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營堖全貌
相傳在乾州大營腦(今文峰塔的坡上)曾葬著吳三桂的女子。其典故如下:
據傳,清朝康熙年間,吳三桂在雲南起兵造反,一直打到湖南。他在衡州(衡陽)稱帝,封女兒吳氏為皇姑,女婿夏國相為駙馬爺。吳三桂只做了五個多月的短命皇帝即病死。不久後衡州城被清軍收復,他的女兒女婿倉皇西逃,取道湘西再經貴州回雲南。走到乾州時,吳氏一病不起,魂斷異鄉。隨從人員將她就地安葬在乾州城東的大營堖,本地百姓稱之為“皇姑墳”。
筆者家住乾州兔巖,距皇姑墳直線距離也只有幾百米的樣子,站在家裡,一眼就可以看到皇姑墳,幾乎近在遲尺。自從看了當地學者寫的《乾州皇姑墳》之後,一想到家傍竟然埋著吳三桂屋女,有點夜不能寐,不是因為怕,而是想起了文中所說的那段歷史。
關於皇姑墳,筆者也是第一次聽說,那麼皇姑墳到底存不存在?如果存在。它的具體位置又在哪裡?這一切都是一個迷。隨後,筆者到網上查閱了大量的資料,看完了《吳三桂大傳》,依然沒有找到相關的史料記載。不過關於大營腦這個名字的來歷,筆者到是查到了一片關於吉首地名考的論文裡提到,大營腦之所以叫大營腦,是因為原來此地駐紮個清朝的兵營。
廳志中記載的乾州城池
越想想神乎,前幾天,Sunny正好,帶著種種疑問,筆者背起相機決定到大營腦走一趟,尋找皇姑墳。從世紀廣場出發,遠遠的就看到大營腦近在眼前。
站在乾州火車站,大營腦就在眼前
穿過鐵路,走過一片居民區,筆者開始沿著一條小路來到了大營腦山腳,一條小路彎彎曲曲的直通腦頂,筆者開始沿著這條小路往上爬, 路邊雜草叢生,而路的另一邊,是農民種植的莊稼地。
大營腦其實就是一個山包,這個山包不算很大,但是山包四周雜草叢生,要想到這樣一個雜草叢生的山包裡找到一座墳談何容易?如果有標記還好,如若沒有相應的標記那可是難上加難。
站在大營腦的山腳,筆者看到,腦頂就在眼前。
坡上一些地方雜草叢生,皇姑墳會不會就藏在這些野草裡?由於沒有工具,這些野草裡還是不敢下去,一是怕有刺,二是怕有毒蛇、野蜂之類的,對於這些雜草的搜尋只好放棄。
在一片小樹林裡。筆者看到了一座無主墳,沒有墓碑,由於墓碑,也就很難判斷是否就是皇姑墳。只好繼續前行。
在大營腦的半山腰,小樹成林
在大營腦的半山腰,有很多地方都是農民的桔園、桔園裡還種著莊稼。
站在大營腦的半山腰,吉首新中心乾州就在眼前,遠處高樓林立
在快接近腦頂的地方雜草叢生,葛麻葉有一人多深,而這些葛麻葉裡是否藏著皇姑墳?由於沒有工具,不敢貿然前行因此不得而知.
在離腦頂的地方,一座墳被挖去了一半,墓碑不見了,不知道何故此墓會挖去了一半。
腦頂就在眼前,可是皇姑墳依然沒見蹤跡
在靠近腦頂的地方,雜草叢生。要想在這些一人多高的雜草裡找到一座墳真心不容易
腦腰上佈滿了農民種的果樹、莊稼、野草,皇姑墳,你在哪裡?
在大營腦的南邊,筆者看到了一座無主墳,由於沒有墓碑無法得知是否就是皇姑墳
現在的大腦營腦頂修建了一座文峰塔。
筆者沿著一條小道上山,下山的時候,沿著新修的一條水泥路下山 下山的時候在路邊的一塊菜園裡碰見一面當地的老人,老人告訴筆者,這個大坡叫大營腦,關於大營腦,就叫大營腦,沒有任何的典故,關於吳三桂女葬在此處的說法沒有聽說過。大營腦此前沒有修文峰塔的時候上面是一個自來水公司的大水池子。不過,筆者到網上查閱相關資料的時候,確實查到了關於大營腦的來歷,其名字確實是因為當年清軍曾將兵營駐紮於此而得名。
通過一個下午的實地探訪,沒有得到任何的結果,現在天的大營腦已經面目全非,四周被農民開墾成了用地,種上了果樹、莊稼,而大營腦的頂上也修建了一座文峰樓。如果吳三桂女真的葬於此,我想,一座沒有後人看守的墳墓很容易因為各種原因而毀滅,如若此墓有明顯的標記還好,倘若沒有明顯的標記很有可能就此淹沒在塵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