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兩晉南北朝這段歷史,我都會強調它的混亂,進而讓文章缺乏一些趣味性,因為大家都不熟悉,但咱們也別跳躍,勉為其難地看吧,我們都能多瞭解一點這些陌生的歷史。
之前我們已經講過,兩晉時期北方的五胡十六國,其中的前趙政權,又稱匈奴漢國,算是比較強大的,西晉被它滅亡,末代兩位皇帝為前趙所辱殺,其鼎盛時期國土面積達到23.9萬平方公里,相當於現在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擁有長安、洛陽、鄴城、太原等大城市。
開國皇帝劉淵死後,託孤輔臣劉聰發動政變,斬殺剛即位不久的劉和,自立為帝。
之前我們講過,劉聰篡位以後,在軍事上重用石勒、劉曜,消滅了西晉,極大地擴張了前趙疆域,但他又沉迷於男人那點兒事,疏離朝政,縱情神色,最多時有7位皇后。《資治通鑑》記載的幾個細節可見一斑:
1.單氏年少美色,聰焉。
單氏乃其父劉淵的皇后,劉乂的母親,如此做法,實在令人難堪。
2.漢主聰以司空王育、尚書令任女為左、右詔儀,中軍大將軍王彰、中書監範隆、左僕射馬景女皆為夫人,右僕射朱紀女為貴妃,皆金印紫綬……拜殷二女英、娥為左右貴嬪……又納殷女孫四人皆為貴人。
劉聰大量充實後宮,關鍵是劉殷的兩個女兒,乃是同宗同族,是他的堂妹,而且劉殷的四個孫女也都封為貴人。
3.漢主聰遊宴後宮,或三日不醒,或百日不出。
4.漢主聰立故張後侍婢樊氏為上皇后,三後之外,佩皇后璽綬者復有七人。
大量時間和精力都在後宮,而且光有皇后職權的就有7人,政事混亂不堪,皇權自然會旁落於奸佞小人手中,其中權勢最大的就是王沈和靳準二人,這也是引發劉乂冤案和石勒、劉曜做大進而瓜分前趙的主因。
劉乂的老婆,是靳準的妹妹,因為私通僕人,被劉乂怒殺,這便與靳準產生了嫌隙,靳準便開始給劉乂挖坑。
第一步,拉仇恨。他跟相國劉粲說,你是劉淵的長孫,皇上的嫡子,為什麼要把皇位傳給皇太帝劉乂呢?聽說劉乂密謀在三月上旬發動叛亂,我多次向皇上報告此事,皇上重兄弟情義,始終不相信我。如果您不相信我,可以把王皮等二人叫來對質。
隨後,他又私下恐嚇王皮等二人,說他們參與叛亂之事已經有了處理辦法,只怕你們要被滅族了。兩人大為恐懼,就聽從他的話,在劉粲問話時,分別都說卻有密謀叛亂之事,讓劉粲深信不疑。
第二步,下套。他明知劉乂喜歡結交士人,誘騙劉粲解除對劉乂的監控,使賓客可以在劉乂府中自由出入,找機會抓來拘捕審問,促使皇帝相信劉乂就是在密謀反叛。
第三步,亮劍。公元317年,劉粲讓其部下王平對劉乂說,京城恐有變亂髮生,入宮時應當在朝服裡面穿一件防彈衣以備不測。劉乂信以為真,讓部下都在官服裡面加了一件甲衣。隨後,靳準馬上報告劉聰說,劉乂準備作亂,其部將已經內穿防彈衣了。
劉聰下令包圍劉乂的府邸,發現果如靳準所言,一怒之下“誅東宮官屬及素所親厚,準、沈等素所憎怨者大臣數十人,坑士卒萬五千餘人。”而劉乂不久也被劉粲斬草除根了。
靳準陷害劉乂的謀劃,歷時近兩年,可以說是費盡了心機。為什麼會這麼難呢?主要原因就在於,皇帝劉聰和皇太帝劉乂哥倆好。
有三件事可以說明二人的兄弟情。
第一,劉聰篡位時,說單太后的兒子劉乂更適合即位稱帝,要把帝位讓給劉乂,劉乂當然明白這是場面話,不可能接受,所以上演了“涕泣固請,聰久而許之”的戲碼,也當眾宣佈立劉乂為皇太帝,等他長大便把皇位給他。
第二,劉聰與劉乂的母親單太后私通的事情暴露後,劉乂沒有一哭二鬧三上吊,而是規勸自己的母親,導致單太后羞愧自殺,這等於間接幫助了劉聰,劉聰必然再次感謝他。
第三,劉聰娶同宗族2個堂妹和4個侄女時,劉乂雖然苦勸,但始終沒有撕破臉,和平解決了爭端,說明劉乂還是個正直的忠臣。就在被冤殺的頭一年,劉聰宴請群臣時,見劉乂容貌憔悴,頭髮都白了,“涕泣陳謝,聰亦為之慟哭;乃縱酒極歡,待之如初。”這場景,群臣看在眼裡,更堅定了二人的老鐵關係。
這件冤案,牽連甚廣,自然會引發群臣人心惶惶與憤怒不滿,當第二年劉聰病重時,所有的矛盾集中爆發,加之靳準小人掌握重權,也生異心,發動政變,斬殺已經即位的劉粲,朝廷之外石勒、劉曜兩員虎將,自然以勤王為由,揮師京城,結果導致二將瓜分前趙,然而劉曜並非英主,很快就被石勒所吞併,石勒建立後趙一度成為北方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