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38年,党項族首領李元昊,在興慶府正式稱帝建國,史稱“西夏”。建國伊始,李元昊採取“連遼抗宋”的邦交策略,為逼迫宋朝廷承認西夏的地位,他不斷在邊境陳兵示威。
公元1039年,李元昊領兵三萬突入北宋境內,並對“保安軍”砦發起攻擊。然則出師不利,在保安軍砦裡,他遇到了宋朝的邊軍猛人--狄青,狄青面帶青銅獠牙面具,身先士卒,向西夏軍前鋒發起猛攻。西夏前鋒部隊損失慘重,李元昊見勢不妙,隨即撤退。
西夏皇帝--李元昊
放棄保安軍砦的李元昊,隨後又把目光瞄準了附近的“承平砦”。為防備西夏騷擾,北宋朝廷採取守勢,在兩國邊境設定了十八個軍砦,而在眾多的軍砦中又以“金明砦”駐軍最多、位置最衝要,因此統稱“金明十八砦”。李元昊想要對北宋造成威懾,就必須要突破這些軍砦。
移兵承平砦後,李元昊親自統領前鋒部隊,對承平砦發起攻擊。然而對承平砦的圍攻也不順暢,碰上了此時正在巡邊的殿前指揮使、左班都虞候、鄜延路副總管許懷德,這是名副其實的軍中高官,軍人世家出身,於是西夏軍隊在承平砦打的很辛苦卻收穫甚微。恰逢此時,北宋一支邊軍突入西夏境內,接連攻佔幾座軍城,無奈之下李元昊只得撤退。
遼宋西夏並立
然而向來以狡詐著稱的李元昊,並沒放棄對宋朝邊境重鎮延州的覬覦之心。退兵後李元昊立即派遣使者進入延州城,向當時的延州知州範雍求和,請求向北宋投降,繼續做宋朝的臣子。
範雍本是文官出身缺少戰陣經驗,對李元昊近乎於侮辱智商般的再次詐降。他不僅沒有絲毫的懷疑,竟還不禁感嘆朝廷威嚴浩浩,並且同意了使者請求安置西夏移民的提議。
狄青,字漢臣,宋朝邊境名將,後任樞密使。
事情如此明朗,李元昊想玩“特洛伊木馬”的遊戲。然而作為延州最高指揮官的範雍,竟然很配合地同意西夏的請求。並嚴詞拒絕了金明砦都監李仕彬,提出的先將西夏移民分化,而後安置內地的建議。這位被宋朝邊民稱為“鐵壁相公”的李士彬,大概是出於對金明砦的實力自信,眼見範雍駁回了自己的建議,竟沒有再據理力爭。於是大量西夏移民順利進入金明砦,失敗的隱患就此埋下。
宋仁宗--趙禎
熟讀儒家經典的範老夫子和半生戎馬的李士彬,此時大概都忘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則古老且鮮血淋漓的教訓!
一切都按照李元昊的計劃有序進行,範雍如傀儡般配合著他。待一切準備妥當後,公元1040年正月,李元昊領兵十萬再次向宋夏邊境殺來,這次他直奔鄜延路軍事重鎮--金明砦。在金明砦裡內奸的配合下,西夏軍隊幾乎沒有遭到任何有效的抵抗。擁兵十萬的軍事重鎮,就這樣迅速失陷,都監李仕彬被殺,西夏軍迅速向延州城進軍。
此時,範雍終於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面對十數萬的西夏軍隊,範雍痛哭一場後,緊急下令鄜延路內所有可調動的部隊,迅速向延州城集結。城裡的傳令騎兵帶著緊急軍情,竟奇蹟般地穿過西夏軍的包圍向邊境飛奔而去,而身後留下的是李元昊詭異的笑容。
讓我們把視線暫時轉移到宋夏邊境的土門砦,李元昊就是從這裡突破防守,直奔金明砦。而此時鄜延、環慶副都部署劉平和鄜延副都部署石元孫率兵趕來,原本是要阻擊李元昊大軍。但很可惜,因為獲得軍情太晚,等劉平急行軍四天後到達土門砦,西夏軍隊已經突入到土門砦腹地。
三川口之戰
然而此時,範雍的緊急軍令卻奇蹟般地傳到了土門砦。我之所以說奇蹟,是因為土門砦距離金明砦、延州城,大約有三百公里的距離。如此遠的距離,然而事先金明砦、延州城的守將,竟然對十幾萬西夏軍的行動一無所知;事後,宋軍傳令兵竟還能躲過西夏軍的視線,順利把調令傳達邊境,這不能不令人深思。
然而救急如救火,此時劉平、石元孫沒時間去思考,這其中的陰謀,迅速領兵向延州城運動。劉平的這支部隊不足萬人,先是透過四天的急行軍,從駐地慶州趕到土門砦;而今再次急行軍趕往延州城,軍士們的體力消耗就可想而知。
西夏擴張
公元1040年正月十四,劉平、石元孫所部終於抵達三川口,這是一片由宜水、洛水、延水沖積而成的平原灘塗。
正月裡的北方天氣寒冷、滴水成冰,透過六七天急行軍,兵士們體力已經消耗殆盡。如果再不休整,繼續前行,萬一與西夏軍遭遇,那就只能做待宰的羔羊;況且為提高行軍的速度,此時抵達三川口的只有少量騎兵,而主要的步兵還在後面,劉平意識到必須要等到軍隊合併後才能繼續向延州挺進。
於是劉平、石元孫在三川口安營休整,但此時,劉平接到自稱是延州城範雍派出的“急腳子”傳令,要求劉平日夜兼程趕往延州城,並且將軍隊分成小隊,偷偷越過西夏人防區。軍令難違,於是劉平派出五十個小隊,繼續前往延州城;然而派出的小隊卻如泥牛入海般杳無音訊,劉平意識到這是李元昊的陰謀。
於是第二天,劉平決定後撤二十里,一來是為繼續等待尚未抵達的步兵,二來是為拉開縱深防禦距離,以防西夏突襲。劉平終於等到了兼程趕來的步兵,一同趕來的還有鄜延路都檢黃德和、延州路都巡檢使郭遵等人率領的二千餘人。劉平的這支隊伍終於又湊夠了萬餘人,於是繼續向延州城運動,終於在三川口附近的五龍河,劉平遇到了李元昊的大軍。
公元1040年正月十五,會天降大雪,寒冷的天氣令五龍河的河面已經結上了厚厚的冰層,河對岸的西夏軍開始過河,三川口之戰正式打響。
然而,在絕對的實力面前,勝負早已分曉,劉平所部堪堪萬餘人,而李元昊卻是十萬大軍,而且都是以逸待勞。然而宋軍毫無懼色,在劉平沉著冷靜的指揮下,宋軍擺開陣勢。據史書記載:時平地雪數寸,平與敵皆為偃月陣相向。奪盾,殺獲及溺水死者幾千人。在人數處於明顯劣勢的情況下,宋軍反而重創了敵人。不過,在戰鬥的過程中,宋軍付出的代價也極為高昂,主帥劉平“左耳、右頸中流矢”。也就是說,此時劉平已經和普通宋軍士卒們一樣,在戰場一線與敵軍展開廝殺。
面對宋軍的英勇反抗,李元昊終於使出了必勝的招數,西夏重騎兵瘋狂地向宋軍發起衝鋒。面對突如其來的衝鋒,黃德和突然撤軍,隨即引發宋軍的整體潰敗。然而此時劉平,一邊即令兒子劉宜孫截住黃德和,另一面命令親兵砍殺逃跑的宋軍。
混亂中的劉宜孫緊緊拉住黃德和的馬韁繩,苦苦哀求到讓他回軍併力廝殺。可是膽小如鼠的黃德和,拍馬便走。
兵敗如山倒,潰逃就像傳染病一般,快速在宋軍中蔓延。劉平雖極力阻止,卻是迴天乏力,堪堪只只留住千餘名士兵繼續戰鬥。西夏人眼見宋軍大亂,於是趁機加緊攻擊。此時,又是勇將郭遵見大勢已去,大呼一聲,單槍匹馬殺入西夏戰陣,他舞動大槊左衝右突,無人可擋;他想要給劉平、石元孫爭取最後撤出戰場的機會,西夏人眼見郭遵越扎越勇,戰局對自己不利,於是調來弓箭手,萬箭齊發,郭遵連人帶馬中箭倒地。
而最終撤出陣地的劉平、石元孫率領不足千餘人,在與西夏十萬大軍,英勇周旋了三天後,最終全軍覆沒。
至此,三川口之戰正式結束。宋朝恥辱地失敗了,然而那些在三川口浴血奮戰的英雄們,卻最終名留青史,如劉平、如郭遵、如石元孫,他們都是這個民族永不能忘卻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