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齊太公者,何許人也?曰:姓姜,名尚,字子牙。姜尚人稱姜太公,太公(姜尚助武王成就霸業以後,因有功被封於齊,公爵,齊國第一任君主,始稱太公)是他的爵位。姜尚晚年得志,雖說早年侍奉過上商紂,但終因道不同而不相與謀分道揚鑣,轉而隱居。太史公記載,姜尚祖上助夏禹治水有功被封呂地也被封過申地。姜尚是其遠系的一支,為何到姜尚這一代如此窮困潦倒,太史公之言伯龍有些猜疑,或許太公祖上本就是平民。

影視中姜子牙的形象

據【《封神演義》記載:太公有夫人馬氏。馬氏終因太公過於窮困而離他去,太公甚是失望。(《封神演義》記載:馬氏曰:「妾身原是朝歌女子,那裡去離鄉背井?子牙從實些寫一紙休書與我,各自投生,我決不去。」子牙曰:「娘子隨我去好。異日身榮,無邊富貴。」馬氏曰:「我的命只合如此,也受不起大福分!你自去做一品顯官,我在比受些窮苦。你再娶一房有福的夫人罷!」子牙曰:「你不要後悔。」子牙點頭嘆曰:「你小看了我,既嫁與我為妻,怎不隨我去?必定要你同行。」馬氏大怒:「姜子牙你好就與你好開交;如要不肯,我與父兄說知,同你進朝歌見天子,也講一個明白。」夫妻二人正在此鬥口,有宋異人同妻孫氏來勸子牙曰:「賢弟!當時這件事是我作伐的,弟婦既不同你去,就寫下一字與他。賢弟乃奇男子,豈無佳配,何必苦苦留戀他?常言道:『心去意難留。』勉強終非是好結果。」子牙曰:「長兄嫂在上,馬氏隨我一場,不曾受用一些,我心不忍離他,他倒有離我之心;長兄吩咐,我就寫休書與他。」子牙寫了休書,拿在手中道:「娘子!書在我手中,夫妻還是團圓的好。你接了比書,再不能完聚了。」馬氏伸手接書,全無半毫顧戀之心)馬氏走時太公吟詩道:青竹蛇兒口,黃蜂尾後針,兩者皆不毒,最毒婦人心。】

影視中的姜子牙與妖妃妲己

伯龍認為:此時的姜尚已失望透頂,政治上的不得志,加上妻子的無情拋棄,促使者太公有如此感嘆。但是因為《封神演義》是小說,算不上正史,所以伯龍對於其記載的事件不予推崇。相傳太公八十歲遇文王,晚年的姜尚一直居住在渭水邊,以釣魚讀書消遣時間。但真的是隻是隨便的釣釣魚看看書麼,我不這麼認同。太公是心懷天下之人,直至戰鬥到死的那一刻,只是尚未遇到明主而已。太公自從離開商周之後,周遊諸侯列國可謂是碰壁。太公時常有輔佐君王成就霸業之心,雖身居渭水山林之地,卻眼觀四路,耳聽八方。分析天下局勢於草堂,出謀劃策於胸中,排兵佈陣於沙盤,廣施廉政於心邦(自己理想中的禮儀之邦)。在伯龍看來:姜尚善於分析天下大事。是時正處於商紂王暴政時期,天下諸侯雖表面平靜卻內心異常洶湧,其心和麵不和。再加上商紂不聽忠臣權告,亂殺賢良【《史記◎齊太公史記》記載:居二年,紂殺王子比干,囚箕子】,紂忠心頂梁之臣皆已斬殺殆盡,留下的卻都是些阿諛獻媚之臣。再加上紂王利用酷刑(炮烙之刑和蠆盆)糟蹋人民震懾諸侯,他們早有怨恨,只是在等待時機,諸侯是需要人領導的,那麼其中必然有一位諸侯成為眾諸侯的領導完成伐紂大業。這時的姜尚心中早有人選那就是姬昌;為選擇則姬昌伯龍覺得有這麼幾個原因:

第一,姬昌以祖業自居,其國分封已久為侯爵。長期盤居在岐山一帶,可謂是國富民強。

第二,岐山地區屬關中,其地勢易守難攻,關中之地沃野千里,穀物豐盛,夾道險關參差其中。真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門,此地不正是帝王成就霸業的風水寶地麼。

第三,關中之地非中原之地,自古有西戎之稱,所以關中之地民風彪悍,以此地民組建勁旅,足可雄霸天下。

第四,姬昌就任西伯侯之後,外結陰親,內修政理,吞併弱國,擴張勢力。

第五,姬昌自小就有聖明的跡象,其賢德遠勃海流傳八方,可為萬眾師,可為天下之王。

依此種種,姜尚不選擇姬昌輔佐還能選擇誰呢。

影視中美女妲己的形象

所以姜尚居渭水釣魚絕非隨意而是有意為之,目的就是釣文王,能釣到文王姜尚是有十成把握的。至於《史記◎齊太公世家》所說的文王外出打獵會遇到賢人,不過是太史公說的好聽罷了(《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西伯將出獵,卜之,曰“所獲非龍非,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於是周西伯獵,果遇太公於渭之陽,與語大說,曰:“自吾先君太公曰“當有聖人適周,周以興”。)。伐紂可謂是天下皆歡(《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文王崩,武王即位。九年,欲修文王業,東伐以觀諸侯集否。師行,師尚父左杖黃鉞,右把白旄以誓,曰:“蒼兕蒼兕,總爾眾庶,與爾舟楫,後至者斬!”遂至盟津。諸侯不期而會者八百諸侯。諸侯皆曰:“紂可伐也。)。這就說明了此時尚成氣候,只要小小的引導便可成就輝煌。

武王滅商封姜尚於齊,姜尚手提行李包袱,打間住店,徒步前行,還要擔心晚去封地被人所佔。(《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於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師尚父於齊營丘。東就國,道宿行遲。逆旅之人曰:“吾聞時難得而易失。客寢甚安,殆非就國者也。”太公聞之,夜衣而行,犁明至國。萊侯來伐,與之爭營丘。營丘邊萊。萊人,夷也,會紂之亂而周初定,未能集遠方,是以與太公爭國)為何堂堂諸侯王東去就國會如此狼狽,沒有軍隊互送,也沒有封國臣使千里迎接?

伯龍認為有以下原因:

一,武王初克商,天下初定,政令不通,諸侯混亂尚處於渾水摸魚狀態。

二,姜尚屬於初封的諸侯,沒有其他諸侯的底子深。

三,姜尚尚且沒有自己的武裝和忠於自己的心腹。

影視中姜子牙與姬發

齊國的國基在眾諸侯之中是相當堅實的,這主要得益於太公初入齊地對此地的管理得當,還得益於齊自身優越的自然條件,所以使它自然而然的擠進中原正統華夏的大國。齊國至桓公而全盛,齊桓公能成就霸業在伯龍看來有如下幾條:

一,任用賢能鮑叔牙和隰朋

二,不胡亂揮霍祖本,政令通暢,休養生息發展經濟(《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桓公既得管仲,與鮑叔、隰朋、高傒修齊國政,連五家之兵,伸輕重魚鹽之利,以贍貧窮,祿賢能,齊人皆說)。

三,願聽人言心胸寬廣接納政敵管夷吾

四,適時擴充套件自己的力量壯大齊國的國威(《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二年,伐滅郯,郯子奔莒。初,桓公亡時,過郯,郯無禮,故伐之。五年,伐魯,魯將師敗。魯莊公請獻遂邑以平,桓公許,與魯會柯而盟。魯將盟,曹沬以匕首劫桓公於壇上,曰:“反魯之侵地!”桓公許之。已而曹沬去匕首,北面就臣位。桓公後悔,欲無與魯地而殺曹沬。管仲曰:“夫劫許之而倍信殺之,愈一小快耳,而棄信於諸侯,失天下之援,不可。”於是遂與曹沬三敗所亡地於魯。諸侯聞之,皆信齊而欲附焉。七年,諸侯會桓公於甄,而桓公於是始霸焉。)

所以齊國能在春秋時期第一個稱霸,成為春秋首霸和以上所做的工作是分不開的。

影視中妲己翩翩起舞

自桓公以後其後代政治漸漸衰敗。在伯龍看來應該存在以下原因:

一,不聽人言,任用小人執政

二,王權削弱,大夫勢大(《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庚辰,田常執簡公於袪州。公曰:“餘蚤從御鞅言,不及此。”甲午,田常弒簡公於袪州。田常乃立簡公弟驁,是為平公。平公即位,田常相之,專齊之政,割齊安平以東為田氏封邑。)

三,孤立賢臣晏子,棄之不用,不聽賢良勸告(《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三十二年,彗星見。景公坐柏寢,嘆曰:“堂堂!誰有此乎?”群臣皆泣,晏子笑,公怒。晏子曰:“臣笑群臣諛甚。”景公曰:“彗星出東北,當齊分野,寡人以為憂。”晏子曰:“君高臺深池,賦斂如弗得,刑罰恐弗勝,茀星將出,彗星何懼乎?”公曰:“可禳否?”晏子曰:“使神可祝而來,亦可禳而去也。百姓苦怨以萬數,而君令一人禳之,安能勝眾口乎?”是時景公好治宮室,聚狗馬,奢侈,厚賦重刑,故晏子以此諫之。)

四,君王奢靡,不顧民疾(《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百姓苦怨以萬數,而君令一人禳之,安能勝眾口乎?”是時景公好治宮室,聚狗馬,奢侈,厚賦重刑)

五,桓公之後的君王昏庸無能,以上種種皆姜齊衰敗最後易主田氏的原因。 

影視中姜子牙調兵譴將

太史公曰:吾適齊,自泰山屬之琅邪,北被於海,膏壤二千里,其民闊達多匿知,其天性也。以太公之聖,建國本,桓公之盛,修善政,以為諸侯會盟,稱伯,不亦宜乎?洋洋哉,固大國之風也!

伯龍曰:太公潦倒,幸遇文王,大鵬展翅,施文武略。

助發伐紂,終成大業,始封於齊,外結陰親

內修政理,百姓安居,天下樂業,齊地燦燦

光輝明照,及至桓公,任用賢能,心胸寬廣

前嫌,招納管仲,奉以上卿,內修政理

外聯諸侯,適時拓土,兼併弱國,號令諸侯

問鼎中原,四處討伐,雄霸天下,維護周禮

逐鹿群雄,殺伐天下,方始稱霸,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天命所歸,春秋首霸,伯龍聞之

五體投地,丈夫在世,理應如此,桓公之後

政治衰亡,君權削弱,士卿專政,未幾了了

田代姜政,太公之祀,從此斷絕,伯龍讀至

深感悲傷,泱泱大國,就此易姓,悲哉悲哉!

11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裡克:弒殺兩位君主,迎立新君,卻被新君殺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