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淺述學者們對北宋定都開封這一問題的研究

著名歷史地理學家史念海先生曾說:"任何王朝或政權都期望它能永久存在下去,億萬斯年,不至墮毀。所以對於都城所在地的選擇莫不極為慎重。"都城是一個國家的政治和軍事中樞,譬如大腦之於人身,對所屬政權來說至關重要。孔穎達《毛詩正義》雲:"京師者,諸夏之根本。根本既安,枝葉亦安。"韓愈亦曰:"京師者,四方之腹心,國家之根本。"北宋王朝定都的過程曲折複雜。對此,學者們做了一些專門的探討——

首先是定都開封的原因。全漢昇、王恢、鄭壽彭等學者認為,在經濟重心南移的情況下,要想保證都城的物資供應,就必須保證漕運的通暢,而開封正處在漕運要道上,這是北宋將其定為國都的重要原因。馬強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系統論述了定都開封的原因,指出水陸交通條件、政治軍事形勢、民族鬥爭形勢等因素都影響到宋初的擇都。陳峰主要關注北宋國防與定都之間的關係,認為宋代加強中央集權政策的施行,需要以漕運便利的開封為都,同時還提到了開封前朝故都的身份在宋初定都時的作用。

王豔則批評北宋擇都是隻顧及經濟而"未充分考慮到當時的主要矛盾和社會環境"。日本學者久保田和男注意到晉王趙光義與宋太祖之間的利益和理念衝突對定都開封的影響。王永太從文獻考訂的角度出發,否定了久保田和男的看法,強調宋初之所以放棄洛陽而以開封為都,確實是因為開封漕運便利。王明德進一步從運輸財賦物資、接濟國防前線等方面,具體論述了漕運的重要性及其對定都開封的影響 。程遂營則從生態環境這一較為新穎的視角闡釋了都城移至開封的原因。

其次是定都開封的弊端。前已述及,錢穆、王恢等學者早就看到了開封地勢平坦,無險可守的弱點。馬強《論北宋定都汴京》一文指出:開封無險可守,只能以兵為險,導致了冗兵之弊;同時,汴河水患也對建都開封的北宋統治者造成了很大困擾。這些弊端與北宋的滅亡不無關係。陳峰補充說明了喪失幽雲地區造成的惡劣後果,即宋都開封面臨嚴重威脅。

王豔認為,宋初定都開封的舉措"帶來極其嚴重的惡果":對內"造成冗兵冗費的局面,激化了階級矛盾";對外無險可守,"使北宋政權過早亡於外患"。趙天改認為,北宋以開封為國都,違背了定都上游的原則,容易使自己受到黃河水患的威脅。

李合群則對定都開封弊大於利的論述持否定的態度,他從多個角度駁斥了北宋冗兵之患與都城擇定有關的說法。曾豔、曾慶碩的《開封成為都城的地理條件》除了強調黃河水患,還把黃河中下游地區經濟的衰落作為建都開封的不利條件予以說明。

對北宋建都開封之舉的總體評價有多種,學界對北宋擇都的看法不盡相同。馬強認為,國都汴京在宋太祖、宋太宗時代"曾經發揮過重要的經濟和戰略作用",但"隨著時間的發展變化,建都汴京實際上在北宋初數十年內已完成了其積極的歷史使命",此後定都汴京的消極作用日益明顯,北宋的滅亡與此有很大關係。

陳峰指出,宋代國防是否能夠得到鞏固取決於都城建設和國防政策的配合程度,"北宋定都開封並非是其積弱乃至亡國的直接原因"。王豔論述了定都開封的諸多弊端和同時期洛陽的各種優勢,認為"北宋擇都開封實為歷史性的錯誤",應該以洛陽為都。

能夠認識民族和世界歷史發展程序,從而加強對人生座標的定位,對歷史進行總結探究,以史為鑑,這也就是學者們研究歷史的意義了。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醜八怪皇帝看到美女就要霸佔,還以殺人為樂,誰要不從就一刀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