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鴉片戰爭

墜入深淵的開始

近代以來四場決定性戰爭之一——鴉片戰爭

任何事物都有一個發展過程。當表面現象呈現的時候,深層次的問題已經經過了長期的演化和積累,到了爆發的時候。1840年,始終成為每一箇中國人難以忘記的年份。從這一時刻開始,中國這個曾經長期引領世界潮流的古老國家開始陷入百年風雲時期,開始了向深淵墜落的過程。其造成的影響至今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還有切身體會,並反映到中國社會的角角落落。比如,鴉片戰爭後,英美法三國相繼沿黃浦江設立租界,並不斷擴充套件,形成上海公共租界和上海法租界,後來上海公共租界的中心道路為紀念《南京條約》,而被命名為南京路。

鴉片戰爭,通常鴉片戰爭都指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經常稱其為第一次中英戰爭或“通商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非正義的侵略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屈辱史的開端。

第一篇 戰爭只需要一個藉口

虎門銷煙

十八世紀七十年代,英國開始把鴉片大量輸入中國。到了十九世紀,鴉片輸入額逐年增多。英國資產階級為了抵銷英中貿易方面的入超現象,大力發展毒害中國人民的鴉片貿易,以達到開闢中國市場的目的。

十九世紀初輸入中國的鴉片為4000多箱,到1839年就猛增到40000多箱。英國資產階級從這項可恥的貿易中大發橫財。由於鴉片輸入猛增,導致中國白銀大量外流,並使吸食鴉片的人在精神上和生理上受到了極大的摧殘。如不採取制止措施,將要造成國家財源枯竭和軍隊瓦解。於是,清政府決定嚴禁鴉片入口。

1839年3月,清朝欽差大臣林則徐到達廣州,通知外國商人在三天內將所存鴉片煙土全部繳出,聽候處理,並宣佈:“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之理。”林則徐克服了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和不法煙商的阻撓、破壞,共繳獲各國(主要是英國)商人煙土237萬多斤,從6月3日至25日,在虎門海灘當眾銷燬。

面對清政府的禁菸措施,英國資產階級特別是其中的鴉片利益集團,立即掀起一片侵華戰爭叫囂。英國政府很快作出向中國出兵的決定。1840年6月,侵華英軍總司令懿律率艦隻40餘艘、士兵4000多名,陸續到達中國南海海面。6月28日英艦封鎖珠江海口,第一次鴉片戰爭正式爆發,英國侵略中國的戰爭正式開始。

第二篇 毫無招架之功

奮起反抗

戰端一開,從道光皇帝到各地官員,並沒有認識到實力的差距,也是調兵遣將,意欲拼搏一番,孰料竟是一敗再敗。

1840年7月初,因林則徐等有所準備,英軍在廣州沒有佔到便宜後,北上侵佔浙江定海,8月初到達天津大沽口外,直逼京畿。道光皇帝被迫妥協,撤林則徐職務。英軍主力退回廣東。

1841年1月7日英軍再次在廣東發動進攻,清朝欽差大臣琦善被迫讓步,1月25日與義律簽訂《穿鼻草約》,賠償煙價600萬元,開放廣州。

1841年2月下旬英軍攻陷虎門炮臺,5月逼近廣州城。清朝靖逆將軍奕山被迫乞和,與英國訂立了《廣州和約》,向英軍交出廣州贖城費600萬元。

1841年8月下旬,英軍再次北犯,廈門、定海、鎮海、寧波、吳淞炮臺、寶山、上海相繼失陷。至1842年8月5日到達江寧(南京)江面。清朝盛京將軍耆英被迫請降,於29日在英國軍艦上籤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縱觀整個戰爭過程,雖然清朝君臣上下,也是義憤填膺,也有愛國將士浴血奮戰,但因為政治、軍事實力,以及國家動員體制、軍隊戰鬥力和指揮機制等全方位存在的差距太大,導致戰爭一直是一邊倒的方式,直至結束,清朝只能被動挨打。

第二篇 城下之盟的無奈

簽訂南京條約

清朝以簽字畫押出名,每一次都是不情願的,但每一次都是無可奈何的。打了敗仗,哪裡還有平等可言,哪裡還有尊嚴可言。

《南京條約》歷經四次協商,英國毫不退讓,清政府被迫接受了英國提出的議和條款。主要內容:割香港島給英國;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允許英國人在通商口岸設駐領事館;中國向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英國在中國的進出口貨物納稅,中國與英國共同議定;英國商人可以自由地與中國商人交易,不受“公行”的限制;享有領事裁判權,英國人在中國犯罪可不受中國法律制裁。

不久,英國感覺得到利益少了,要價低了。1843年又強迫清政府訂立了《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虎門條約》)作為《南京條約》的附約,增加了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條款。

世界其他列強,看到英國獲得了巨大利益,十分眼紅,也紛紛效仿,脅迫要求與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清政府迫於各方壓力和本身實力的差距不得不應允。1844年7月3日,中美簽訂《中美望廈條約》;1844年10月24日,法國與中國簽訂《黃埔條約》;1845年,比利時、瑞典等國家也都脅迫清政府簽訂了類似條約。

第三篇 大並不代表強

英勇抗擊英軍

按說當時清王朝雖然落後,但表面上也是地大物博,人口眾多,英國又是遠離本土作戰,應當有一搏的,為何敗得這樣慘,輸的這樣徹底呢?

一是經濟核心競爭力的落後。道光年間(1821─1851年),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仍居世界之首,高於整個歐洲的總和。但是應當看到這種單純的資料統計,不能代表國家的強大,實事求是說應該是虛胖。當時英國已經成為世界性的大帝國了,殖民地遍佈全球,並率先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工業生產能力在蒸汽機的帶動之下,獲得了極大的提高。1795英國的煤產量是100萬噸,到了1836年就提高到了3000萬噸;生鐵在1796年產量為12.5萬噸,到了1840年也上升到了139萬噸;1841年機器生產已經完全取代了水力生產和手工勞動,英國的棉花加工量達到了52800萬鎊。這些決定性的生產指標,英國都是遠遠領先於清朝的。

二是軍事的落後。1、運輸保障方面,鴉片戰爭中清軍調集並先後投入戰爭的大約在26萬左右,而英軍最初派出大約海陸軍7000多人,後來增至最高達2萬人。但在具體戰爭中(主要是沿海、沿江),由於沒有船艦優勢,交通運輸落後,保障無力,致使很多戰事,清軍能投入的兵力往往與英軍相當甚至還處於劣勢。1841年10月26日,道光帝調四川建昌、松潘兩鎮中精兵兩千名前往浙江迎戰。但是部隊直到1842年2月才風塵僕僕趕至前線,3月10日參加進攻寧波的戰鬥。而英軍於1841年10月10日攻佔寧波,此時已休整近半年!2、武器裝備方面,英軍已普遍裝備了滑膛槍,射程射速均為清軍同類武器的兩倍!而清軍仍以刀矛弓箭等冷兵器為主,雖有為數不少的火槍火炮,也主要是鳥銃”、“紅衣大炮”等製造粗劣、工藝落後的仿造武器,炮彈同樣質量低劣,放一炮可能對自己造成的威脅還大於敵人。3、艦船方面,英國海軍已經是橫行四大洋的海上霸主,積累了豐富的海戰經驗。英國的大型戰艦已經有二至三層夾板,分別可以配備七十至一百二十門火炮,有可發射實心彈的加農炮,也有可發射爆炸彈的大口徑加農炮。清軍的外海戰船通常只裝備二至四門大炮,大炮還被固定在炮位上,沒有瞄準設施,在波浪四起的海面上,射擊準星毫無把握,甚至遇到大的風浪船就會沉。英軍火炮的射程可達2000米,每分鐘射速1-2發,而清軍火炮最遠不過1200米,且射速要慢得多。英軍完全在清軍射程外,就可以發射擊毀清朝艦船和炮臺。1840年7月6日英軍進攻定海,定海水師在九分鐘內就覆沒。4、戰術方面,清軍的作戰習慣卻仍停留在中世紀乃至更為遙遠的年代,列陣時冷熱兵器混用,配備比例火器佔百分之五十,排列順序是火器在前,冷兵器在後。由於列陣密度大,在戰鬥中難以機動和發揮火力。而英軍作戰則採用的是“線式”戰法,戰術運用靈活,便於機動迂迴作戰,也能充分發揮火器的威力,殺傷效果高出清軍六至八倍。5、軍隊狀態方面,清軍不僅兵不滿員,吃空餉,兵員軍心渙散,紀律鬆弛,很多士兵日常吸鴉片、嫖娼、搶劫、經商,等等,什麼都幹。將帥素質低下,軍事思想保守落後,不會組織、指揮打仗。戰爭中,許多地區的守軍,遠遠看見敵軍即開炮轟擊,未等敵軍靠近,便一鬨而散,逃之夭夭,甚至舉起白旗投降。戰爭中,寧波、餘姚、慈溪、奉化、上海等地,竟不戰自棄。

三是制度的落後。清王朝處於封建制度的衰敗時期,政治昏暗,各種矛盾加劇,傳統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禁錮,使得社會生產力低下,科學技術落後,財政拮据,軍備廢弛,武器低劣,封建統治自身已陷入嚴重危機,連其本階級的有識士都感到面臨“末世”。制度的落後,還造成統治集團昏庸腐敗不僅決策者錯誤頻出,上層指揮簡單低效,而且各級官員欺上瞞下,導致不知己不知彼,對戰局應變低效。假如,君明臣廉,軍民一心,利用主場優勢,揚長避短,也許還有一拼,最起碼不能這樣慘。

總之,清朝制度、軍事、工業生產能力和體制思想等各方面的落後,造成了鴉片戰爭的失敗。這不是一個人的原因,也不是一時的原因,是一種落後制度、落後生產力長期積累的必然結果。由此上溯到清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1685年-1688年),清朝軍隊為收復領土與沙俄在雅克薩戰爭,雖然獲勝,但已經顯示出勉強之態。到了1840年,150年間大清王朝一直閉關鎖國,以天朝自居,封建制度已經嚴重製約了生產力的發展;而西方經過資本主義和工業化革命,政治和經濟各方面已經開始引領世界,雙方差距越拉越大。鴉片戰爭,是傳統國家和農業文明體系下的中國,面對經過資產階級革命後的現代國家和工業文明的英國的一次挑戰,實力使然,勝敗必然。

所以,鴉片戰爭中,一兩場暫時勝利,一兩個英雄人物是不能改變落後捱打的現象的。在這種形勢下,如果趕快認清形勢,選擇正確的發展道路,奮起直追,中華民族也許能夠躲掉後面的眾多屈辱。很可惜,沒有!鴉片戰爭只是墜落和苦難的開始!

14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蜀漢滅亡後東吳孤掌難鳴,面對曹魏的晉初,他們如何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