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89年正月,隋朝平陳大軍進攻金陵,韓擒虎部率先殺入皇城,俘虜了陳後主陳叔寶。
陳叔寶遇到了寬厚的隋文帝楊堅,隋朝待他一直不錯。
史載,隋文帝給陳叔寶的賞賜很豐厚,經常接見他,讓他和三品以上公卿大臣同班站立。隋文帝還注意在宴會上不演奏吳地音樂,怕引起他的亡國之悲。監護官回報說陳後主經常喝醉,每天和他的子弟要喝一石酒。隋文帝也是不加限制,體諒他如此酗酒才能打發日子。
公元604年十一月,在隋朝當了十五年俘虜的陳叔寶病死於洛陽城,終年52歲,追贈大將軍、長城縣公。剛剛繼位四個月的隋朝第二任皇帝楊廣與眾臣商議,給陳叔寶定諡號為“煬”,把他葬在了洛陽的北邙山。
按照諡法的解釋,“煬”意味:“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逆天虐民曰煬,好大殆政曰煬,薄情寡義曰煬,離德荒國曰煬。”
大白話就是:好色、不顧百姓、虐待百姓、好大喜功、無情無義、無德、荒廢國政。反正沒有哪個意思是好的。
可是,僅僅十四年後的公元618年,楊廣把隋朝的天下折騰得沸反盈天,自己也被殺。楊廣被殺後,群雄分別給他上了不同的諡號。
王世充扶持留在洛陽的楊侗(楊廣之孫)稱帝,楊侗給楊廣上諡號為“明”;竇建德建夏稱帝后給楊廣上諡號為“閔”,唐高祖李淵則追諡楊廣為“煬”。
隨著唐朝掃滅群雄取得最終勝利,所以楊廣“煬”帝的諡號就成了最終定案。
杜牧《阿房宮賦》裡說:“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楊廣就是那個“哀之而不鑑之”的後人。
楊廣遷都洛陽
除了陳後主、楊廣被諡為“煬”之外,中國歷史上還有幾位諡號“煬”的著名君主。
南齊東昏侯蕭寶卷:
南朝齊的第六任皇帝蕭寶卷,這位性格內向,不愛說話,不喜與大臣接觸;有個愛好就是出宮閒逛,而且他每次出遊,不但要驅逐百姓,避免被人看到,還要拆毀民居。蕭寶卷不但視百姓如草芥,對身邊文武大臣也動輒大開殺戒。在位僅三年就被殺,後被上位的蕭寶融追貶為為東昏侯。因此,南梁第二位皇帝蕭綱給他上諡號“煬"。
蕭寶卷被諡為煬,與事實符合。
金海陵王完顏亮:
完顏亮於1149年發動政變,殺了金熙宗完顏亶上位。完顏亮在位期間,延續了金熙宗清除女真貴族勢力、加強皇權的策略,大殺金朝宗室與軍事合夥人。普遍而言,完顏亮算得上勵精圖治的君主,他鼓勵農業,整頓吏治,並大力推行漢化,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使金從遊牧貴族聯合執政變成了中原王朝皇帝獨大的政治狀態,鞏固奠定了金王朝本身的華夏正統性和在北方的統治。
完顏亮的堂弟完顏雍趁完顏亮伐宋時發動政變,完顏亮在瓜洲渡因兵變被殺。之後,金世宗(即完顏雍)追貶完顏亮為海陵王,並上諡號“煬”。
完顏亮被諡為煬,主要是完顏雍的政治需要,有點冤枉他了。
其他還有魯煬公、宋煬公(後任君主給他們上諡號“煬"),不再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