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氣節,一直是人們所標榜的美好品德。歷史上,氣節的內涵曾經很豐富,犯顏直諫者有之,鞠躬盡瘁者有之,還有些則是捨身成仁。不過,自北宋開始,外敵的屢次入侵,讓人們對氣節的認識開始發生變化,更多的集中於對異族的不屈精神。

歷史上,堅守氣節的名臣,都會受到歷代的傳頌。可是,如同直言極諫可以變味成賣直一樣,氣節之士的行為,在挽救王朝衰亡的過程中,也並不一定能起到正面作用。有時候恰恰相反,他們之所以能實現氣節,正是自己一手促成的。

大多數王朝的統治末期,國庫空虛、疆域收縮,然而北宋末年卻是個例外。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北宋拓邊河湟,幾乎將西夏滅亡;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金國如約將燕京歸還北宋,其疆域達到了歷史上的最大範圍。

不僅如此,這時北宋的國庫充盈,宋軍將士和普通百姓更是有相當的愛國精神。然而,僅僅四年之後,北宋的統治就戛然而止。它的滅亡,是與那些慣於花錢買和平的皇帝和大臣分不開的。就在這批起到推波助瀾作用的大臣之中,有的卻成了青史留名的忠臣,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李若水。

公元1126年的李若水,年方三十出頭,僅僅是太常博士的小官。當時,曾經在徽宗時代飛黃騰達的高俅死在開封,按照他的官職級別,皇帝需要親自掛服舉哀。李若水憤然上書,“俅以倖臣躐躋顯位,敗壞軍政,金人長驅,其罪當與童貫等,得全首領以沒,尚當追削官秩,示與眾棄;而有司循常習故,欲加縟禮,非所以靖公議也”。這時的李若水,仗義執言,不失為一位能匡扶時政的青年才俊。

然而,當金軍包圍開封時,李若水昔日的侃侃而談卻失去了往日風采。隨著朝廷高官的大洗牌,他一路升為吏部侍郎,當年他建議李邦彥 “正宜置驛求賢,解榻待士,採其寸長遠見,以興治功”,而當自己身居高位時,卻既不能痛擊金軍,也不想掛冠求去,而是隨波逐流起來。

開封城外的金軍攻勢越來越急,城內的北宋大臣還在扯皮推諉,當朝的宋欽宗更是一團麵糊,今天聽主戰派的,明天就倒向了投降派,毫無主見。最終,在主戰派兵部尚書孫傅的推薦下,宋欽宗大開城門,讓道士郭京作起了六甲法。結果顯而易見,金軍輕鬆登上開封外城,而李若水卻沒有做出任何反應,接下來他忙活起和金軍賠款金銀的談判起來。

李若水等人和金軍討價還價,宋欽宗也沒閒著,他打著為了江山社稷的旗號,自投羅網地到了金軍大營。在被完顏宗翰一頓嚇唬之後,宋欽宗被放回城內,甘心做起了金軍的鷹犬,把開封百姓解除了武裝,金銀珠寶也被搜刮一空,源源不斷地送到金軍大營。這時,完顏宗翰再次召見宋欽宗,可宋欽宗有了上次的經驗,嚇得不敢再去。

然而,李若水卻有充分的自信,他絲毫沒有考慮到金國滅亡北宋的目的,而是天真地認為花錢就可以退敵。在他看來,皇帝親自出面,沒準會感動完顏宗翰,給減免些金銀呢。於是,李若水極力攛掇宋欽宗出城:若水以為無他慮,扈從以行。

不料,這倆大大咧咧的君臣一出門,就再也沒回到開封城。宋欽宗被晾在土炕上,成了金軍徹底搜刮開封的絕佳人質,然後又被脫下黃袍,廢為庶人。這時,李若水才反應過來,不抵抗是要亡國的。他抱著趙桓痛哭,過了一陣又痛罵完顏宗翰而死。他死的是很壯烈,可歌可泣,但是北宋的滅亡又何嘗不是他這樣一廂情願放棄抵抗求和的大臣造成的呢?

不幸而又幸運的是,以詩書禮義標榜的北宋,自己培養出的文官在王朝滅亡時卻醜態百出,有投降的,有替金國搜刮金銀的,更有開封知府徐秉哲,極力為金國蒐集美女,被譽為“金人外公”。相比之下,李若水反倒成了氣節的標杆,連金國人都說:遼國之亡,死義者十數,南朝惟李侍郎一人。就這樣,一個不能力主抗敵,卻慫恿皇帝自投羅網地臣子,因為死節就成了北宋王朝的遮羞布,當成忠臣在史書上留下了不錯的名聲。

自打李若水開了個頭,後世王朝毫無作為,卻單憑死節博得美譽的忠臣層出不窮。公元1644年,李自成農民軍攻破北京,崇禎皇帝殉國。早在二百多年前,明成祖朱棣在遷都北京時,在南京留了一套完整的行政機構,正是為了日後王朝遭遇不測的救急之用。在南京六部之中,最為重要的是掌握大軍的兵部尚書,擔任這個職位的正是日後的著名忠臣史可法。

可是這位流芳千古的忠臣,在當時起到的作用卻乏善可陳。他不顧當時福王與崇禎皇帝血緣最近,又身在南京的事實,極力以立賢為名推舉毫無才能的潞王。為了擴大影響,史可法又寫信給馬士英痛罵福王荒淫無道,結果馬士英聯合地方軍閥把福王送上皇位,尷尬的史可法不得不自請督師,輕易地讓奸臣馬士英奪取朝廷大權。

如果說讓奸臣上位已經鑄成大錯的話,整頓好軍事力量還可以將功補過,可史可法卻是錯上加錯。他對聯虜平寇政策毫無異議,坐視清軍擊敗大順軍,對南方虎視眈眈。不久,北方前線的大將高傑被殺,夫人邢氏想讓幼年的兒子拜史可法為父,可目光短淺的史可法卻推脫起來,讓他認太監高起潛當乾爹,結果大失人心,讓這支頗具實力的軍隊一鬨而散。

面對清軍即將南下的形勢,史可法的幕僚勸他聯絡山東義軍,他拒絕;又勸他西征河南建立根據地,他又拒絕;再勸他留在徐州穩定軍心,史可法還是不聽,一路跑回揚州,絲毫不採取抗清措施。

僅僅一年後,清軍就打到了揚州,史可法插翅難飛,即便能跑路,堂堂督師大學士,耗費無數錢糧物資,卻把數十萬大軍打散,估計他也沒有臉面去南京見福王。不到一天,揚州即告失守,史可法被清軍活捉。這時,他表現出了大無畏的氣節,拒絕投降而死。

南明小朝廷的風雨飄搖,與史可法的目光短淺,指揮無能密不可分。他身居決策高層,卻一再失策,放任清軍打敗大順軍;他不組織抵抗,一味退卻,讓幾十萬大軍灰飛煙滅,轉而成了清軍南下的急先鋒。可以說,南明的土崩瓦解,與史可法的昏聵無能密不可分。

可就是這麼個能力配不上官位的人,卻因為死的壯烈,成了後世歌頌的氣節之士。在史可法名垂青史的過程中,少不了清朝對他氣節的吹捧,畢竟,史可法這樣有氣節卻無能的人越多,清軍的推進就越容易,清朝何樂而不為呢。於是,一個抗清不到一天的南明大學士就成了“抗清英雄”。後來,督師大學士何騰蛟瞿式耜依樣畫葫蘆,逼走抗清的農民軍,孤家寡人被清軍抓獲,不屈而死,也被當成氣節典範供奉起來。

縱觀歷史,北宋滅亡時,無能又死節的只有李若水,而南宋又繼續存在了一百五十年;可到了明朝滅亡時,南京坐擁完整的統治機構和幾十萬大軍,卻出了史可法、何騰蛟和瞿式耜等名垂青史,氣節聞名的督師大學士,反而卻被清軍打的灰飛煙滅,最後還是靠著農民軍的鼎力相助,才慘淡經營了二十年。

從這個角度來講,身居高位而又無能,標榜氣節而又不組織抵抗的人越多,對救亡圖存起到的負面作用就越大。他們得到的是氣節,而王朝獲得的卻是覆滅的下場。固然,他們表現出了捨生取義的大義,比屈膝投降的大臣要強很多,但是救亡圖存的重擔,抗擊入侵的精神,不是這些區區個人死節之士所能承擔的。可以說,力挽狂瀾,需要的是岳飛、于謙這樣忠勇又有能力的人,而不是那些標榜氣節,徒有虛名的花架子。

參考資料

[1] 《宋史》

[2] 《南明史》

6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劉備給兒子取名封、禪,不是想當皇帝那麼簡單,而是還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