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德國首都柏林市中心布賴特沙伊德廣場,有一座獨特的教堂。一個羅馬式建築風格的老鐘樓的上部被削去,像巨大的破瓶口敞開著。破損鐘樓的旁邊卻是一座現代風格教堂,有著彩色玻璃牆的六邊形鐘樓和八邊形的教堂中殿,兩者形成強烈的對比。
這座被稱為“斷頭教堂”的建築就是著名的威廉皇帝紀念教堂。二戰後期,在盟軍對柏林的大轟炸中教堂被炸燬,高聳的教堂尖頂被削掉,原本113米高的尖塔只剩下68米的殘骸,教堂外牆上的時鐘還停留在被炸的時刻。
上世紀60年代初在修建新教堂的時候,柏林市民強烈要求保留老教堂的殘骸,留下二戰的遺蹟,作為警示戰爭的紀念。
威廉皇帝紀念教堂建於19世紀末,是德意志帝國末代皇帝威廉二世下令建造的,用以紀念他的祖父、德意志帝國的第一個皇帝威廉一世。
威廉二世於 1888年6月繼位當皇帝。他的父親腓特烈三世死於咽喉癌,只在位99天,難有作為。他的祖父威廉一世卻是德國曆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
02
威廉一世全名威廉·腓特烈·路德維希,是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次子,1797年3月出生於首都柏林。他從小接受普魯士傳統的軍事訓練,10歲便加入了軍隊。
17歲時,上尉威廉參加了反法聯軍,在與拿破崙軍隊的作戰中表現勇敢。28歲時,威廉成為普魯士近衛軍團的中將司令官。
1840年,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去世,王儲弗里德里希·威廉繼任普魯士國王,是為威廉四世。因為威廉四世身患重病,於是封弟弟威廉為普魯士親王,讓他處理日常政務。
1848年,歐洲各國爆發的一系列平民對抗王權獨裁的武裝革命。威廉被任命為萊茵-威斯特伐里亞軍事總督和特別軍事全權代表,他主張強硬鎮壓柏林發生的革命,甚至唆使軍隊向示威人群開槍。當軍隊被起義群眾打敗後,威廉被迫化裝逃到英國倫敦避難。
後來,新上臺的內閣成員企圖利用威廉王室繼承人的身份,讓他牽頭籌組君主立憲國,將他召回柏林。可是威廉其實和他的哥哥威廉四世一樣強烈反對新制度。
第二年5月,他帶領軍隊鎮壓了維護帝國憲法運動,處決了一批參加起義的革命者。由於他的暴行,人們稱他為“霰彈親王”。
1857年,62歲的腓特烈·威廉罹患中風,身體區域性出現癱瘓並且患上了精神病。第二年10月,他讓威廉出任攝政王,執掌政權處理國事,直到3年後威廉四世去世。
威廉執政後,重點進行對軍隊的改革,加強普魯士的軍事力量。他不顧議會的反對,不僅大大增加了軍隊數量,還將士兵服役期限從兩年改為三年。同時對軍隊進行改造,加強軍事訓練,裝備先進武器,啟用年富力強的軍官。
當時被威廉任命為總參謀長的副官毛奇,在後來的德意志統一戰爭中大放異彩,成為著名的軍事家。
03
1861年1月,威廉四世病死。攝政王威廉繼位為普魯士國王,號稱威廉一世。由於堅持實行軍事改革的主張,使他與議會的矛盾更加激化。他下令解散眾議院,組成新內閣。而議會的猛烈抨擊也讓宮廷陷入了混亂。
就在威廉一世陷於困境的時候,陸軍大臣羅恩向他推薦了時任駐巴黎大使的奧托·馮·俾斯麥。威廉一世將抱有狂熱君主專制信念的俾斯麥召到彼貝爾斯貝爾宮,兩人會談了兩個多小時。
威廉詢問俾斯麥是否願意進行軍事改革,是否準備抵制議會多數的決定而繼續推行擴大軍隊的方案。在得到滿意的答覆後,威廉一世決定任用俾斯麥為宰相。又一個左右德國曆史的強勢人物登場了。
宰相俾斯麥比國王威廉還要強硬,在下院他發表了著名的鐵血演講,針對德意志的未來,斬釘截鐵地對議會說道:“當代的重大問題並非透過演說和多數派決議就能解決的,而是要用鐵和血來解決。”
俾斯麥說到做到,對於議會多數派否決政府撥款的意見和違反憲法的指責嗤之以鼻,他乾脆撇開議會,擅自調撥經費進行軍事改革。強勢的宰相有時弄得國王威廉一世都不得不遷就他的做法。
雄心勃勃的威廉一世有了鐵血宰相俾斯麥的輔佐,開始實現德意志統一的宏圖。為此,普魯士接連發動了三次王朝戰爭。
1864年普魯士聯合奧地利乘機挑起對丹麥的普丹戰爭。打敗丹麥後佔領了前一年被丹麥兼併的德意志邦聯的成員國施勒斯維希公國。
1866年又與義大利結盟,發動對奧地利的普奧戰爭,奧地利戰敗後,將荷爾斯泰因、漢諾威等4個邦國以及法蘭克福自由市劃入普魯士。普魯士統一了德意志整個北部和中部地區,建立起一個新的北德意志聯邦。
1870年普魯士將目標對準強大的法蘭西帝國,故意挑起了普法戰爭。威廉一世發表御前演說,號召德意志民族全力以赴,抵抗法蘭西的暴行。他並且親自指揮德軍。不可一世的法軍好不容易攻入普魯士境內,立即受到普軍的迎頭痛擊。
僅僅過了兩天,在普軍反攻下,法軍全線潰敗,拿破崙三世倉皇逃跑。普軍進入法國境內一路追擊到法國與比利時交界處的色當要塞,法軍只堅持了一天便投降了。拿破崙三世和麥克馬洪元帥以及39名將軍,10萬士兵最終當了俘虜。
至此已經沒人能夠阻止德意志統一。年底,德意志南部的四個邦國也歸入普魯士控制下。
1871年1月,威廉一世在豪華的法國凡爾賽宮鏡廳加冕為皇帝,宣告德意志帝國成立,自從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被拿破崙滅亡以來,威廉的第二帝國終於使得德意志重新統一。
俾斯麥被任命為帝國宰相。威廉皇帝在慶功宴會上盛讚了幫助他建立帝國的三傑:鐵血宰相俾斯麥﹑陸軍大臣羅恩和參謀總長毛奇。
04
在俾斯麥的回憶錄裡,認為威廉是一個傳統的紳士,名副其實的普魯士軍官。他謙恭有禮,偶爾會受到“婦人之仁”的影響。威廉一世其實還是一個睿智的人。
打敗法國後,威廉皇帝志得意滿,雄心勃勃。一天清晨他輕車簡從,突然來到日本駐柏林大使館。使館守衛進去報告,此時日本大使尚未起床,聽說德國皇帝駕臨,急忙命人先在客廳接待。自己趕緊穿戴好衣帽再出來覲見,拘謹地詢問有何指示。威廉一世笑著表示只是早晨散步順道路過,並沒有什麼事情。說完就離開了。
後來,他又故技重施,清晨前往英國大使館。當英國大使被隨從叫醒後,立即命手下將威廉一世請進內室,自己僅穿著內衣拜見。向德皇表示,陛下這麼早親自前來,必定有重要的事情,因為不敢讓陛下久候,所以先請入室內,失禮之處請見諒。
事後,威廉一世對身邊近臣說到這事時表示,日本人太呆板,拘守成規,不足為懼。可怕的倒是英國人,他們善於應變,不好欺負。從兩個大使覲見前穿衣的舉止,看出他們如何處理緊急情況,進而推斷出日本和英國兩國的民族性和作為,可見威廉一世思維的縝密。
難以想象的是,曾經的霰彈親王,威風無限一言九鼎的德意志帝國皇帝竟然在一個普通百姓“釘子戶”面前吃過敗仗。
柏林西南不遠的波茨坦,自從十八世紀以來一直是普魯士王國的皇室住地,那裡有建造在沙丘上的著名的無憂宮。
普奧戰爭勝利後一天,威廉一世在波茨坦的夏宮中俯瞰周邊的風景。他發現宮門外不遠處有一座破舊的風車磨坊,影響了周圍的景觀。於是命人去詢問這座磨坊的主人是誰,準備用高價從磨坊主手裡買下這座磨坊,然後把這座有礙風景的磨坊拆掉。
想不到磨坊主卻偏偏不給國王面子,還認為國王的要求沒有道理,不願賣掉這座從王宮修建時就存在的老磨坊。無奈之下,威廉一世命令自己的宮廷衛隊把這座有礙風景的磨坊強行拆除了。這個磨坊主卻並未善罷甘休,他居然一紙訴狀把威廉一世告上了法庭。
法庭經過審理,認為擅用王權強佔別人的私有財產違反了憲法,判決威廉一世在磨坊原址上,按照原樣重建一座新的磨坊給這個磨坊主,並賠償給原告150馬克。威廉一世接過法院的判決書,思考良久後決定服從法院的判決。
他遵從法律的行為被後人所稱道。此事雖然只是流傳的象徵普魯士司法獨立和裁判公正的逸聞軼事,但也說明威廉一世確有紳士之風。
05
有意思的是,身為曾經的“霰彈親王”,威廉一世自己倒確實遭受過霰彈的襲擊。
1878年5月,威廉一世坐敞篷車出巡。在柏林菩提樹下大街,一名五金匠的幫工向他放了一槍,所幸槍打偏了,威廉毫髮無損。20天后,又有人用霰彈槍向皇帝射擊,這次威廉沒有了上次的幸運,皇帝被打傷後刺客也自盡了。
1888年3月,91歲的威廉皇帝去世。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同盟國敗局已定。1918年,德皇威廉二世在蔓延全國的革命中被迫宣佈退位,威廉一世所創下的德意志第二帝國至此滅亡。而德意志帝國的名號一直被後來的魏瑪共和國和納粹第三帝國所沿用。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