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大淩河之戰,是公元1631年(明崇禎四年,後金天聰五年),由後金皇太極率領的五萬軍隊進攻明朝遼西大淩河城的戰爭。在大淩河之戰前,後金皇太極一方的進攻,遭到了袁崇煥的頑強阻擊。比如在公元1627年的寧錦之戰中,袁崇煥就重創了皇太極,讓後金一方損失慘重。

但是,到了1629年(明崇禎二年、後金天聰三年)十月,皇太極率軍號稱10餘萬,避開寧遠、錦州,分兵三路從龍井關、洪山口、大安口突入關內,攻佔遵化(今屬河北),直逼京師(今北京)。明廷急令各地兵馬馳援。督師袁崇煥統領諸路援軍,阻攔後金軍於廣渠、德勝等門外。皇太極進攻受挫,遂施反間計,中傷袁崇煥。到了公元1630年,袁崇煥被崇禎皇帝斬殺。在袁崇煥被殺後,皇太極發動了大淩河之戰。對於這場戰役,後金一方旨在徹底消滅明朝在關外的精銳,從而為入主中原奠定良好的基礎。

首先,己巳之變(後金攻明京畿之戰)後,老臣孫承宗臨危受命,不負皇帝之託,很快收復了永平四城,然後對關內軍事防務作了認真的調整,於1631年(崇禎四年)正月,以古稀之年再次掛帥關外軍務,並按既定方針搶第三次搶築大淩河。

袁崇煥時就曾兩次修築大淩河,但皇太極都沒讓他修完。大淩河城在今天的凌海市,凌海市過去叫錦縣,大淩河古稱渝水、龍川、白狼水,遼代以後改稱淩河(靈河)、大淩河。全長398公里,是古代溝通東北與中原的交通樞紐,齊國北伐山戎、曹魏徵討烏桓、前燕入主中原、北齊攻打契丹、隋唐平定高麗,均以大淩河谷為行軍主道。因此,非常明顯的是,大淩河城可謂兵家必爭之地。

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凌海市位於錦州東三十餘里,是遮蔽錦州的重要城池。明朝大軍若要固遼,就必修此城;與此相對應的是,後金要想攻打明朝,也就必拆此城。從袁崇煥時起,雙方對大小淩河二城爭奪就非常激烈,已是兩建兩拆。而在崇禎皇帝斬殺袁崇煥後,皇太極認為這是一個攻打大淩河的機會,於是1631年(崇禎四年)農曆七月二十七日,皇太極從瀋陽出發,豎日便渡過遼河,拉開了淩河之戰的序幕。

1631年(崇禎四年)農曆八月一日,皇太極設筵款待前來參戰的蒙古大軍,然後兵分兩路,一路由貝勒德格類、嶽託、阿濟格率兵兩萬,經義州屯住於錦州和大淩河之間,切斷錦州與大淩河的聯絡。皇太極親自率大軍經黑山、廣寧從正面壓向大淩河城。對此,在筆者看來,在大淩河之戰前,皇太極就已經制定了圍點打援的策略,這是其可以獲得勝利的關鍵。

公元1631年(崇禎四年)農曆八月六日,兩路大軍會合於大淩河城下,大淩河之戰打響了。對於鎮守大淩河的祖大壽,當時正在修建城池,因為皇太極大軍迅速到來,所以,祖大壽只好關閉城門,倉促應戰。在前面幾次進攻大淩河的時候,皇太極和後金往往採用了強硬進攻的方式,這其實是比較低效率的,並且沒有取得較好的戰果。

於是,皇太極主動求變,這一次他沒有強硬攻打城池,而是將大淩河包圍起來。在此基礎上,皇太極命令後金的八旗將士環城挖了四道壕溝,並築起一道一丈多高的牆,將個小小大淩河城圍得如鐵桶一般。根據《明史》等史料的記載,明朝將士根本沒有想到後金將士會採用這一計策,尤其是城中的糧草本來就比較短缺。對此,祖大壽進行了幾次試探性的突圍,都被後金大軍殺了回去。無奈之下,只好坐困愁城,盼著援兵。對此,在筆者看來,祖大壽盼望援軍到來,實際上正中皇太極下懷,因為他的目標就是消滅趕來的援軍,也即清除明軍在山海關之外的精銳力量。

對於祖大壽這位名將,皇太極十分重視,圍困十天後,便開始了勸降工作。但祖大壽不為所動,對皇太極根本不予理睬。

圍了不到半個月,公元1631年八月十六這一天,松山守軍兩千前來增援了,由於眾寡懸殊,被金兵沒費吹灰之力就打敗了,第一次救援失敗。在此之後,明朝又組織了幾次救援。但是,這些援軍都被後金大軍消滅了。而這,意味著皇太極圍城打援的策略,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從1631年(崇禎四年)農曆八月六日圍城到農曆九月十九日的假增援,大淩河城已被圍困了四十八天,城中早已斷糧。皇太極於1631年(崇禎四年)農曆十月七日和十月九日這兩天先後致書祖大壽、何可綱、副將張存仁,勸其速降。但仍遭到祖大壽的拒絕。1631年(崇禎四年)農曆九月二十四日,明朝四萬人組成的援軍終於到了。率領這支部隊的是監軍張春。對此,在筆者看來,這一支援軍,無疑是祖大壽最後的希望了。如果連這一支援軍都不能打破僵局,那麼,祖大壽確實沒有堅持下去的底氣了。

公元1631年(崇禎四年)農曆九月二十七日,張春率領的大軍過小淩河直逼大淩河城,在距大淩河城十五里處時,與後金大軍相遇。張春為了扼制騎兵,動用了許多戰車,戰車上配有火器,雙方交戰開始,八旗兵吃了些虧,衝了幾次都未能成功,戰車陣緩緩向前推進。

最後,在初次交鋒之後,皇太極動用了紅衣大炮,並且親自率軍大軍衝鋒。在此基礎上,明軍被殺得節節後退。太極早已在明軍撤退的路上埋下了伏兵,潰逃的明軍們遇到伏兵,大都放棄抵抗選擇了投降。張春和他的三十餘名將領被生擒,在第四次援軍全軍覆沒之後,崇禎皇帝已經沒有援軍能調動了,畢竟,當時的起義軍也需要崇禎皇帝調兵遣將來平定。

公元1631年(崇禎四年)農曆十月初七,皇太極再次致書祖大壽。1631年(崇禎四年)農曆十月二十五日,祖大壽最後下了決心,他邀後金將領石廷柱進城商議降金事宜。1631年(崇禎四年)農曆十月二十五日晚祖可法、祖澤潤、劉天祿、張存仁等四人隨石廷柱一同到了金兵大營,皇太極親自迎接,四人跪倒便拜。皇太極急忙上前一步攙扶,以女真人最高貴的禮節抱腰禮相見。然後設盛宴款待。對於皇太極來說,選擇厚待這些明朝降將,這有助於瓦解明朝將士的鬥志。

到了1631年(崇禎四年)農曆十一月初九日,大淩河之戰徹底結束。總的來說,在大淩河之戰中,後金將圍城、和談、攻堅、打援相結合,獲得最終的勝利,明朝則又一次遭到了失敗。戰後明軍在關外的精銳已不復存在,這無疑加速了明亡清興的歷史程序,為清朝進入中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1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曹操縊殺呂布,接收了他的私有財產,那呂布唯一的愛女是何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