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滅六國示意圖
根據西漢司馬遷所著《史記》記載,秦國自商鞅變法自強開始,直到秦王嬴政即位之前,先後同山東六國大戰65次,斬首129萬級,拔城147座,其中規模最大的長平之戰,一次攻殺趙軍士卒45萬人。嬴政即位之後,開始緊鑼密鼓部署對東方六國的滅國大戰,其中滅楚大戰一次調集60萬大軍,歷時整整1年才完成。在當時那種生產運輸條件下,秦國是如此保障如此大規模的後勤補給呢?
▲商鞅變法
商鞅變法健全後勤保障制度
秦國自商鞅變法開始,“內立法度,務耕積,修守戰之具”,並設立了司徒和司空等負責後勤保障的管理崗位。此外,在軍隊裡還設有炊子(廚師)、守裝(裝卸材料)、顧養(家離畜牧的飼養)、樵汲(砍柴打水)等後勤人員,以及方士(醫官)、馬弁、木匠、鐵匠、軍牢、草史(掌草料兼獸醫)、通糧(運送糧草輜重)等“雜流”,其中任何人因管理不善而導致補給不暢、軍械損壞的,都會依秦律受到嚴懲。
▲秦軍運糧車隊
軍糧管理十分嚴格
糧食作為維持長期作戰的關鍵,一直都是秦軍的重中之重。為此,秦軍專門設立軍糧管理機構——軍糧廩,全權負責軍糧的籌集、運輸和分配等一系列工作。當時的秦律,對於軍糧的管理也非常嚴格,士兵冒領軍糧的,一律戍邊2年;私自買賣軍糧的,不但自己要受到懲罰,相關官員也要受到牽連。
▲秦人祖先非子
有大量牲畜可供役使
在軍用牲畜領域,秦軍在甘肅天水建立了中國古代第一座“國營”軍馬場,並設立太僕一職,掌管軍馬的飼養、繁育。在軍馬的管理方面也非常嚴格,數量一律嚴加登記;如果由於飼養不當,一年死3匹馬以上,主管養馬的官吏要受懲罰。如果一個人負責餵養10頭成年雌馬,其中3頭不生小馬,相關人員也要受到不同程度的懲處。公元前265年,秦國實施馬政改革,開始鼓勵民間養私馬,使得備戰時有了更多選擇。
▲入川棧道
道路四通八達形成網路
秦人除了養馬以外,修路的技術也都非常高超,在物資運輸方面擁有其他諸侯國難以比擬的優勢。公元前316年,秦國為了攻取巴蜀,在秦嶺、巴山、岷山的高山峽谷之間,鑿山為道,修橋渡水,在十分複雜的地形下修築了長達數百公里的棧道。後來,秦國以都城咸陽為中心,廣修馳道,逐步建立了遍佈全國的道路網路。這一切的努力,使得秦國的後勤保障能力遠非東方六國可比。
▲秦人駕車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