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落後於時代,常常並不是由於固步自封,驕傲自滿;最根本的原因是強大的既得利益層,會阻礙任何有利於生產力的進步改革。
正如17-19世紀,遠離歐洲,閉關鎖國的大清帝國落後了;待在歐洲邊上瞧著的土耳其奧斯曼帝國也落後了,就連距離英法不到千里,挨著德國的“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也匍匐不前。
如果一定要說,大清帝國是看不見,奧斯曼帝國是睜眼瞎;那麼就連更遠的沙俄帝國都動起來了,要效仿西歐,進行資本主義現代化改革,更近的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為什麼就無動於衷呢?
這就涉及到了問題的核心了:任何重大的技術革命,一定要打破原有的社會結構,將人和資源重新分配,以適應新的生產力需要,同時形成一個新的利益集團。這就會勢必剝奪舊利益集團的蛋糕,他們不拼命反對才怪,
俗話說: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更難嘛。
所以,早在17世紀,大清的康熙皇帝就看到了荷蘭的堅船利炮後,雖極為震驚,但還是把這些先進的技術和武器,當作了皇傢俬藏,不予推廣;因為他恐懼火器普及會消弱了滿族的騎射優勢,威脅統治。1840鴉片戰爭後,大清保持了在十幾年內,仍不做任何進步意義上的改革,也是基於此,當然了,也有中國封建勢力龐大無比的原因。
土耳其奧斯曼帝國也是類同,作為少數文化落後的突厥人,靠著武力優勢,統治著拉丁、斯拉夫、阿拉伯等較先進的廣大區域,西方技術知識夾雜著民族主義的傳播,一定會動搖土耳其奧斯曼的帝國基礎,不主動吸納西歐技術和資本主義制度,是再正常不過的選擇。
曾經有100萬平方公里國土,統治者今波蘭-烏克蘭-白俄羅斯-立陶宛的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情況,形式上有所不同。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倒不是上層怕下層造反,而是地方封建貴族怕國王政府集權,所以創造了奇葩的一票自由否決制:國王政府的任何決策,只要有一個議員(常常是地方封建貴族)反對,就不能透過;因此,國王政府的任何資本主義進步改革,都被地方封建貴族一票否決,啥事都不做不成。
總之,落後大國的統一頑疾就是:屁股決定腦袋,他們不是沒看到外部世界的先進和強大;但基於既得利益階層的驅使,只能當作看不見。
最後,只有落後大國落後到一定程度,被先進國家痛打,有過切膚之痛後,少數精英才會奮發覺醒。
所以,大清帝國先被英法打,再被日本打後,才真正覺醒;奧斯曼則是被肢解,領土縮水85%,從一方雄主淪為了三流三國,覺醒都沒機會了。
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更是厲害,直接被沙俄、普魯士、奧地利三國瓜分殆盡,從地圖上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