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的高度進步與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在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也開始重視精神上的享受。正是因為如此,所以衍生出了不少的休閒行業,而養魚便是其中之一。如今的很多家庭,都會在家中擺一個水缸,裡面養上幾條小魚,看著魚兒悠閒自在的狀態,人們的心中也感到非常舒適,忘卻了忙碌一天的煩惱。
倘若說起人們最喜歡的魚種類的話,那就不得不提到金魚了,這是一種從野生鯽魚馴化而來的觀賞魚類,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實,金魚的產生與皇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金魚也有著“宮廷金魚”的說法。
在明朝的中晚期,由於盆養方式的出現,使得金魚養殖業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大量名貴的金魚品種進入了宮廷之中。據說,明神宗朱翊鈞便是養金魚的一個老手,此人在位47年,沒有處理多少國事,直接將朝中的事情交到了張居正的手上,但是卻對養金魚情有獨鍾,成為了一個“金魚鑑賞家”。為了在養金魚領域獲得成就,朱翊鈞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
一般而言,皇家的喜好是很容易影響整個國家的發展趨勢的,因此民間也開始了養金魚的熱潮。正是因為如此,所以1596年之時,張醜才寫下了《硃砂魚譜》,這是中國歷史上首部金魚專著,書中對金魚的鑑賞進行大量敘述。
同時,為了適應盆養金魚的需要,當時的官窯還燒製了大量精緻的缸、盆,成為傳世珍品。此外,在清朝晚期的《竹葉亭雜記》中也談到明代的魚盆道:“魚缸總須明官窯,雖破百片亦可鋸補,瓦亦用明官窯瓦。”
到了清朝的時候,金魚養殖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尤其是江南地區蘇杭一帶的發達地區,很多珍貴品種的金魚也因此進入到了皇宮之中。比如乾隆皇帝南巡迴來之後,有一天他在御花園遊玩的時候,偶然間在放生池看到水中游弋的十幾條紅魚。
乾隆對此非常好奇,於是問身旁的梁太監:
“朕南巡之時 , 曾於濟南見過紅魚 , 體美色豔 , 惹人喜愛 , 何不譴來?”
乾隆的這番話讓梁太監非常高興,他立馬回答道 :
“回萬歲爺,奴才有一姨親姓徐,是濟南府養魚的第一把好手,萬歲爺若是喜歡,奴才馬上把他傳來,專養宮魚。”
隨著辛亥革命的爆發,清王朝走向了覆滅,而徐家人失去了靠山,自然也就無法在皇宮之中待下去了。而放生池中的宮廷金魚,則被轉移到了如今的中山公園之中,並一代又一代地繁衍下去。
參考資料:
《“金魚徐”史話》
《硃砂魚譜》
清代姚元之《竹葉亭雜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