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認為,三國之中,最幸運的顧命大臣,是諸葛亮;而最不幸的顧命大臣,也是諸葛亮。
三國時期,是顧命大臣扎堆的時期,其中比較知名的,有蜀漢的諸葛亮和李嚴,東吳的張昭和諸葛恪,曹魏的曹爽和司馬懿。
三國託孤
幾位顧命大臣之中,掛得最直接的應該是曹爽。
因為鬥不過裝病的司馬懿,曹爽在高平陵之變後被解除了職權,而後沒多久就被加以謀反的罪名,三族屠滅。
最剛愎自用的也許是諸葛恪。
因為狂妄自大,獨攬專權,被孫吳宗室孫峻聯合吳主孫亮設計殺害,三族夷滅。東吳也因此走向衰落。
最咎由自取的恐怕是李嚴。
作為諸葛亮的副手,身受託孤之命的蜀漢大臣,李嚴的人生本可以走向更高的巔峰。可是李嚴自己兩面三刀,一會兒勸諸葛亮稱王受九錫,一會兒又在北伐一事上對諸葛亮陽奉陰違,屢屢破壞蜀漢北伐大業,最後被諸葛亮無奈貶為庶民,流放梓桐郡,從此未能再復啟用,最後在諸葛亮死後,鬱鬱而終。
三國託孤
在顧命攝政這件事情上,最默默無聞的或許是張昭。
孫策臨死前,將弟弟孫權託付給張昭,所謂:“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張昭率領群臣輔佐孫權,討伐叛軍,安撫百姓,為孫權穩固政治基礎可以說是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惜後來因為在投降曹操還是抗擊曹操上與孫權意見不同,逐漸不被孫權重用。
不過,雖然張昭沒有被孫權重用,可是卻很得孫權尊重,而且還活到了81歲,算是顧命大臣裡面少有的長壽之人。
三國託孤
縱觀古代歷史,身受託孤之命,把顧命大臣的事業,做到了巔峰的,大概就是司馬懿了。
在司馬懿之前,顧命大臣權力再盛,即使如伊尹、周公、霍光這樣的權臣,他們也從來都沒有僭越的想法,安分守己,一輩子都安安分分地做著臣子。
在司馬懿之後,顧命大臣權勢再差,也少有幾個能夠安分守己,做好託孤本職工作的,大家心心念念都有了別的想法,其中還有幾個,比如像隋文帝楊堅、宋太祖趙匡胤等,居然還成功了。
出現這樣的前後差距,恐怕都要怪司馬懿開了一個很不好的頭了。
曹叡託孤
不過,我們古人都相信命數和因果。司馬遷就在《史記》中說過,一個朝代的開枝散葉,是先輩數代人甚至是數十代人積累的福德帶來了。
像司馬懿這種全靠奸猾之術騙取皇權,國祚又怎麼能夠長久呢?連他的後代子孫聽說了司馬氏奪取政權的經過,都忍不住掩面扶床,嘆息著說:這樣的天下不會太久。
所以,司馬懿這位託孤重臣,爽了曹爽,也爽了自己,最後卻坑了自己的後代子孫。司馬懿與兒孫們努力打造出的統一王朝西晉最終不過“曇花一現”,在位四個皇帝,到第二代就傻了,剩下兩個都成為了亡國之君,即使做了像穿伶人的衣服,像奴僕一樣給權貴斟酒,扮作士兵開路,幫蠻族帝王洗酒杯,捧馬桶蓋等一些卑躬屈膝,百般受辱的事情,可是最終還是逃不過被害的下場。
三馬食槽
三國之中,最百般無奈的顧命大臣,則非諸葛亮莫屬。
許多人都說諸葛亮是千古一來託孤大臣的典範,是可以和伊尹、周公一樣齊名的顧命重臣。可是,諸葛亮卻沒有能夠像伊尹、周公這般幸運。
伊尹、周公,他們輔佐的時代,雖然也是一個百廢待興的朝代。可是商湯、周武王留給他們的,卻是一個統一的王朝,一個充滿希望的時代。
而劉備留給諸葛亮的,卻是一個充滿絕望的時代。蜀漢偏於一隅,實力最弱,資源最少,襄樊之路還被傲驕的關羽給斷送了,北伐中原、恢復漢室的大業,只剩下北出祁山一路可以走。
諸葛亮影視劇照
統一的道路悠遠漫長,除了荊棘滿布,還到處是懸崖峭壁。
伊尹、周公,他們所得到的顧命之權,是一個充滿絕對信任的顧命之權。所以伊尹連太甲都敢流放,而周公身處流言四處的境地,依然可以堅挺,身邊還有召公、畢公支援,而反對他的管叔蔡叔,則一個被殺頭,一個被流放。
諸葛亮作為託孤大臣,則是劉備的無奈之舉。劉備其實是對諸葛亮有所戒備的,否則,他也不會在入川的時候,帶的是龐統而不是諸葛亮,在龐統死後,又重用新歸附的法正而不是為他闡述了三分天下戰略的諸葛亮了。甚至當初入蜀,諸葛亮的地位都不如糜竺、孫乾高,而在《漢中王勸進表》中,諸葛亮則還要排在馬超、許靖、龐羲、射援之後。
所謂:“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之類的話,不過是劉備看透了諸葛亮這人注重名節,斷不會要“不忠不義”的名聲,而強行要給他戴上一幅“忠義之臣”的枷鎖罷了。
當然,伊尹、周公他們作為顧命大臣,所要面對的還是一位有希望的皇帝,雖然太甲曾經一度昏亂,可是他還不是那種爛泥扶不上牆的系列,而是像楚莊王那樣:“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而周成王的作為,則更不用說了。
至於諸葛亮所要扶持的阿斗,則恐怕只能夠“呵呵”而已了。
白帝託孤
所以,面對這樣的託孤之勢,諸葛亮最終博得了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好名聲,贏得了百世千世的尊崇。可是,那“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顧命託孤之路,又有著怎樣的悲愴與壯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