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大秦賦是根據孫皓暉大秦帝國小說改編的第四部電視劇,主要講述秦王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等賢臣的輔佐下剪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秦朝的故事,主演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
大秦賦海報
該劇在服裝、道具、盔甲、武器、戰爭場面上製作精良,是近幾年歷史劇的上乘之作。
我看了之後截取了一些圖片,來為大家講解一下戰國時期的武器裝備。
第一集就是戰爭場面,公元前259年,長平之戰後趙國背約,拒不割六城予秦,秦昭襄王大怒,發兵攻趙,史稱邯鄲之戰。
將軍秦將王齕
秦將王齕(hé),戰國時期秦國名將,侍奉過三代秦王,忠心耿耿,屢次帶兵出征。
王齕和戰國四大名將的王翦沒有親戚關係。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長平之戰,王齕作為副將與白起大敗45萬趙軍。
秦王嬴政繼位後,王齕和呂不韋、蒙驁、王翦等共同輔佐朝政。
兵馬俑將軍俑
在形象上,演員造型參照了兵馬俑,頭飾、盔甲細節方面還原度都相當高,可以看出的確是用心之作。
不同的頭飾象徵著在秦軍中不同的軍職和爵位。
百夫長百夫長李夫
劇情中,嬴異人和呂不韋乘大戰之際逃出趙國,身後趙軍追殺而來,幸遇秦軍百夫長李夫帶領的秦軍小隊得以保全。
百夫長的造型也是參照兵馬俑設計的,非常逼真還原。
士卒秦軍方陣
秦軍士卒
秦軍列陣
秦國自商鞅變法後,頒佈按軍功賞賜的爵位制度,秦人皆勇於為國出戰。
秦軍是當時戰國最強大的軍隊,六國皆懼之。
圖中秦軍列陣,首先是持盾士卒,而後是持戈戟士卒,最後是持弩士卒。
這裡我們發現秦軍普通士兵未佩戴頭盔,而是以布巾包頭,這也是對歷史的還原。
兵馬俑士兵俑
從出土的兵馬俑士兵俑來看,很多士兵都是布巾包頭,這是因為頭飾是秦軍地位和爵位的象徵,普通士兵未取得爵位或者爵位低只以布巾纏頭。
劍秦將配劍
劍乃百兵之王,直身尖鋒,可刺可砍。
春秋戰國時期一般是由銅、錫合金冶煉而成的。
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劍在幾千年的歷史和傳說中都有著重要的地位。
劍最初的造型和匕首相差無幾,功能也類似,一直到春秋時期,劍才開始發展出雙邊有刃中間有脊的造型。劍莖處為圓柱形,延伸至劍身部形成凸起的劍脊。劍莖就是劍的把手。
春秋戰國時期,長度普遍達到50~60釐米左右;戰國晚期,劍長度超出了70釐米。
秦王嬴政被荊軻刺殺時,就因劍太長一時拔不出來,險些死於荊軻之手。
戰國青銅劍
盾秦軍士卒持盾
盾是用來遮擋敵人攻擊的防護兵器。步兵最常配備的防具。
面對刀、劍、矛、弓箭等兵器的攻擊都有不錯的防禦效果。
外形上一般有方形和圓形,製作材料一般都皮革、木材、金屬等。
為了增強防禦能力,盾的中間會製作成凸起,有效地分解扎刺的力量。
為了恐嚇敵軍,鼓舞士氣,還會在盾牌上刻畫相應圖案。
鎧甲秦軍士卒披甲
鎧甲是古代士兵披在身上保護身體的防具。早期以皮革製造,稱為“甲”,後期開始使用金屬,稱為“鎧”,唐宋以後,不分材料,名稱鎧甲通用。
青銅甲
當時將青銅鍛打成片,釘綴在胸、背、腹等處,保護士兵身體的要害部位。
戈戈
公子傒持戈
一般認為戈是從鐮刀類工具演化而來的。在青銅時代,戈是車戰中普遍使用的格鬥兵器。
我們可以發現歷史上每一個時期流行什麼兵器和當時的冶煉工藝水平、戰爭戰術技法是息息相關的。當時正值青銅兵器的盛行,戈這種武器從製作上來說又非常節省原材料,再加上車戰中具有鉤、啄等功能的戈比矛更有殺傷力,所以戈成了當時最高效的格鬥兵器。
戈結構圖
當時為了增強戈鉤攻擊的效果,還在製作時將戈的援上翹,以便更好殺傷敵軍。
後世“干戈”也成為軍事行動的代名詞。
戟戟
秦軍士卒持戟
戟是由戈和矛組合演變而成的兵器。一方面有戈鉤啄的功能,另一方面擁有矛刺擊的功能。
戰國戟
戰車戰車
戰國時期,一個諸侯國的軍事實力是由他所擁有的戰車數量決定的。
步兵、騎兵、車兵互相輔助作戰。
車者,軍之羽翼也,所以陷堅陣,要強敵,遮走北也。騎者,軍之伺候也,所以踵敗軍,絕糧道,擊便寇也。
我們可以看到戰車上一共有三個士兵,右邊士兵持長兵器戈,左邊士兵持遠端兵器弩,中間是駕駛戰車的御手。除了佩戴的兵器外,車上還存放著若干兵器,供士兵使用。
戰車攻擊
戰車士兵持戈攻擊
戰車在平原地區作戰,殺傷力是非常大的,一輛戰車起碼可以抵得上幾十名步兵。
弓
趙軍弓箭手
弓是古老的彈射兵器,主要由弓臂和弓弦兩部分組合而成,透過張弓拉弦,把箭射向目標。
春秋戰國時期,弓箭被列為兵器之首。“射”作為一種技藝是公卿大夫必須通曉的“六藝”之一。
射箭雖然講求技巧,但臂力是首要條件。冷兵器時代,軍隊經常將開弓作為選拔條件。
秦箭
秦國之所以能一統六國,一方面是採用商鞅變法,另一方面就是依靠他的軍事武備。
秦箭分箭羽、箭桿、箭簇三部分,統一長度重量規格,三者皆可替換。
戰時這是對軍事物資巨大的節約,強秦尚且如此,六國安能不滅。
弩
秦軍弩手
弩是一種源於弓的遠射武器,他和弓的發射原理相同,區別在於弩有一個延時機構。
弩的發射速度不如弓,但發射威力大,特別是腰開弓的弩,十二石之弩,相當於現在的360公斤左右,試想一下射出的箭殺傷力多大。
秦弩結構圖
當時的秦軍“強弩在前,錟戈在後”。與六國戰,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