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在三國時期,鮮卑一直是曹魏北方的巨大邊患。在漢末時期,鮮卑多次侵犯漢朝邊境,到三國時期,雖然由檀石槐領導的鮮卑已經分裂,但是由軻比能領導的鮮卑部落仍然對曹魏構成不小的威脅。曹魏名將田豫、牽招等人都與鮮卑有過激烈戰爭,在《三國志》中留下佳傳。不過下面小編介紹的人物在《三國志》中沒有傳記,卻是重挫軻比能部的功臣——王雄。

王雄的概述

王雄在《三國志》中沒有個人傳記,甚至沒有附列人後的小傳,不過在《三國志》中包括裴松之引注的內容中還是有一些關於王雄的記載。按《王氏譜》記載,王雄字元伯,與魏晉名臣王祥是同宗,可能為徐州琅琊人。兒子王渾(非伐吳的王渾)、王乂;孫子王戎、王衍、王澄也都是魏晉時期的重臣名士。

在《三國志·魏書·崔林傳》中引注的曹魏安定太守孟達推薦王雄的表文,以及魏文帝曹丕的回覆當中,記載了王雄的一些仕進經歷。從孟達推薦王雄的表文中可知,王雄至少做過三個縣的縣令或縣長,而後為涿郡太守,鎮戍北方。孟達推薦王雄之後,曹丕有重用王雄的意思,將王雄召回朝中為散騎官員。

散騎官員有散騎常侍與散騎侍郎,都是曹丕所置。雖然散騎常侍或者散騎侍郎並沒有什麼實際權重,但卻與曹丕關係親近,隨行規諫的天子近臣,是向上仕進的平臺之一。在透過曹丕的考量之後,王雄成為幽州刺史,相比於涿郡太守,擁有更高的權重,在歷史上也有更高的表現機會。

勸說幽州刺史崔林結交河北都督吳質

王雄在做涿郡太守的時候,清河崔氏出身、崔琰的從弟崔林曾為幽州刺史。當時在曹丕時期,幫助曹丕擊敗曹植的心腹人物——“文帝四友”之一的吳質,以北中郎將的身份出為河北都督。由於吳質與曹丕的特殊關係,北方州郡的官吏大多希望討好結交吳質,而崔林對吳質卻並不感冒。王雄勸說崔林向吳質示好,但是崔林不為所動。雖然崔林監臨幽州的時候頗有政績,但還是因為“不事上司”的原因被貶官為河間太守。

排擠邊將田豫

田豫這個人物大概比較有名氣,他原本與劉備關係匪淺,劉備依附於公孫瓚的時候,田豫投靠劉備(像關羽、張飛那樣加入劉備集團而非正常的同僚或上下級關係),受到劉備的重視。不過後來劉備選擇依附陶謙,並且或者陶謙支援成為豫州刺史,二者還是分道揚鑣。田豫先後輔佐公孫瓚、鮮于輔,跟隨鮮于輔投降曹操,在曹丕時期成為護烏丸校尉,與牽招、解俊等人共同安撫、鎮壓鮮卑。

田豫透過拉攏一方、打擊一方的手段,對原本有重新聯合的軻比能部、彌加部、素利部進行分化;同時又與實力最為強大的軻比能部有過激烈戰鬥,曾一度被軻比能部圍攻身陷險境,對曹魏遏制、打擊鮮卑勢力可以說是勞苦功高。田豫一心放在分化、吸收鮮卑、烏桓(即烏丸)等邊患勢力的事業上。不過王雄與田豫的關係卻似乎不合,王雄支黨希望王雄能夠代替田豫的護烏丸校尉的官職,於是詆譭田豫的手段給曹魏滋生邊患。於是曹魏朝廷轉田豫為汝南太守,調離北方。

配合田豫討伐遼東公孫淵

除了北方的鮮卑邊患以外,曹魏還有一個潛在的敵人,就是遼東公孫氏。事實上遼東公孫氏的奠基者,東漢末年的遼東太守公孫度的創業時期還早於曹操,雖然因為地處邊陲,公孫度等人又沒有向中原擴張的決心和勇氣,導致公孫氏偏安一隅,不過經常幾代人對遼東地區以及周邊政權的經營,公孫氏還是成為一直比較強大的力量。有說法說三國時期其實分為四國,除了曹魏、蜀漢、東吳以外,第四國就是指遼東公孫氏。

派遣刺客刺殺鮮卑大人軻比能

田豫被排擠調離北方,王雄以幽州刺史領護烏丸校尉,也改變田豫分化、鎮壓的決策,對軻比能部進行安撫。軻比能早先臣服於曹魏,向曹魏稱臣納貢,但是他畢竟是一個桀驁不馴的梟雄,或許是因為曹魏徵討遼東公孫氏失利權威有損,在次年青龍元年(即公元233年),軻比能就拉攏與自己有仇怨並投靠曹魏的鮮卑大人步度根,一起對抗曹魏,並且擊敗曹魏幷州的軍隊,殺死曹魏將領蘇尚、董弼。

軻比能再度亮出獠牙,顯露出自己的野心與對曹魏的威脅,王雄也改變原先安撫的策略,轉而使用非常手段,就是刺客。在青龍三年(即公元235年),王雄終於得手,派遣刺客韓龍刺殺軻比能。刺客刺殺畢竟非武力征服,王雄無法接受、遷徙軻比能部,而是扶立軻比能的弟弟作為替代品。即便如此,失去軻比能的統治,鮮卑也陷入“種落離散,互相侵伐,強者遠遁,弱者請服”的局面,對曹魏北方的威脅大大降低。

小結

總而言之,王雄作為幽州刺史,而幽州位於曹魏的北方。在三國時期,三個政權互相碰撞的地方多集中於雍州、荊州、揚州、徐州,王雄並沒有與蜀漢、東吳的戰爭中發揮作用,往往被忽視,在《三國志》中也沒有傳記,僅僅在其他人的傳記和裴注的內容中有一些記載。雖然王雄在後世名聲不顯,不過他派韓龍刺殺軻比能,重挫鮮卑勢力,雖然有田豫、牽招等人的基礎,但對於曹魏來說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政績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晉書》

13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在沒有高效的傳播手段得秦朝,法律條文是怎樣快速高效的傳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