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一世遺容
彼得一世十分勤政,興趣也十分廣泛,幾乎無所不包,甚至熱衷於做解剖和牙醫手術。他的一生是如此豐富,以至52年的生涯似乎已經透支了他的全部精力。1724年,他在海灘搭救幾個遇險的士兵時受涼得病,第二年初去世。他所留下的,是一個強大而生機勃勃的帝國。
自從伊凡三世時代開始,俄國便已成為東歐地區的重要力量,俄國有廣闊的大後方使它比任何一個國家更經得起打擊,但這並不代表俄國一定能發展成為世界性的強國。事實上,在彼得一世時代,俄國的實力只能與瑞典或波蘭相當,而要弱於土耳其。但經過彼得大帝的改革之後,俄國成為世界強國的前景已如此明朗。
彼得一世對俄國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包括制度、經濟、文化、軍事各個領域,而且是將俄國帶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從這個意義上說,彼得一世的影響要大於伊麗莎白一世、路易十四一類的帝王,而與明治天皇、威廉一世(德皇)等具有開創性、變革性影響的帝王相比,彼得一世的個人作用更為明顯。
彼得一世的改革其實在其同父異母的姐姐索菲婭·阿列克謝耶夫娜攝政時期就已經開始了,當時並未觸及根本。但對於沙皇俄國而言,彼得大帝改革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改革並非像原來預料中那般一帆風順,據資料記載:改革首先遭到了舊貴族、守舊僧侶和其他頑固勢力的非議與責難;彼得深知不剷除這股頑固勢力,改革無法順利進行下去。
1697年,彼得正在西歐考察,得知國內有人企圖乘機陰謀政變。他立即回國,並處決了大批參與叛亂的“射擊軍”。
1698年09—10月期間,共有1000多名火槍兵被處死,有195人被絞死在幽禁索菲亞的修道院的窗戶下,彼得親自參與了處決活動。次年,又有約700名火槍兵被送到莫斯科處決。
可是,問題尚未徹底解決,最使彼得頭痛的是以皇太子阿列克謝為中心的一夥舊貴族、“射擊軍”殘餘分子結成的所謂“太子幫”,他們暗中還得到皇后的支援,繼續破壞改革。彼得大帝掌握了大量的“太子幫”陰謀活動的證據,這位46歲、身體健壯、精力充沛、雄心勃勃的沙皇,決定以嚴厲的手段對付他的不肖之子和“太子幫”一夥,下令逮捕皇太子及其同謀犯,押送到新首都彼得堡進行審訊。彼得大帝要求法庭根據“法律和正義”的準則,嚴懲“太子幫”,即使是他兒子也不寬恕。法庭最後判處:皇太子阿列克謝死刑,核心人物基金處以磔刑,其餘按罪行分別判處死刑、監禁等。彼得大帝與包庇皇太子的皇后離婚。剷除了“太子幫”,改革順利地進行下去。
俄國具備了一支20萬人的陸軍和擁有48艘戰船的海軍,向波羅的海方面擴張;並且興辦工業、引進西方技術、開設新式學校、創立科學院,促進了俄國的文化、科學、工業和經濟的發展,鞏固了貴族地主和商人的國家。這一次成功的改革推動了社會進步,增強了俄國實力,鞏固了專制統治,為對外侵略擴張準備了條件。
彼得一世雕像
在《紅色風暴的起源:彼得大帝和他的帝國》一書中作者寫道:彼得大帝是俄國曆史上乃至世界歷史上聲名赫赫的人物,他在自己任期內銳意改革和進取,使俄國由歐洲的窮鄉僻壤變成了世界強國。彼得大帝的為政之道,他的個人性格、他的方方面面都為俄國曆史留下了深深的印跡。彼得大帝為俄羅斯紅色風暴的起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彼得大帝是一個神,他繼往開來,鑑古託今,勵精圖治、霸業大成。他以自己的卓越奮鬥和不懈精神造就了別人難以企及的偉業和神話。彼得大帝是一個人,他頂天立地,豪氣蓋世,敢做敢為,敢愛敢恨。他以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和桀驁性格創造出傳世佳話。彼得大帝不僅造就了一個時代,而且成就了一個歐亞大帝國。彼得大帝在政治、經濟、軍事、社會和文化等各個方面為後來者做出了深邃的明囑和暗喻。
“彼得大帝並不單單是一個順乎潮流的君主,而是一位站在時代前列的人。完全有理由認為是他的先見之明使歷史發生了變化,改變了方向。”在記載歷史英雄的名冊上,像彼得大帝這樣具有政治家的長遠預見性眼光,又有敢作敢為的勇氣和百折不撓的大無畏革命精神的君主,的確應該好好記上濃重的一筆。彼得改革是在他繼任沙皇的前幾年,在莫斯科大公國時期的國家功能被侷限在軍事防禦、徵稅以及執法,相較於彼得在位的時候立法的專案幾乎無所不管了,他的影響層面幾乎包含了生活的各個層面,改革的成功使俄羅斯取得大北方戰爭的勝利,收入以及生產力的提升提升了俄羅斯整個國家的戰爭機器,然而彼得更重要的影響是建立了一個“秩序良好的警察國家”,進一步的合法化和加強俄羅斯的專制統治,這一次的嘗試是影響了之後蘇聯以及俄羅斯聯邦的公共制度,例如莫斯科國立大學,他們統治的啟發乃是源自於彼得的統治。
相關爭議
彼得的統治也使農奴喪失擁有土地所有權的意志,他堅定的推行階級分化的措施且堅信:“把農奴綁在這塊(土地)單位上,就好比市民從事貿易或手工業一般,農民是必須束縛於這塊土地之上。”彼得賦予地主相當廣泛的新權利,包含農奴未經地主允許不得擅自離開農地,另外彼得向工人階級徵收相當多的稅目,使如此沉重的經濟負擔反而轉移到工人階級之上。
彼得也有少數的改革措施受到啟蒙運動的影響,例如他建立了農奴階級,也就是國家農民,比起其他國家的農奴,他們可以向國家納稅以擁有較多的權利,並且在大城市設立國家批准的手工業商店,這個靈感來自於當時的海權強國-荷蘭,這些商店替軍隊提供工業製品,甚至在後世考據到當時的文獻,彼得的顧問團曾建議他廢除農奴,賦予農民有限自由(limited freedom)的權利,惟真正解放農奴的時候是在兩個世紀後的俄國革命,然而從後人的眼光看來彼得把農奴和奴隸之間的差別拉開,效果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畢竟農奴在沒地主的同意下是沒有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