦結盟修好,止戈息兵,再轉身奪取巴蜀,暗擴國力。

合縱兵敗後蘇秦折回燕國,先出任丞相,燕易王死後轉到齊國任丞相,聯手孟嘗君田文,幫助齊宣王變法,後被世族刺殺身亡,變法夭折。

燕國燕王姬噲懦弱無能,禪讓王位給攝政大臣子之,引發燕國大亂。

秦惠文王(公元前356—311年)在位20多年後得怪疾死了,太子贏蕩繼位。新秦王勇猛好武,性情剛烈,司馬錯、張儀相繼掛冠而去,秦國陷入兩代賢主之後的不確定時期。

至此蘇秦、張儀縱橫7大戰國20來年的合縱和連橫宣告結束,短暫的和平後,就應該是金戈鐵馬的狼煙四起了…

25.張儀風雲:司馬錯大破六國聯軍,合縱軍敗走虎牢關,張儀連橫魏齊燕

蘇秦合縱的六國聯軍陳兵函谷關外的時候,秦國朝堂也在緊張謀劃破敵之策。張儀、司馬錯、樗裡疾都認識到,秦國戰勝,六國舊怨便會死灰復燃,連橫破合縱,便有了大好時機。若秦國戰敗,將會被鎖回函谷關內,連橫也會大受阻礙。從六國聯軍優勢看:初次聯軍,恩怨暫拋,多有協力之處,糧草輜重就近魏國敖倉統一供給;兵勢強大,四十八萬大軍是秦三倍有餘。從聯軍缺點看:其一,相互生疏缺乏演練,自守一方,很難形成一體的戰力;其二,軍制不一,裝具各異,步兵騎兵戰車兵相互混雜,大都是老式大軍;其三,楚軍主將子蘭為聯軍統帥,志大才疏,毫無眾望,難以駕馭大軍。此外蘇秦與四大公子坐鎮幕府,監督諸軍並統決大計,必然行動遲緩,縫隙多生。司馬錯認為奇襲聯軍熬倉的糧草淄重,是快速取勝六國聯軍的關鍵。張儀自認熟悉魏國地形,自領破局之戰。秦惠王贊同他們的計劃,張儀丞相親赴軍前,輔助上將軍贊襄軍機;秦王自己與右丞相樗裡疾督導後方軍需輜重供應,自領最重要的前線和後方協同,戰力自然大大提升。

反觀六國聯軍,盟軍統率子蘭缺乏威望和主見,聯軍攻秦方略只能依靠大議。燕國主將子之建議聯軍分為三路:第一路由楚國戰車步卒與韓國步兵組成大陣,在函谷關外吸引住秦國大軍,能戰則戰,不能戰則守;第二路由燕國遼東鐵騎與趙國步兵合成,北上襲擊秦國北地郡;第三路由魏齊騎步合成,從西南襲擊崤山,可從背後拿下函谷關,並對秦軍主力前後夾擊。子之建議的方略甚好,但對協同作戰的聯軍戰力和將領要求較高,面對各國派出的老舊戰車和軍隊,有些要求過高了。信陵君折中建議,選擇直接正面對陣作戰方案,子蘭將軍率楚韓大軍居中成陣,魏齊大軍從西面進攻,燕趙大軍從東面進攻;三路大軍成犄角之勢,相互策應。蘇秦最終接納了信陵君的進攻方略,子蘭下令3日後準備決戰。

秦國緊張的策劃戰前準備,秦軍共有二十萬大軍。司馬錯將秦軍分成五支:西部大散關與陳倉要塞留守一萬步兵,東南武關留守一萬步兵,防止決戰之時背後被敵人偷襲;藍田大營駐紮四萬,全部是精銳鐵騎,居中策應函谷關和武關等關隘的突發軍情;其餘十四萬大軍分為三支:第一支主力大軍十萬,步騎混編,全部開出函谷關紮營;第二支步騎混編兩萬,秘密開進崤山東南部河谷紮營;第三支兩萬,全部精銳鐵騎,秘密開進函谷關外大河南岸的山谷中紮營。除函谷關大營,其餘各部秦軍務求駐紮無形,不被敵軍覺察。

秦軍主力營寨紮在函谷關外的崤山北麓,六國聯軍的新營地已經推進到洛陽以西的山塬地帶,中間相距不過數十里之遙。而秦軍的一支兩萬騎兵已經插到了六國聯軍的身後,隱蔽在虎牢山西面的山谷之中,領軍主將白山。張儀趕到秦軍騎兵藏身之處,會和白山,準備突然奔襲六國聯軍的糧倉敖倉。敖倉是魏國最大的糧倉與物資重地,建在黃河與濟水分流處的三角谷地敖山,山不高,但孤立於兩條大河之間的平原,險要易守。敖山西面又有魏國開鑿的引黃河入大梁又南通淮水的最大人工河流鴻溝,三水環繞,更兼臨近大梁,陸路官道暢通,物資集散極為便捷。六國聯軍的糧食、淄重都由熬倉提供,熬倉在虎牢關身後,又地處魏國境內,蘇秦和合縱聯軍均認為安全無虞。

秦國司馬錯打的就是出奇不意,由張儀在夜裡率領一萬秦軍鐵騎抄到敖倉背後的山坳,趁魏軍防衛鬆懈突然發起攻殺,駐守的5千魏國鐵騎還沒反應過來,就被衝得七零八落。白山率領的一萬秦軍鐵騎再從北面漫山遍野正面衝過來,不到一個時辰就摧毀了防守的魏軍,破壞了碼頭,挫沉了船隻,燒燬了糧倉,成功實現戰略目的,隨後張儀和白山再連夜率領2萬秦軍鐵騎趕往函谷關主戰場,尋找戰機。

就在張儀偏師奔襲敖倉的時候,六國大軍也對秦軍主力發動了夜襲。齊國大將田間首先率領三國步兵從左側攻進秦軍大營,發現偌大的營寨空空蕩蕩。田間愚蠢地以為秦軍怯戰逃跑,順著營地山谷猛追,沒追得二三里,就陷入了秦軍設計的伏擊圈,秦軍一個衝鋒,三國步軍便蜂擁潰敗著向來路逃跑。右側燕國大將子之率領三國騎兵掩殺到秦營兩側的山麓時,也遇到了埋伏在山麓溝壘之後的步兵大陣的猛烈阻擊,寸步難行。正面六國聯軍統帥子蘭率兩千輛兵車擺好了橫寬三里的大陣,等待截殺秦軍,結果等來的卻是潰逃的聯軍步兵,以及追擊的數萬秦軍騎兵。聯軍兵車抵擋不住,堪堪後撤20裡才與趕來的子之騎兵匯合後,勉強穩住陣腳。但沒過多久,奇襲熬倉後撤的張儀、白山兩萬秦軍騎兵趕到,從聯軍背後發起衝殺,兩面夾擊,聯軍大敗,子蘭率領突圍出來的數千人匆忙逃竄而去。信陵君與孟嘗君側面偷襲函谷關的五萬步兵,也被埋伏在崤山河谷的秦軍截殺大敗,逃回聯軍幕府,盛氣逼人的六國聯軍,來時轟轟烈烈,走時抱頭鼠竄,一敗塗地,蘇秦默然了…

不出戰前預料,山東六國深為震恐,聯軍自行潰散,六國朝局都陷入了相互指責的紛爭之中。張儀向秦惠王稟明,須趁此時機一舉摧毀合縱根基,不使合縱死灰復燃,連橫首站出使魏國。

魏襄王魏嗣本來擔心秦國特使張儀前來興師問罪,不曾想張儀提出秦魏修好,並出120萬斛糧食,幫助魏國解糧食危機的燃眉之急。魏襄王一感動,立馬同意魏秦修好,再言合縱,殺無赦!還力邀張儀能重回魏國,出任魏國丞相,實則是討好攻心,收買張儀,張儀笑納,虛虛實實,一轉身就趕赴連橫的第二站齊國臨淄。

齊王田闢疆面對合縱攻秦失敗,在稷下學宮公開徵求下一步對秦策略。老學宮令鄒衍等老名士認為:“與其合縱勞民,何如積聚國力,靜觀待變?不出五年,秦國便會自亂自衰。戰國以來,莫不如此。” ,荀況等新銳名士們卻激烈反對,秦國根基已成,志在吞滅六國,絕非短暫強大,“秦國雖為敵國,卻當為六國之師。師秦而抗秦,當今大謀也!”。張儀到來後,也捲入稷下學宮論戰,打動齊宣王和荀況等新銳名士的,是張儀的盟友互不干涉內政,自我求強之說:“天下雖大,唯有道者居之。堂堂正正地變法,堂堂正正地與秦國一爭,自是雄傑之邦”。齊宣王當即同意與秦國修好,與張儀訂立盟約:“不動刀兵,不結合縱,不涉內政”,同時答應張儀請求派孟嘗君田文入秦任丞相一職,實質上是變相的人質。張儀連橫齊國後,接著趕往下一個國家燕國。

秦國連橫燕國,還是因為蘇秦從燕國發起了合縱,讓本來小瞧燕國的秦國不得不正視潛在的風險。安撫籠絡,拉近燕國,減少突然爆冷的威脅,就成了張儀連橫燕國的第三站訴求了。張儀的應對之策就是秦燕聯姻,在秦國虎牢關大敗六國聯軍後,燕易王派特使到咸陽,向秦惠王“求親修好,永不為敵”。秦惠王同意了燕易王的請求,並讓丞相張儀護送櫟陽公主到燕國成親並結盟修好。此時聯軍戰敗後的蘇秦和燕國主將子之已返回燕國,為了防止燕國世族聯手清算戰敗的罪責,子之說服了蘇秦,二人結聯姻血親,讓蘇秦的弟弟蘇代取了子之的妹妹,並放出誓同生死,效忠燕王的訊息,世族元老顧忌子之還手握幾萬重兵,顧忌蘇秦的名望和威信,都從群情激憤變成默然了。

蘇秦和子之回燕後,最終不但沒有加罪,燕易王追加封地,並封蘇秦開府丞相;子之爵封成義君,職任上卿上將軍!班師將士各有賞賜。燕易王其實很聰明的善後了戰敗之事,安撫朝野,與蘇秦、子之重新結成了穩固的君臣同盟,準備整飭吏治,訓練新軍,使燕國真正崛起。

26.郢都恩仇:張儀犯險謀楚,屈原剛烈偏狹,秘殺張儀,抗命攻秦

楚國作為六國聯軍盟主,對秦作戰大敗,派出的15萬楚軍也喪失殆盡。楚懷王氣急敗壞,決意要找秦國拼死一戰,派春申君北上燕國找蘇秦再謀合縱,封屈原大司馬重新掌兵謀劃變法,六國合縱又有死灰復燃之勢。秦惠王急詔張儀從燕返回秦國商議對楚之策。張儀原本連橫各國一切順利,從魏、齊到燕國,借虎牢關秦軍大勝六國聯軍之威,各國紛紛願意與秦修好,退出合縱。甚至在從燕國趕回咸陽的途中,趙國平原君趙勝特地攔截張儀到邯鄲,由新即位的國君趙雍和秦國締結修好盟約,不動干戈,換取新即位後的一段平和時期。不曾想楚國敗得不甘心,竟然主動要求合縱對秦。為了應對楚國挑戰,明知楚懷王對自己使詐欺騙還懷恨在心,張儀以身犯險,自請入秦。秦惠王為穩妥起見,派嬴華護衛,司馬錯率大軍前出武關,威懾楚國。派甘茂東行,穩住齊國,不使楚齊結盟。

張儀立即啟程趕往楚國,要趕在蘇秦南下楚國之前,先大體穩住楚國,而後再圖周旋。張儀大張旗鼓的入楚,面見楚懷王后,毫無懸念的被打入死牢關押。贏華為了搭救張儀,透過買通的楚王寵臣靳尚,搭上王妃鄭袖,投其所好,攻心為上,鄭袖規勸楚王放過張儀,與秦修好。後宮干政,戰國很多國家都發生過,有些是誤國的,比如楚國鄭袖,齊國齊王建的母親君王后,秦國秦始皇的母親趙姬;也有攝政利國的,比如秦國秦昭襄王的母親宣太后。楚懷王非常寵幸王妃鄭袖,聽從了她的建議,張儀很快就被釋放了出來。

這讓力主立即斬殺張儀的大司馬屈原非常失望,在楚懷王變化無常的折騰下,已基本上對楚懷王沒有影響力。屈原擔心楚懷王和秦國修好,再倒向老世族昭雎一方,楚國的變法強國就不可能實現了。屈原希望蘇秦前來推動合縱抗秦,只有對秦強硬,楚國同仇敵愾,才有機會扳倒老世族。屈原做事剛直激烈,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秘殺張儀,逼秦攻楚,也逼得楚國不得不全力抗秦。屈原利用張儀和蘇秦的相約會談,在返程的路上,私自調動楚國一千新軍甲士,在郢都郊野半路圍殺張儀,幸虧被秦國商社斥候探得訊息,贏華率秦軍護衛騎士數百人趕來營救。張儀僥倖脫險,緋雲身負重傷。

張儀正好借題發揮,帶傷面見楚懷王,要求楚國緝拿兇手,否則秦將以兵犯楚。楚懷王心知必是大司馬屈原主使無疑,楚違背邦交道義在先,秦國若趁此興兵問罪,山東六國又恰逢新敗,肯定無人救援,如此楚國大險。蘇秦本來是聯楚合縱的,面對屈原謀殺邦交大臣一事,也不得不為楚國當前被動所想,建議楚王與張儀好生協商,寧可割地結好,也不能孤注一擲開戰犯險。客觀的說,屈原行事還是魯莽了,為達目的不顧道義,應對成功失敗謀劃不周,終究不是治國大才。屈原敢擅做主張,不經王命協商就謀殺張儀,也說明楚國的國家治理和世族封地之間存在很大裂縫。世族有自己的封地和私家軍隊,國家治理上敢於不尊王命,楚國盤子很大,卻多有散沙。

屈原謀殺張儀不成功後,走向了更激烈的第二步,直接假借王命,拉出訓練的8萬新軍,準備奇襲秦軍。屈原訓練的這隻新軍,由楚國著名的老將屈丐做了統兵大將,屈丐是屈氏部族的元老,也是屈原的族叔。屈原在沒有楚懷王授命的情況下,就開拔軍隊趕往丹水谷地,糧草淄重都無保障,屈原只能找到自家屈氏封地,說服族老們協助獻糧運糧,屈原幾乎綁架了整個屈氏世族的安危,以屈氏一族來抗衡秦國,來扛起楚國的變法,好似道義擔當,實則誤國害民,屈原偏狹了。

丹水谷地在秦國的武關東南,既是楚國的西北大門,又是秦國的東南大門,歷來是秦楚兩國兵戎相見的老戰場。楚國在丹水谷地駐紮了十萬大軍,六國聯軍兵敗函谷關後,屈原深恐秦國乘勢偷襲,又增調了五萬兵馬到丹水谷地。這十五萬大軍的統帥,是昭氏一族的老將,柱國將軍昭常,副將則是景氏大將景缺。景氏部族與屈氏部族長期通婚,素有淵源。昭氏卻是屈氏的夙敵,如同屈原與昭雎一樣水火不容。屈丐帶領8萬新軍趕到後,以屈原持有的秘賜王命兵符奪了昭常的將位,立即對全部二十三萬大軍進行了整編,屈丐自領中軍,景缺任副將兼領右軍,步戰名將同匄領左軍,車戰老將逢侯良領前軍。秦楚正面對決,拼的就是實力,楚國軍力不濟,還沒有從六國聯軍慘敗中醒悟過來,丹水一戰,楚軍慘敗,新軍將士全部戰死,屈丐老將軍殉國,屈原心中的烈焰驟然熄滅了…

27.不寧不令:屈原放逐汨羅水,秦東出交好趙齊、西南奪取巴蜀

楚懷王邀老昭雎理政,收拾屈原對秦戰敗後的殘局。昭雎立馬派三路精騎緝拿屈原,一紙王書罷黜春申君,親自出面,彬彬有禮地請蘇秦離開了郢都,而後又立即派出駟馬快車的特使,飛馳咸陽示好媾和。楚國老世族紛紛重掌舊職,屈原、黃歇變法派徹底清楚出朝堂,楚國重歸舊的世族分治老路。就在昭雎準備徹底治屈原死罪的時候,屈氏一族趕赴王宮,向楚懷王血書死諫,力求保住屈原性命,加上春申君黃歇說的楚軍儘管戰敗,但主力尚存,並且10萬對秦軍6萬的傷亡,打出了國威,在楚懷王滿以為大禍臨頭之際,生生的擠出了驚喜,立馬決定恢復春申君的參政權力,丹陽之戰的死難將士,全數論功賜爵,由春申君清點實施;免屈氏領地三年糧賦,以為補償;罷黜屈原大司馬之職,領三閭大夫爵,放逐汨羅水思過自省。

屈原有報國之心,但缺少將才輔佐,空有雄心壯志,終以丹陽楚軍慘敗秦軍而去職大司馬,鬱郁不得志。總的來說,屈原復興楚國是有機會的,他不同於商鞅、張儀和蘇秦等布衣士子,他有自己強大的封地和僅次於昭氏的屈氏族人,後臺硬、有實力,王權對他的壓制有限,從私自暗殺邦交大臣到假借王命對秦開戰,那一條都可以治屈原死罪,但是屈原活了下來,後來都是人盡皆知的,在放逐之地,屈原投身汨羅江而去。屈原剛烈愛國,有心振作楚國,可惜敗了,從此楚國再無變法,也無此心了。

蘇秦離開了楚國,心灰意冷地踏上了北上的路途。 南下時躊躇滿志,要一心與屈原春申君合力,扭轉楚國危局,為合縱保留最堅實的一塊立足之地,不想倏忽之間急轉直下,非但沒能扭轉楚國,反而使其餘五國更加離心,合縱一方敗了。

蘇秦回到燕國,子之已取代蘇秦代理開府丞相,權兼將相,燕易王已身體不佳,癱瘓在床,實際子之已總攝燕國國政。沒多久燕易王病死,太子姬噲即位,蘇秦重領開府丞相,子之任右丞相,蘇代任亞卿。但是子之的勃勃野心讓蘇秦很不安,弟弟蘇代也跟隨子之馬首是瞻,蘇秦預感到兩三年內,燕國必有不測風雲。蘇秦找到燕王姬噲辭行,準備先去齊國,為燕國謀求一個可靠盟邦,必要時輔助燕國消弭內患。恰逢燕齊邊境的發生了漁獵爭端,蘇秦以燕國特使身份,出使齊國,全權處置。

蘇秦趕赴齊國臨淄,孟嘗君田文卻趕往了秦國咸陽。按照齊秦修好的盟約,孟嘗君入秦,職任客卿。張儀生性灑脫,好烈酒,相比蘇秦,更對孟嘗君豪俠之氣,國事讓二人從對手又變成了朋友。秦惠王贏駟率重臣隆重款待了孟嘗君,孟嘗君就這樣在咸陽先安頓了下來。

自從秦楚丹水大戰後,秦惠王深感國力仍然欠缺,與楚國新軍一次惡戰便有吃緊之感,如何能與山東六國長期抗衡?秦惠王召集張儀、司馬錯、樗裡疾、甘茂,以及請來的白髮蒼蒼的王伯嬴虔,一起大議如何增強秦國國力。張儀建議攻下韓國,韓國與秦國相鄰,非但有宜陽鐵山、大河鹽場,且是平原糧倉,更有兩百餘萬人口。韓國力弱,可戰精兵不過五七萬。目下合縱破裂,山東戰國自顧不暇,韓國無救援之兵,定可一鼓而下。

但上將軍司馬錯卻認為目下不宜滅韓,而應滅巴蜀兩國。六國合縱雖然破裂,但陡起滅國之禍,山東六國必生唇亡齒寒之心,必將拼死救援。大戰但起,秦國兵員財貨不能支撐三年以上。巴蜀雖遠隔崇山峻嶺,但兩邦人口眾多,又多有河谷平川;其山地鹽鐵豐饒,其平原雨量豐沛,水患一旦根治,便是天然糧倉。秦國若取巴蜀之地,當增民眾百餘萬,地擴一千里,抵得上半個楚國。司馬錯建議秦惠王正好假借巴蜀求援,秦以禁暴止亂為名而取之,順理成章。

對比司馬錯和張儀的謀劃,先取巴蜀確實是比較穩妥的擴張國力的辦法,增加秦國後方的縱深,是減少合縱壓力下,靜悄悄擴張實力的好策略,相比張儀攻韓過早暴露目標要穩妥得多。

秦國在思量強國,趙國也在考慮變法,國君趙雍特地派使者到咸陽,請求秦惠王能派一位變法使者出使趙國,協助趙國變法。秦惠王安排張儀全權處理,張儀便拉上孟嘗君,一道趕往趙國邯鄲。平原君趙勝迎接了二位,趙勝私下告知孟嘗君,趙國準備變法圖強,國君趙雍當下國策:外示弱,內奮發,整軍備,改田制。趙國求強不威脅齊國,是為了應對強大的秦國,趙國願意和齊國修好。張儀和秦惠王深知趙雍的用意,張儀對孟嘗君和平原君坦言以吿,秦國不會干預和攪擾趙國圖強,最好的辦法,是更紮實地壯大自己,準備接受一個新對手的全面較量。

不懼對手,你強我更強,秦國已具備完全的戰略自信。孟嘗君暗自心驚,秦國已很強大,連比齊稍弱的趙國也謀求變法強大,齊國偏安一隅,固步自封,未來危矣。孟嘗君想趕回齊國,勸說齊宣王持續變法振興,張儀陪同孟嘗君一起趕往了齊國臨淄。

蘇秦已在臨淄呆了好幾個月,合縱解體後,各國與秦國紛紛媾和結好,他在燕國又被子之架空,既無大勢可託,又無實權在握,來齊國後齊宣王給了他一個客卿虛職,既不任事,也不問謀,冷冷地撂著不聞不問。蘇秦也不著急,更是耐得寂寞,竟覺得這是自己又一次苦寒修習的好時機,整日除了讀書,便漫步到稷下學宮與年輕的學子們談天說地。

難得見到一次齊宣王,建議齊王二次變法,大用稷下學宮名士魯仲連、莊辛,結果齊宣王都笑而置之。等孟嘗君趕回臨淄,和張儀一起面見齊宣王,再次鼓動齊宣王變法,並舉薦蘇秦為齊國丞相,齊宣王眼看著各國都在謀劃變法圖強,終究打心眼裡開始觸動了。

28.最後風暴:兄弟一釋泯恩仇,蘇秦齊國開府變法,最後的機會

張儀郢都郊外遇刺一事,讓他對蘇秦誤解甚深,張儀以為刺殺一事乃屈原和蘇秦同謀,借張儀赴約之日,埋伏半道殺出,幸虧秦軍護衛和贏華、緋雲拼死相救,總算逃過一劫。事後張儀對蘇秦懷恨在心,在齊國臨淄,孟嘗君好不容易設局,希望把酒言歡,蘇秦能解釋一下事件真相。但蘇秦深感自己被誤解後的傷害和憤怒,傷懷於兄弟之情也被猜忌,不願吐露真相。熱心腸的孟嘗君只好千里迢迢把春申君黃歇邀請到臨淄,再安排張儀同遊蒙山蒙澤,假裝偶遇尋找莊子的黃歇,透過黃歇之口,還原了屈原一人執意謀殺張儀的真相。同樣被兄弟情傷害石化的張儀也感慨萬千,因氣憤填膺而錯怪蘇秦,一時犯了糊塗,懊悔、歉疚,總算師兄弟之情挽救了回來。

等孟嘗君返回臨淄,齊宣王在趙國趙雍新兵變法、燕國子之新政的刺激之下,已按耐不住的要求孟嘗君把蘇秦找來商討齊國變法大計,一連疊的推出王命。任命孟嘗君為上將軍,授兵符王劍,全權執掌齊國四十萬大軍;起用蘇秦為丞相,賜九進府邸開府,全權處置國務;起用稷下學宮七名青年學子為實職中大夫,入丞相府為屬官。隨後蘇秦丞相府又立即出令:任命這七個中大夫分掌鹽鐵、田土、官市、倉廩、百工、刑罰、邦交七個官署,幾乎囊括了所有的辦事實權,將元老大臣們的權力幾乎全部架空。緊接著又是一連串的王令:王宮禁軍大將換了,宮門司馬換了,執掌機密的王宮掌書、御史換了,要害大縣的縣令也全換了。

臨淄城動盪起來,元老大臣們惶惶不安,紛紛出城,聚集到了城外50裡的天成山莊。主人是已經退隱了的成侯騶忌,論才能,騶忌既不是學問精深的治國名家,又不是通曉戰陣的兵家名將,各方皆是平平。可騶忌天生的長於周旋,且城府極深,揣摩上意往往是出奇的準。透過樂理結識齊威王后,一路從樂博士中大夫職做到上大夫,再到齊國丞相,幾年丞相做下來,竟成了與上將軍田忌平分秋色的股肱大臣。後因田忌瞧不起騶忌,欲請齊威王任用孫臏為丞相取代騶忌,騶忌惱怒之下,用佔龜問卜求舉大事之名嫁禍於田忌,齊威王深知田氏代齊的來路,不能坐看田忌實權過大,取回了授予田忌的兵符,田忌一時衝動,竟發兵包圍臨淄,要求齊威王殺掉騶忌。騶忌早有預料,已說服齊王只守不出,後田忌無奈撤兵,並逃亡楚國去了。

不過田忌可以派兵包圍國都,逼君殺相,權力太大,過於驕狂,這確實會嚇倒齊威王。騶忌成了大功臣,被齊威王封為成侯。有了侯爵,有了封地,騶忌成了新貴族,齊國老貴族們見騶忌雍容謙和敬老尊祖,便經常找騶忌商議一些有關貴族利害的對策,時間長了,騶忌隱隱然就成了臨淄貴族的主心骨。但是騶忌聰明在會選擇恰當時機退出,在靖郭君田纓謀劃齊魏相王的時候,提出辭官歸隱,齊威王同意並增加了騶忌臨淄城外三十里封地,離臨淄城只有快馬半個時辰的路程。騶忌很明白,這塊封地名為“特賜頤養”之地,實則是齊威王防備他這樣一個權臣遠離都城而悄悄坐大,他必須在國君視野之內歸隱。

後來他看清了新即位的齊宣王,覺得自己可以出山了。臨淄的老貴族們也擬好了奏章要公推成侯騶忌出山,任開府丞相。結果沒想到齊宣王卻啟用了合縱的六國丞相蘇秦為齊國開府丞相,騶忌只能蟄伏下來。

蘇秦任齊國丞相開府幾個月後,齊國的世族元老按騶忌的示意,也行動起來了,打著“三變破國”,“終生破相”,“尾大不掉”的名頭進諫齊宣王。齊桓公田午時的上將軍陳玎進言:“齊國已經有過田氏代齊,先君威王整肅吏治二次變法,目下齊國法度完備,律法貴在穩定,如若三變,齊國必破”;春秋姜齊名臣晏嬰的後裔,齊威王時期的太史令晏岵進諫:“蘇秦終生奔波,一事無成,縱有小彩,大毀亦必隨之而來,我王若執意重用此人,恐有破相敗國之累”;當朝太廟令陳詵直接攻擊孟嘗君田文:“田文生性紈絝奢華,蒙先王重用,立嫡封君,卻從來不務經國之道。此人大養門客,幾達三千餘,封地私兵亦有萬人之眾。更令人咋舌者,田文在封地燒燬全部隸農債券,收買民心,竟敢公然稱為‘狡兔三窟’!此等人物一旦握兵,臣恐坐大為患,成尾大不掉之勢”。面對公然詆譭,蘇秦娓娓道來,一一駁斥,孟嘗君卻按耐不住,一頓的嬉笑怒罵。

齊宣王看出了元老世族抵制變法,罷相蘇秦和上將軍孟嘗君的意圖,既憤怒又厭惡,終究忍住了沒有出手治罪,但是流言惑心,沒有絕對信任,就會慢慢鑽出縫隙。

齊宣王面對元老世族的逼宮,實際已無選擇和退路,和蘇秦、孟嘗君商量把漸進式變法直接提前。孟嘗君提兵鎮守臨淄,蘇秦帶王命國書清理封地,之後再頒行新法令。蘇秦考慮到齊國未行變法,舊勢力便先行跳出,若擱置不顧而一味變法,朝野將會動盪不安,最終,變法也可能完全失敗。為今之計只有顛倒次序,不是先行頒佈新法,在全面推行中消除阻力,而是先行清除阻力,再頒佈推行新法。蘇秦首先收繳孟嘗君封地,從200多里縮小為30裡,其次是天齊淵騶忌的30裡天成莊縮減為5裡的牛山,從豪爵大臣先行著手,取締和減少封地也就容易落實得多了。

封地收繳完畢,已經是黃葉蕭疏了。秋霜來臨之時,元老貴胄們衰草般蔫了下去。也是蘇秦法令有度,並沒有將元老貴胄們的封地剝奪淨盡,總是或多或少地酌情保留了三五里。如此一來,齊國貴族的封地統共只剩下不到一百里,說起來還沒有一個縣大。這在天下七大戰國中,幾乎與秦國一般,成為封地最少的大國了。之後蘇秦新政取消了邑、城兩種政區,齊國歸併為七十三縣,整肅裁汰縣令後,又到了來年夏日。從這時開始,蘇秦的丞相府開始連續頒佈法令,每月三法,一直頒佈了四個月,十二道法令才全部頒行全國。蘇秦的變法,自覺地仿效了秦國的商鞅變法,雖然沒有商鞅法令那般冷峻那般完整,但諸如獎勵耕戰、廢除世襲、廢除奴隸、耕者有田、大開民市、訓練新軍、統一政令等主要法令都是齊備了的,在蘇秦的總謀劃中,變法當用十年之期,三波完成。

正當蘇秦在齊國實施變法的關鍵時候,燕姬因為子之追拿也逃來了齊國,九死一生的重逢,再多的苦也消融在幸福的甜蜜裡。此時的燕國,燕王姬噲懦弱無能,在蘇代朝領百官的勸說之下,先是讓子之總攝國事,後又說服燕王姬噲將王位禪讓給了子之。燕太子姬平忍無可忍,秘密聯絡王族與軍中將領,密謀起兵討伐子之,同時請求齊國以王道行事,支援燕國王族,太子若得平亂復位,將割讓彰水北岸一百里酬謝齊國。

29.百年一亂:燕國王位禪讓亂國,齊國蘇秦遇刺變法終結,秦惠王命終強臣謝幕

張儀返回秦國,恰逢咸陽教軍場聲勢宏大的角力比賽,三猛士力大驚人,烏獲角力5頭大黃牛,孟賁託舉一頭河馬象,太子蕩舉起一頭河馬象和青銅軺車,震驚國人,秦王賜關西虎賁大力士名號。秦人群起激奮,但張儀隱隱的卻有一些憂慮,作為儲君的太子,勇猛好力,稍有閃失就有性命之憂,置國家安危何在。張儀初回咸陽,需要了解的情況太多了,於是趕往上將軍府邸,去找司馬錯。

公元前316年司馬錯已經平定巴蜀,奪取巴蜀之戰,年輕的白起開始嶄露頭角,率領烏獲、孟賁以及化名阿拉木的太子蕩等大力士組成的猛卒,開路搭橋,勇冠三軍。迅速拿下巴蜀之地,秦王將原來的巴蜀兩王分別確立為“只許閒居,不許干政”的巴侯、蜀侯;冊封嬴通為巴蜀君,陳莊為巴蜀相,統領秦軍一萬鎮守巴蜀;甘茂為撫軍王使,犒賞三軍後隨同司馬錯班師返回。回到咸陽,經甘茂之口,太子的軍旅神話迅速地瀰漫了宮廷市井,瀰漫了秦國朝野。

司馬錯也向張儀坦言自己的擔憂:“太子躁動暴烈,甘茂好大喜功,偏偏秦王又到了暮年之期…”,二人都對秦國未來的不確定性產生了顧慮,基於太子蕩的性格,一旦繼承國君之位,隱隱然也是辭官還鄉之時。

秦惠王在巴蜀大捷後半年,就生了一種怪病。經常莫名其妙地覺得頭頂“鑽風”,此時一陣混沌,必是忘人忘事。有一次,竟連形影相隨的老內侍也想不起來了。從此,這怪病便成了折磨秦惠王的鬼魅。

秦惠王心志強毅,立下了一條宮法:他但有混沌嗜睡之狀,長史護衛須禁絕朝臣入宮,直至他清醒過來,親自解除禁令。日復一日,鑽風怪症發作得漸漸頻繁,強壯沉穩的秦惠王飽受折磨,倏忽間變成了一個枯瘦如柴的白髮老人。秦惠王自知時日不多,召見張儀,商談儲君人選,一是太子蕩,性格剛猛,但卻頗有浮躁;另外一個王子是贏稷,身為人質派去了燕國,性格沉穩,但剛性不足,所以派去燕國曆練。秦惠王自感躊躇,張儀忙於邦交,入秦20來年,除了國事,既不關心 ,也不打探,對儲君人選也無定見,唯有誓表忠心,追隨秦王決定。但在上將軍人選上,張儀驚詫於秦惠王說司馬錯老了,也難以接受秦王建議的太子蕩老師甘茂。

甘茂本是下蔡名士,學無定師,自稱“師尚百家,自成我家”,更兼通曉兵家武道,精於論辯之術,在北楚南魏間聲名大噪。張儀在山東六國間奔波的時候,介紹甘茂來到秦國,被秦惠王任為右長史,後來秦惠王讓甘茂做了太子蕩的老師,秦惠王覺得甘茂才堪可用,張儀卻認為司馬錯還是當打之年,一時難以接受,只好建議右丞相樗裡疾也可勝任含糊了過去。對於秦惠王的病情,張儀建議既然太醫已無方,不妨考慮一下齊國濱海之地的有名方士,注重有用則用,得到秦惠王認可後,張儀立馬趕赴齊國。

張儀趕到齊國,卻碰上了蘇秦被刺殺一事,身負重傷,累及臟腑,連萬傷老人也拯救不了。齊宣王眼看變法初成,效果喜人,不曾想陡生變故,變法開府丞相遇刺身亡,齊宣王決意要查出真兇,命孟嘗君儘快查明真相,嚴懲兇手。孟嘗君各種異能的門客,很快就追查到了兇手和幕後主使,成候騶忌和心腹門人公孫閱,對蘇秦被封為開府丞相和實施變法懷恨在心,指使自家封地的一位藥農,喬轉打扮一番後,接近蘇秦,謀刺成功。六日之後,謀刺蘇秦的元兇伏法。齊國為蘇秦舉行了最為隆重盛大的葬禮,新周王感念這個洛陽布衣的不世功勳,“賜公國葬禮,以昭其德”。

葬禮之後,齊國剛剛平靜下來,燕國便亂了。太子姬平與將軍市被起兵討伐子之,卻被子之一戰大敗,退到遼東去了。

張儀帶著齊國尋找的兩名方士也快馬加鞭的離開齊國,剛到函谷關,就碰到前來迎接的贏華,贏華告知秦惠王已經歿了。等張儀趕回咸陽,又馬不停蹄的找到樗裡疾,趕往上將軍司馬錯府邸,三人共事二十多年,在新君新人的人事滌盪中,張儀知道幾個老兄弟要再見了。在各謀出路的關口,張儀找到幾位老友,為的是各明心事,亦公亦私,唯求真心,好將樞要國事對新朝有個交代。

司馬錯準備去燕北遼東,早就做好辭官准備了,古往今來,為將只是一朝,哪個君王願將兵權留給隔疏老臣。張儀也準備辭相辭官,新君贏蕩崇尚武力,連橫之策,邦交謀國,不會是新國君的治國重點,“新君不合用我,徒然相互掣肘,何如早去?”。最後剩下樗裡疾,留朝任用,輔佐新君贏蕩。張儀連橫天下,斡旋邦交,直抵千軍萬馬,而今功成身退,左擁右抱,美人相伴,自在鄉野間,典型的成功人生,相比商鞅,結局是甜的,總感覺會多了很多溫暖。

隨著司馬錯,張儀的離開,一代強臣謝幕,未來的秦國雲遮霧繞,一位好武的國君贏蕩,一位善於斡旋多於理事的甘茂,以及中規中矩的前朝遺老樗裡疾,強大的秦國還能走多遠?……

15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梁啟超:才華橫溢,民國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