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各行各業都有其超凡入聖的祖師級人物。後人喜歡他們,要紀念他們,就往往把他們神化為神仙聖人。這種宗師級聖人級的人物出身於我們亳州的或在亳州成就的有很多——比如:道家聖人祖師老子、宗師級人物陳摶、神醫華佗、漲潮神伍子胥等。他們或擁有屬於自己的歷史時代,或建立自己的學術領域,不一而足,各自有著璀璨奪目的光輝。

若說從亳州大地上走出來的最全能的神仙,則非范蠡莫屬了。熟悉范蠡的人很多,喜歡范蠡的人更多,這主要是因為他涉足的領域多,而且他全才全能,每涉足一個行業必然出類拔萃,令人瞻仰膜拜。

一、范蠡其人其事

范蠡一生的功業事蹟主要由三個方面組成。

青壯年時代的范蠡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輔佐越王勾踐成功地向吳國復仇,在春秋史上著名的“吳越爭霸”事件中取得全勝。范蠡官至相國兼上將軍,位極人臣。

中年時代的范蠡深諳道家思想的精髓,功成名就後毫不留戀,偕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泛舟五湖飄然而去,隱居到齊國海濱,以56歲的“高齡”轉行去做農民,親自耕種兼畜牧漁鹽,不幾年家累千金,就開始扶貧救難做公益事業,解決糾紛為鄉里信服敬重,賢名鵲起,被推薦為相國,但范蠡只做了兩年的齊相國,他認為“久受尊名不祥。”再一次辭官離去。

老年的范蠡人老心不老,又開始新的征程。他來到他認為當時的“天下之中”——宋國的“陶丘”,轉行從事商業做生意,立刻又風生水起,賺得千金。范蠡諳熟道家“大盈若衝”的哲理,選擇把從商賺來的千金分散出去——分給周圍貧窮的老百姓。

在生命裡最後的十九年中,范蠡三次賺得千金,又三次分給窮苦百姓。同時他教育子孫和弟子,為他們指引經商致富和長保富貴之路,有《計然之策》《商則》《養魚經》《經商十八法》等著作傳世,至今人們受其惠賜!司馬遷在《史記》中稱他“十九年三散千金”,是“富好行其德者。”

因為范蠡三次救濟窮人,被大家信奉供拜,被尊為“商聖”。隨著歷史朝代的更迭逐步被神化,最後和商朝相國比干並列成為文財神。

二、范蠡和亳州的關係

可能會有人疑問:那麼范蠡和亳州有什麼關係呢?范蠡出生於楚國宛城(河南南陽市),從越國到齊國海濱最後到宋國陶丘,這與亳州不沾邊啊。

但當時宋國的陶丘,就是今天亳州市隸屬的渦陽縣西陽鎮,因此我們說范蠡是從我們亳州大地上走出來的財神。

關於陶地,先前不少典籍均註解為山東定陶。比如《史記·索引》《資治通鑑》孟康注、《戰國縱橫家書》注等。原來史學界和全國范蠡文化研究組織也多數認為陶丘是在今天的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諸如百度、搜狗等大的搜尋引擎也是這樣註解的。

但這樣的註釋遭到當代學者浙江大學教授、酈學專家陳橋驛先生,老學專家渦陽縣榮譽市民王振川先生、范蠡文化研究中心學者溫時鋒先生的強烈質疑,他們不約而同地認為此陶地是現在安徽渦陽縣的西陽鎮,絕不是山東定陶。

2018年11月初,在范蠡的出生地河南南陽市召開的全國范蠡文化學術研討會上,王振川和溫時鋒擲地有聲地提出“范蠡晚年經商的宋國陶丘是在安徽亳州市渦陽縣的西陽鎮”的論點,並列舉出大量的典籍論證,受到廣泛關注,引起范蠡文化研究領域的強烈反響。

要理清陶地究竟是現在哪兒,要引出一個重要的歷史人物——比范蠡晚200年的戰國時期兩次做秦國相國的穣侯魏冉。《資治通鑑》說:“秦封穣侯於陶,陶即是范蠡所居陶邑。”

秦國把陶地封給已經有穰地(今河南鄧州)封邑的穣侯魏冉,是為了進攻齊國做準備,因為陶地接近齊國所以是最理想的攻打齊國的敵後根據地。魏冉曾計劃穩定陶地後,以其為基地進攻剛、壽,典籍上所說的“剛”是現在的安徽阜陽南,壽則是安徽壽縣。

顯然,山東的定陶不是處在這樣的地理位置。

同樣,學者們也從《戰國策》等典籍的章句行間,找到了為什麼此前學者們會把陶地錯誤地註釋為山東定陶的原因。

原來,山東的定陶在戰國時期已經改名為“陰”。

《戰國策》等多種典籍中描述的“陶地”,像一個“地界子”一樣地位於趙齊魏楚之間,是一個四面受敵之地,正因為此,這陶地既是戰略要地,也是能夠經濟自給自足的商業重鎮。范蠡選擇陶地經商,正是看中它的商業價值:天下之中,利通有無。

王振川教授考證認為:《戰國策》上說的陶地是在“河南之南”,“天下之中”。山東定陶當時的位置不是宋國地界,既不是在河南之南,也不是處在“天下之中”的位置上。渦陽縣的西陽在當時的宋國境內,正處在有渦河水道可連秦燕趙,四面分別與齊楚韓魏接壤,其所處的位置正是四面受敵天下之中。

三、范蠡墓在渦陽縣西陽鎮

亳州市渦陽縣的西陽鎮,位於渦陽縣的東南部,與蒙城相鄰,西達楚店鎮、店集鎮、高公鎮,北與高爐鎮、曹市鎮比鄰。該鎮4.5萬人,耕地5.8萬畝。西陽鎮交通便捷,水陸皆利,北枕延綿的渦河、南倚307省道、縣道西楚公路和濟祁高速公路橫穿鎮而過,西子河連線南北……這些都有力地推動了西陽鎮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區域內四季分明、水清天藍,挹翠流黃,景色自然優美,“東南形勝,好鎮西陽”名不虛傳。西陽滷菜更是遠近聞名,尤其是滷豬頭肉肥而不膩,外表像上等的南紅一樣晶瑩油亮,入口即化,可以媲美千年名菜“東坡肉”,早已成為西陽鎮的標牌和西陽人的驕傲。

但是最讓西陽人驕傲的是,他們那兒是越國相國、上將軍范蠡和四大美人之首的西施功成身退,隱居並終老的地方。范蠡在此經商成為“商聖”,並最終被民俗神化為“財神”。因為西陽鎮有一座碩大的孤堆土丘——范蠡西施墓。

從蒙城到渦陽的公路,西出蒙城地界,踏入渦陽縣,首先是西陽集。西陽老街上有一條古老的小巷子,名字叫作西施巷,就連年紀最大的老人也不知道“西施巷”這個名字起源於何時,只是故老相傳那是西施娘娘曾經住過的地方。西陽集路南,有一個碩大的土丘,土丘四面環水。當地人稱它叫范蠡孤堆,又叫它峨眉山,因為那是范蠡西施的合葬墓。

這個墓葬在1981年出版的《中國名勝詞典》中,被確認為范蠡冢,至今這座冢已經歷時近兩千五百年。

《安徽通志》說:“越大夫范蠡墓在渦陽東南范蠡村。”

《蒙城縣志》說:“范蠡墓在縣西五十里,湖水環繞,墓浮其中,高若土山,行者皆望憑弔焉。”(注:清朝時西陽隸屬於蒙城縣。)清朝乾隆時期蒙城知縣淡若水題碑道左曰:“範家。舊有範子祀。”

《渦陽縣誌》說:“范蠡冢,清時曾奉防護。”“今冢在西陽集西八里,土丘隆起,古柏挹翠,黃流襄陵,曾無崩壞。”

明朝官修的地理總志《大明一統志》中,也寫明“范蠡冢,在蒙城縣西六十里。蠡仕越,既滅吳,遂乘舟入湖海而去。卒,葬於此。”

晉朝葛洪《奕記》中也說:“幼披山桑人物圖,考見有所謂范蠡冢者,土人謂冢為孤堆,故亦曰範孤堆。又號為峨眉山,祀有女郎神,其鄉人方議釐正之。”

這一座碩大的范蠡墓,在公路邊十幾米的遠處聳立著。松柏依然蒼翠,只是廟宇已經全部毀壞。墓葬頂上斑駁的盜洞和四周的破陶碎瓦對著曉風殘月、烈日苦雨靜靜地訴說著滄桑;西子河一如既往地纏綿圍繞著那孤堆緩緩地流淌,卻因為河道淤塞沒有了當初的叮咚韻致,彷彿是館娃宮響屐廊滅絕了的琴音鈴聲。

玉帶一樣的河流因為西施而一直被當地人稱為西子河;已經沒有人記得河邊古老的街道原來的名字,這個位居渦陽縣東的小鎮因為被西子河貫穿就叫作西陽。范蠡西施合葬墓被當地人稱為峨眉山,是因為范蠡西施有遺愛恩澤於此的緣故。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劊子手一生斬掉300首級,卻正應了入行那句話,被師父猜中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