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桓姓興衰(2)
宋國桓氏從桓魋驕橫到闔族遭禍,有一段曲折的歷史。公元前498年,宋流亡蕭地的貴族公子地、公子辰等人覺得在蕭地不安全,又去了鄭國。
鄭國和宋國之間原來有一帶單隙地,名為彌作、頃丘、玉暢、巖、戈、錫(在今杞縣、通許與陳留之間),鄭人為他們造三城,供他們居住。宋景公和桓魋等認為這股力量遲早要成為宋國的大患,宋景公便讓向巢去討伐。向巢初戰取勝,攻克錫城,殺死元公之孫,繼而便圍攻喦城。鄭國見宋國如此,便出兵救援公子地他們。兵至喦城,將宋兵包圍,並把宋軍佔領的城池奪了回去。
桓魋見向巢遇到了麻煩,便發兵向向巢增援,沒想到一到那裡便被鄭軍包圍。鄭軍將領鼓勵士兵:“擒桓魋者有賞。”桓魋力戰卻不能取勝,只得逃回。鄭軍把宋軍佔領的地方全部收復。這一次,桓魋本來打了敗仗,只是由於他的增援向巢得以安全撤回,宋景公沒有責備他,倒稱讚他救向巢的功勞。
桓魋持寵,更加驕橫。他原來的封地是鞍,以為鞍地不如薄(亳)地,便要求宋景公給他調換成薄地。宋景公說:“薄地,殷商祖廟所在地,怎能給你呢?”桓魋不高興。宋景公退讓一步,把七個城邑併入鞍地,給了桓魋。
此年,衛大叔疾奔宋,投靠了桓魋,送給桓魋很多美珠。宋景公得知後將桓魋找來,說衛大叔疾是投宋國來的,他帶來的寶珠應該歸國,你應該把寶珠繳上來。桓魋不答應,宋景公派人去抄家,也沒有抄出,只好逼問他:“你到底把寶珠藏到哪裡去了?”桓魋回答:“扔到魚池裡了。”宋景公於是下令:汲乾魚池的水,細細尋找。結果沒有找到,一池子的魚,卻遭到意外的災難。以後人們便用“殃及池魚”形容飛來橫禍、無辜被牽連受害,成了成語,亦作“池魚之禍”。(見《呂氏春秋·必己》)
宋景公越來越感到桓魋有悖逆之心,讓夫人突然邀請桓魋赴宴,準備說桓魋的事兒。桓魋因寶珠的事已覺察到不妙,未及宋景公派人來請他,他卻以答謝宋景公把七個城邑給了他的名義,請宋景公赴宴,準備在宴席上殺害宋景公。他以太陽正中作為期限,私家的武裝全都開去。宋景公識破了他的詭計,對侄子皇野(也是一名掌管軍事的官員)說:“我把桓魋養寵壞了,現在他要加禍於我,請馬上救我。”皇野說:“君命臣下不服從,這是上天也不允許的。我豈敢不接受命令?但向巢是左師,他和桓魋是親兄弟。如果他和桓魋合成一氣,局面就無法收拾。若能說動向巢同意此事,就好辦了。請用您的名義召見向巢。”宋景公許之。
皇野坐一輛車子去請向巢,誆說:“獵場的人來報告說逢澤有一隻麋鹿,主上約您一起去打獵,想要您快一點,所以讓我用車來接您。”向巢信以為真,和皇野同乘一輛車進宮。見了宋景公,宋景公說:“讓你來,是要和你商量一件事。朕把桓魋寵壞了,桓魋要殺朕。朕想命皇野領兵討罰逆臣桓魋,你意下如何?”
向巢跪地不語。皇野看透了他的心思,對宋景公說:“君主須和左師盟誓,桓魋的事不能株連左師。”宋景公就對向巢發誓說:“絕不會讓你也遭到禍難,上有天,下有先君,我向你發誓。”向巢這才說:“桓魋忤逆主上,這是宋國的禍患。臣豈敢不唯命是聽?”皇野向他討要兵符,向巢把兵符交給了皇野。
桓魋的弟弟子頎得知訊息,縱馬奔告桓魋。桓魋惱怒說:“沒想到我的計策被他識破了。不如殺進宮去。”他的弟弟子車勸阻說:“不可。作為臣子,不能事奉國君,卻要攻打公室,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只能是找死。”桓魋氣憤哥哥向巢聽了景公的命令,便率兵攻打向巢。路上正遇皇野領兵到來。皇野所率軍隊上下都知道是奉旨討逆,名正言順,個個英勇。桓魋的人馬卻膽怯,於是被皇野殺敗。桓魋逃往曹國叛變。宋景公派向巢攻打曹國,討伐桓魋。曹國的百姓知曹國因桓魋遭難,對桓魋群起而攻之。桓魋又逃亡到衛國。
向巢以為儘管景公發了誓,但怕靠不住,便逃到了魯國。宋景公派人挽留他,他說:“我是桓魋的哥哥,桓魋的罪也是我的罪。我的罪過大呀!主上即使把桓氏全部滅掉,我們也說不出什麼……如果由於先臣的緣故主上讓桓氏有繼承人,這是君王的恩惠。”於是謝絕。
桓氏人怕受桓魋牽連,一個大家族就此作鳥獸散。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