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歷史冷知識#

4、蜀國

爵位:帝、王(杜宇自立為帝,開明九世複稱蜀王)

代表君主:杜宇(望帝)、杜靈(叢帝)、杜尚(開明九世)

疆域:商周春秋時期,古蜀王國的疆域北達漢中,南至南中,東至鄂西清江。戰國時期,蜀國向北保有漢中,向南深入西南夷,向東據有嘉陵江以東地區,成為中國西南的大國。歷代都城:魚鳧、郫邑、廣都、成都。

建立原因:古蜀文明自岷江上游興起,從原始氏族部落開始,後來經過長期的發展及融合,變為蜀人,並轉型成封建制國家。傳說蜀人起源於蜀山氏,從蠶叢氏稱王開始,歷經蠶叢、柏灌、魚鳧、杜宇、開明五個氏族的統治。約公元前11世紀,蜀國參與了武王伐紂的戰爭,為“牧誓八國”之一。西周初期,蜀王杜宇自立為帝,號望帝。

主要事蹟:盧帝時期攻打秦國至雍城。盧帝之子保子帝西征青衣羌、又向南征服獠人、棘人,使得蜀國的疆域大大擴充套件,超過了杜宇時代。公元前451年,秦國進攻蜀國,奪取戰略要地南鄭。10年之後,蜀國又將南鄭奪回。公元前387年,秦國再次奪取南鄭,同年南鄭反覆歸蜀。公元前377年,蜀伐楚至茲方,楚國修築扞關來抵禦蜀國。周烈王姬喜八年(前368年),蜀王杜尚(開明九世)派大軍滅昔阝、平週二國,蜀王杜尚封其弟為漢中侯,置藩屬苴國(國都位於今昭化區石盤村,轄管原昔阝、平週二國領地),劃沔中(漢水上游)與葭萌地為苴國,宣佈苴國成立。次年,為方便與藩屬國苴國的聯絡,蜀國遷都成都。蜀國與周邊秦、巴、楚等國互有攻伐,疆域不斷擴張,是西南地區強有力的大國。

滅亡原因:《本蜀論》記載過秦惠文王用計滅古蜀,但不知從何路出兵,狡猾的秦惠王便想出一條妙計:叫人作了五頭石牛,每天在石牛屁股後面擺上一堆金子,謊稱石牛是金牛,每天能拉一堆金子。貪財的蜀王命五丁力士鑿山開路,五丁力士好不容易開出一條金牛路,將金牛拉回到成都,才發現不過是石牛,方知上當受騙。蜀王后來託人狠狠地罵了秦王言而無信,並把這些石牛運回秦國。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乘蜀國與巴國、苴國交戰之際,遣張儀、司馬錯沿石牛道伐蜀,蜀王開明十二世戰敗被殺,古蜀國滅亡。

5、羌國

爵位:無(周武王伐紂時,羌國也派兵輔助武王,是牧誓八國之一,但由於華夷之分,羌國並沒有受到周天子分封)

疆域:位於今天的陝甘一帶。

建立原因:羌國在商朝時稱“羌方”,為古羌人建立的方國。

主要事蹟:羌人經常被商朝統治者充為奴隸,用於祭祀,成為高檔的祭祀品,所以與商朝關係比較敵對。西周時期羌國與周王朝關係比較融洽,周室東遷後,羌國與秦國接壤。

滅亡原因:春秋時期秦穆公稱霸西戎,羌國受到秦國攻擊,被削弱,而後被秦吞併。

6、微國(又稱麇國)

爵位:伯爵(商王文丁時代,微仍很強盛,對殷威脅很大,曾經是稱霸的伯主,所以在甲骨文上稱“微伯”。)

子爵(跟隨周武王伐紂,封為子爵)

疆域:夏朝時在山東西南部,商朝時遷到陝西眉縣。西周到春秋時,古麇國由微眉遷徙而來,境域包括鄖縣和鄖西、陝西白河縣部分轄境及房縣、竹山、竹溪等;錫穴,麇國國都也,位於湖北鄖縣與五峰山並立的錫穴山。

都城:微(山東梁山縣一帶)、微(山西潞城縣一帶)、眉(陝西眉縣一帶)、錫穴(湖北鄖縣五峰鄉一帶)。

建立原因:夏朝時期建立於山東的西南部。

主要事蹟:牧誓八國之一。微字古與眉通,其先祖來自於山東梁山。何光嶽《麇子國考》稱:麇、微、麋、眉(郿、湄),古音相通為一字。微國,夏朝時期最早建立於山東的西南部。根據學者考證,他們原住今山東梁山一帶。微國後被殷商擊敗,向西逃到了山西潞城。商王文丁時代,微仍很強盛,對殷威脅很大,曾經是稱霸的伯主,所以在甲骨文上稱“微伯”。殷不得不與微講和。到了商王廩辛,派小臣垟伐微,殷商戰勝了微,並俘獲了微的首領。並用以祭神。

微遭此打擊後,其一支在商朝末年遷渭水中游南岸,即今陝西眉縣境,依附於西周。可知微眉相通。《尚書·牧誓》所載西土八國,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參加周武王伐紂的“微”即眉也。周原出土的卜辭中記載,周文王時,楚和微曾共同參與了周的祭祀活動,舉行過焚柴祭天的儀式,這表明微國對西周十分忠誠。由於微族與商人屬世仇,周武王伐商,微國積極參與的程度可以用"不遺餘力"來形容。據《尚書·牧誓》記載,聯軍部隊"如虎如貔如熊如羆",一直是勇往直前,不知退縮。

武王滅商後,微國受到重賞,受封為子爵,在陝西眉縣正式立國。此處離西周都城不遠,微國負有保護周京外圍安全的責任,表明滅商後,周王對微國十分信任。

西周建國後,恐微國日趨強盛,於是周“徵眉微”,“眉微至,獻帛”。之後,微被迫翻越秦嶺,遷居於漢江中上游的錫穴,稱麇國。西周末期,微國進一步向遠離中原的西南地區遷徙。於是關於微國的地望,又有四川巴縣之說,還有更遠至四川眉山的說法,認為眉山也是微人居住後留下的地名。從湖北竹山西南至四川巴縣,再西至四川眉山縣。

張培玉《鄖陽古國》一書考證:麇子國起源於微,微在今山東西部的梁山境北,先後進行了五次大遷徙:麇國第一次遷徙,由微地越太行山到今晉東南潞城縣境,與黎、潞為鄰,國仍稱微;第二次遷徙,過黃河到渭水流域,稱微,又稱眉,在今陝西眉縣境;第三次遷徙,翻越秦嶺到漢水流域的錫穴,稱麇,又稱麋,在今陝西白河縣和湖北鄖縣境;第四次遷徙,其居錫穴一枝過長江到洞庭湖一帶,稱麇,又稱麋,也稱微,在今湖南嶽陽市境;第五次遷徙,其防渚一支西遷庸,再遷蜀,稱微,稱眉,稱微者在今竹山縣境,稱眉者在今四川眉山縣境,又分支到滇北,在今大姚縣的麇人仍稱微。

麇,羋姓。與楚國同屬於始祖祝融氏之孫,季連之後代。早期楚人在漢水北發展時,麇國與楚國屬同姓之國,有親屬關係,比鄰而居,互為唇齒。楚都南遷至郢都(今天荊州的江陵縣)後,兩國關係日益疏遠。麇國在漢水上游影響較大,成為百濮的首領,由於古麇國部族眾多,疆域廣大(含今白河縣、兩鄖、房縣),所以在春秋早期,麇國是秦、楚、巴、庸等部落中實力較強的方國。楚南遷後,定都於郢,佔據了沃野千里的江陵地區,楚人的生產生活條件有了很大改善,楚國發展迅速,已遠遠超過了遠在鄂西北山區的麇國,此時的麇國與楚國也早已脫離了親屬關係,為了謀求擴張,楚對漢水上游的庸國、麇國發動了進攻,麇被迫屈從於楚的意志,成為楚的附屬國。

滅亡原因:公元前611年,楚莊王親征鄂西,聯絡秦國、巴國,將百濮部落聯盟各個擊破,經過交戰,先滅了庸國,微(麇國)孤掌難鳴,隨後也被滅掉。麇國滅亡,楚人入主,楚國將古麇人遠遷至千里之外的湖南嶽陽(今岳陽東30裡有麇城遺址),另一部分麇國遺民不願降楚,翻越大巴山逃到四川、雲南。楚莊王三年之後,《春秋左氏傳》再無麇國的記載。歷來學者推測麇國最終為楚國所滅。

15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聖克魯斯群島海戰:迴光返照中的日本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