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殺伐決斷的馮太后,晚年時為鞏固家族利益,為當時的皇帝拓拔宏選取了家族兩名女子入宮,想從中挑選一名為皇后,以確保馮家的政治地位。
當時進宮的為馮太師家中兩名庶出女兒,大女兒剛入宮沒多久便暴病身亡,二女兒馮潤憑藉出色的容貌獲得拓拔宏的喜愛。照理說馮潤能得到皇上盛寵,馮太后應該感到高興和欣慰。但是馮太后對馮潤卻喜愛不起來,馮潤性子太跳脫,雖然活潑討喜,卻十分不安分。在後宮浸淫多年的馮太后,深知這樣的人以後會攪得後宮不寧。
再加上馮家大女兒的暴斃事發蹊蹺,要知道馮家在入宮人選上也是準備充分,身有隱疾的是絕對不能入宮的,而大女兒入宮只跟馮潤有過接觸,雖然沒有確鑿證據,但馮太后覺得馮潤若繼續留在宮中將後患無窮。
可是,那個時候拓拔宏對既天真又嫵媚的馮潤早已情根深種,強行將倆人分開勢必引起拓拔宏的反抗與怨恨。於是馮太后便施計讓馮潤染上嚴重皮疹,藉著養病將馮潤送出宮。拓拔宏不忍心上人兒受病痛折磨,只得忍痛割愛同意讓她回家養病。
這時,馮太師的嫡女馮清已長大成人,到了適婚年齡。馮太后立馬將她接入宮中,完成兩個姐姐未完成的使命。此時馮太后已病重,在臨終前留下遺旨,讓拓拔宏封馮清為皇后。馮太后死後,拓拔宏守孝三年後,遵馮太后遺旨,封馮清為皇后。
馮清繼承了馮家的高顏值,又年輕水嫩,照理說拓拔宏應該非常寵愛她才對。可是比起活潑張揚的馮潤,馮清顯得沉悶無趣,拓拔宏只給她尊重和敬意,卻並不愛她也不願意親近她。
馮清雖然統領後宮,夫妻生活卻悽清寂寞。她遵循皇后職責,恪守本分。公元494年,拓拔宏將後宮遷到洛陽,由馮清全權負責打理。她竭力安頓好後宮,對所有妃嬪都竭盡照顧。當時北魏正在進行改制,拓拔宏大力推行漢制和漢文化,後宮的安穩對前朝制度的順利推行可以說至關重要,馮清在位時,整個前朝後宮都一片詳和,拓拔宏的政治生涯也多次逢凶化吉。
遷宮完成,前朝後宮穩定後,拓拔宏收到馮潤病癒的訊息,他大喜過望,想也不想就立馬派人接馮潤進宮,封為左昭儀。要不說拓拔宏對馮潤是真愛,隔了這麼多年他對馮潤始終心心念念,感情絲毫沒有減淡。馮潤進宮,拓拔宏比以前更寵愛她,倆人好得如漆似膠。對馮清這個皇后,馮潤自然是不放在眼裡的,心裡還憤憤不平,認為是馮清搶走了她的皇后之位,處處針對馮清。
其他妃嬪為馮清打抱不平,馮清卻一笑置之,也可能是對這份感情早已心灰意冷,懶得去計較了。但是馮潤卻得寸進尺,不僅對馮清出言不遜,還時常在拓拔宏面前誣陷馮清。
馮清是馮太師的嫡女,從小受的北魏正統教育,對北魏文化十分遵從。馮潤便誣陷她帶領後宮抵制漢文化,拓拔宏對漢制改革尤為看重,馮潤的數次挑撥終於引起拓拔宏對馮清的不滿。
496年夏天,拓拔宏見馮清身穿北魏服飾,要求她換成漢制襦裙,馮清拒不接受,表明自己並沒有穿襦裙的習慣。拓拔宏看著身穿豔麗襦裙的馮潤,再想起她以前多次提起馮清抵制漢化的話,認為馮清是在跟自己的改革作對,於是下令廢除馮清後位,將她貶為庶人。
被貶為庶人的馮清前往瑤光寺出家為尼,終老一生。
馮潤如願以償地當上了皇后。果然如馮太后所料,馮潤坐上後位,攪得後宮雞犬不寧。雖然拓拔宏獨寵馮潤,但她始終沒有生下一子半女。沒有子女的馮潤日日擔心自己的後位不穩,於是心生毒計,害死了生下皇次子元恪的高貴人,將元恪接到膝下撫養,尊她為嫡母。第二年,皇太子便被廢殺,由元恪當上太子。
要說,拓拔宏對馮潤真是要什麼給什麼,無論她做什麼都睜隻眼閉隻眼,可以說是寵到極致了,可他萬萬沒想到,自己這樣掏心挖肺視若珍寶的人卻給他戴了綠帽子。
當時為了北魏統一,拓拔宏會親自帶兵出征。拓拔宏不在的日子,馮潤卻難忍寂寞,多次與人私通。為了能長久地跟情人在一起,甚至出宮找巫女作法,詛咒拓拔宏早日死。
她的所作所為終是被人揭發,拓拔宏氣憤之極,回宮後將姦夫及一干人等都處死,唯獨沒有動馮潤,可見他對馮潤用情至深。在他再次出征時,身體終於熬不住倒下了,臨終之際,他讓兩個弟將馮潤秘密處死,死後還是以皇后的禮儀厚葬。
馮潤最終被灌下毒酒,她死時不少大臣和親王都為除去這一禍害拍手稱快。
拓拔宏,北魏最有作為的皇帝,死時年僅三十三歲。可能是受到太過嚴厲的帝王教育,當遇到野性豔麗的馮潤便欲罷不能,與其說他深愛馮潤這個人,不如說他渴望像馮潤一樣自由不受約束。所以他一直守護著馮潤這份灑脫不羈,因為他自己是做不到了,就希望別人能替他做到。
到最後他都沒有對不起馮潤,哪怕馮潤對他已經絕情至此,但他仍然念及馮太后的恩情與教導,給了馮家最後的體面。他不愛馮清,因為馮太后的旨意,還是封了馮清為皇后。他怎麼可能愛馮清,因為馮清就是另一個自己,受過正統教育,不敢離經叛道,沉悶無趣。
如果拓拔宏愛上的是馮清,又是另一種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