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兩朝文治武功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社會經濟文化有了進一步發展,形成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 乾隆的一生,為後世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故事。
乾隆小時又叫弘曆,生來就不同於一般小孩,不僅一表人才,“隆準頎身”,而且“天資凝重”,聰明靈 巧。6歲開始讀書,受教於庶吉士福敏,過目成誦,11歲時,父親帶他在圓明園鏤月雲開拜見祖父康熙皇帝,弘曆對答流利得體,模樣又俊秀,贏得了康熙的喜 愛。康熙令弘曆祖母德妃把弘曆帶回宮中精心養育,後又讓貝勒胤禧教他騎射。在一次跟隨康熙的狩獵中,弘曆面對迎面撲來的大熊,“神情自若”,毫不驚慌,勒 鞍躲過,康熙對皇太妃說:“這個孩子的命非常貴重,他的福氣一定會超過我。”事實上弘曆不管是統治時間還是壽命都超過了康熙,也的確是個有福之人。
弘曆不僅是康熙寄予厚望的愛孫,也是雍正的寵兒,是雍正的希望所在。雍正有鑑於清前幾朝皇子為爭奪儲位而進行激烈殘酷鬥爭的教訓,在其繼位不到一年的雍 正元年(1723年)八月,對皇位的繼承作了重大改革,創立秘密立儲制度。雍正秘密立下的嗣君,正是那個受到康熙寵愛的、剛滿13歲的雍正第四子弘曆。
乾隆為了嚴禁宦官弄權。乾隆對宦官管理十分嚴厲,不許宦官干預政事。為了堵塞宦官干預政事的道路,他下令廢掉教宦官讀書識字的內書堂,認為宦官識幾個字就行了, 有文化是宦官弄權的原因之一。乾隆還下令當差奏事的宦官一律都改姓王,這樣,外廷官員就難以分辨,而無法相互勾結。對於違禁的宦官,乾隆一律嚴懲,決不姑息。
乾隆在文化上的最大功績是組織編纂 《四庫全書》。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安徽學政朱筠奏請從《永樂大典》中輯錄古代亡佚典籍。乾隆認為四庫書目,以經、史、子、集為綱領,裒輯分儲, 是古今不變之法,下旨設定四庫全書館,集中力量以十年時間,編纂《四庫全書》。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四庫全書》館成立,編纂工作也正式開始。乾隆 任命了宗室郡王永墒、大學士劉統勳、于敏中等16人為總裁,任命尚侍等官為副總閱官。實際校纂的是總纂官紀昀、陸錫熊、總校官陸費墀,其中出力最多的是紀 昀。另有抄寫人員3826人。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四庫全書》繕寫完畢,歷時15年。以後又反覆檢查書籍內容,校對錯誤缺漏,並補充一批書籍,直 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編纂工作才完全結束。
《四庫全書》是我國曆史上最大的一部叢書,它把我國曆代的重要著作,分編於經、史、子、集四部44類之下,共收圖書3457種,74070卷,包羅宏大,豐富浩瀚。
清代帝王中的乾隆,遊山玩水遍及大半個中國,吟詩題字,行圍射獵,擺弄古董,無所不好。其父雍正卻“秉性不華糜”、“崇儉而不奢”、“日夜憂勤”。究之於史實,他也的確是清代最勤政的皇帝,終日忙於打擊政敵,整頓吏治,清查錢糧,籌劃軍務等等,以至從未遠巡,絕少遊幸。 滿清於1644年入關,傳至第四代皇帝乾隆已百年。高宗是清朝統治時間最長的一個皇帝,在位六十年,又當了三年太上皇,死時八十九歲。這一時期歷史上稱為“康乾盛世”。高宗生前自稱“古稀天子”、“十全老人”。相傳乾隆學其祖父康熙先後亦曾六次下江南巡視。在六次南巡中,有四次到了浙江的海寧縣陳閣老處。作為封建時代的“太平之君”,乾隆沉於安樂,習於驕奢,遊山水成性,嗜園林成癖,又縱瓷聲色,鋪張無度,晚年益甚。他六次南巡,主要目的,還是為了遊山玩水,正如他自己所說:“江南名勝甲天下”,正可借南巡之機,“眺覽山川之佳秀,民物之豐美”,因此,他與康熙南巡“非為遊觀”不同,每於南巡前一年,就進行周密準備,指定親王一人任總理行營事務大臣,負責勘察路線,修橋鋪路,葺治名勝,興建行宮等事宜,南巡中,除皇太后孝聖憲鈕祜祿氏、皇后、妃嬪外,另有扈從官兵,上至王公大臣,下至章京侍衛,拜唐阿兵丁等二千五百餘人,興師動眾,前呼後擁,浩浩蕩蕩。行進中,陸路用馬五、六百匹,太平車四百餘輛,徵調伕役不計其數;水路則用船一千多隻,首尾銜接,旌旗招展,蔚為壯觀。
乾隆三下江南時,見一農家大院正在操辦喜事,於是他逢場作戲,送上三個銅錢,在禮賬桌前出了一副上聯:“三個銅錢賀喜,嫌少勿收,收則愛財。”他想難住人家,桌前的人都互目而視,無人作答,正在此時一個馬童脫口而出:“兩間茅屋待客,怕窮莫來,來者好吃。”眾人拍手叫好,連聲稱妙。 乾隆又來到一個酒家門前,入店飲酒。美酒飄香,開懷暢飲,席間乾隆得知賣唱侑酒的歌女姓倪,於是乾隆即席出了一副上聯:“妙人兒倪家之少女。”此聯“人兒”合成一個倪字,乾隆認為難以作答,誰知姓倪的歌女卻應對曰:“朋言者諸位中一人。”“言者”合成諸字,應對敏捷,對得貼切。 乾隆稱讚不已,令賜酒三杯,不料壺中的酒已飲完,只滴數滴,歌女笑道:“冰冷酒,一滴,二滴,三滴。”乾隆沉思片刻,抬頭看見園中之花,觸景生情猛然對出下聯“丁香花,百頭,千頭,萬頭。”乾隆南巡時來到白龍寺,當時寺僧正在鳴鐘,古剎莊嚴,鐘聲悠揚,乾隆頓時詩興大發。 即令侍從備齊紙筆,揮筆寫下“白龍寺裡撞金鐘”七字上聯。隨乾隆南下的紀曉嵐放聲大笑起來。乾隆不解怒目而問:“朕詩雖然不佳,汝豈能當面大笑?” 紀曉嵐急忙解釋說:“臣非取笑也,是因古人詩中有‘黃鶴樓中吹玉笛’一句,積年苦不能對,今觀此聯。恰似天然對偶,不覺喜而失笑耳。”乾隆轉怒為喜。
乾隆下江南時遇到一少年,覺得他聰明伶俐,便想考核其智力。於先問其名便知叫阮元,靈機一動想到了上聯:“阮元何故無雙耳,‘阮’與‘元’看字形有些相似。 一個有拼旁帶耳一個沒有,本以為會難到少年,誰想少年不假思索便答出下聯:“伊尹從來只一人” 乾隆大讚。‘伊’和‘尹’字形對‘阮’和‘元’有異曲同工之妙,且伊尹乃商朝時期一人名,可謂對仗工整。
一次乾隆皇帝路經南通,那時候的南通叫通州。乾隆帝路過通州,想起京城附近也有一個通州,大清天下竟有兩個“通州”,一南一北。便詩興大發,詠出一副對子的上聯: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詠完轉身叫大臣們接下聯,當時沒有一個人對上包括自己。 想著想著來到一當鋪門口,聽見一小侍自言自語哼出 :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聲音不高正好被冥思苦想的乾隆聽見,“妙哉!妙哉!”這不就是我在想的一個絕妙的下聯嗎?後來小侍得到了賞賜,連升三級。
乾隆皇帝是一個故事多多,愛好廣泛且有福長壽之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