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史新說#眾說天下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你說張家短,他道李家長郎裡個嘿。話說清廷入關給神州大地帶來了一股清新的風,在新舊兩股風相互抵碰、交集與融合的過程中,中國的歷史發生著種種“潛移默化”的演繹和改變。這裡面有革新,有傳奇,更有一個個耐人琢磨、值得探尋的千古之謎。
今兒個,絲語就給你演繹一段由愛新覺羅·皇太極側福晉到皇后到皇太后再到太皇太后的孝莊的故事,去找尋、去探祕孝莊死後既沒有歸葬清昭陵,與其丈夫清太宗(皇太極)葬在一起,又沒有葬進風水牆之內的清東陵,而是孤零零地葬在風水牆之外的昭西陵的歷史原因。
一、為子福臨能繼大統,有明爭和暗鬥,用心良苦。
孝莊文皇后雕像崇德八年八月九日,皇太極突發腦溢血死亡,一場事關皇位繼承的權力之爭迅速展開。當時,清太宗(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和努爾哈赤十四子睿親王多爾袞都覬覦皇位,被認為是最有希望奪得皇位的人選;但是,就在人們認為一場皇位爭奪戰會在兩人之間展開,並且愈演愈烈的時候。
皇位“莫名其妙”地落到了孝莊只有六歲的兒子福臨身上,有人說這是多爾袞為避免導致宮廷內亂,顧全大局作出的退讓。絲語認為這絕不是多爾袞單純的個人行為,而是某種“權衡”之下達成的妥協,從多爾袞對美色的貪戀遠高於對權力的追逐的本性來看,孝莊暗地裡與多爾袞“形成”某種默契的可能性更大。
1)、福臨能夠“莫名其妙”地登上皇位,可以說其母孝莊居功至偉,但是,他不僅對孝莊沒有心存感激,還有恨,以至於在孝莊病危的時候也不願意前往看望,這與“傳聞”孝莊和多爾袞有隱情肯定脫不了關係。
2)、多爾袞和豪格在為皇位爭鬥正酣的時候,突然偃旗息鼓,如果不是因為突如其來的變故,巨大的利益誘惑,幾乎不可能出現這麼詭異的事情,但是,從歷史資料及相關文獻找不到與此確切有關的蛛絲馬跡。
那麼,最大的可能就是福臨是多爾袞和孝莊“隱情”下的產物,這樣的話孝莊既沒有歸葬清昭陵,與其丈夫清太宗(皇太極)葬在一起,又沒有葬進風水牆之內的清東陵,而是孤零零地葬在風水牆之外的昭西陵以及後來的許多事才能說得通。
二、為親兒孫穩坐皇位,有忍辱,有負重,自撫自痛。按照滿族的習俗,孝莊在皇太極駕崩之後嫁給小叔子多爾袞是可以接受,也是很正常、很普遍的事情,但是,他們最後沒有真正走到一起,許多人給出了以下解釋:
1)、清庭入關以後,因受了漢人儒家文化的影響,覺得他們過去那種“父亡子承(母),兄逝弟承(嫂)”的做法有失體統,所以不再承襲。
2)、皇太極入關建帝制後,下令廢除和禁止了“父亡子承(母),兄逝弟承(嫂)”等不顧血統、擾亂綱常的滿族“傳統”。
絲語認為:這樣的理由與解釋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具有“一定”說服力,但是很勉強,因為多爾袞弄死自己之前“爭奪”皇位的勁敵對手侄兒豪格,並強娶其妻子大搞什麼“族內婚”,甚至進宮時要宮妃伺寢的事兒明擺著著那兒。
因此,結合福臨“莫名其妙”繼承皇位,多爾袞“皇父攝政王”的名頭以及福臨(順治)最後被毒死的種種事實,孝莊皇后死後既沒有歸葬清昭陵,與其丈夫清太宗(皇太極)葬在一起,又沒有葬進風水牆之內的清東陵,而是孤零零地葬在風水牆之外的昭西陵,或許有羞愧,但不是“清守”,極有可能是某種妥協之後的結果,甚至有更大的隱情或祕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