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由於長期封建集權的統治,權利始終掌握在男性手中,而且可能是因為古代養家餬口的重任都落在了男人身上,壓力比較大,再加上戰火不斷,每一次戰爭都會有數以萬計的男性死去,所以就造成了古代的寡婦數量特別的多。
而且,在古代有一種傳統觀念,那就是寡婦不允許改嫁,在古時候女子的地位很低,而和女性的地位形成鮮明對比的男性,他們的生活就比較愜意了,男人們不僅可以三妻四妾,在他們自己去世之後,還要讓妻子為他們守寡。
那麼在漫漫長夜裡,這些這些弱小而又無助的寡婦們又該如何度過?根據《烈女傳》的記載,一位留名史冊的貞潔烈女嫁入到了高家,但是她的丈夫英年早逝,那麼這位烈女就成了高寡婦。她從17歲就開始守寡,活到了96歲,終身守寡將近80年,朝廷為他在村口必經之路上建立起了高大的貞節牌坊。
高寡婦很厲害,自己含辛茹苦把兒子拉扯大,並且又悉心照料孫子,最終孫子也是考上了進士,做了清朝的大官,也算光耀門楣了。而高寡婦家,雖然奴婢成群,但是她自己總是親自幹活,一刻也不閒下來,在夜晚的時候,她會做一件事情令所有人都覺得非常奇怪。
高寡婦到底做了什麼?原來每到夜晚,高寡婦就會把一貫銅錢打亂,然後再用繩子穿起來,反覆如此,直到疲倦。在她臨終之前,她道出了真相,原來高寡婦雖然精神上可以守住貞潔,但是長期孤寂的夜晚生活實在難熬,而且只要是人也都有生理需求,古代人也不像現代人生活形式那麼豐富,那麼高寡婦就不得不用高強度的工作來麻痺自己,在夜晚她用反覆穿銅錢的方式來讓自己疲倦,然後才能安穩入睡,否則可能就翻來覆去,睡不著覺了。
高寡婦就這樣,辛苦勞碌,守寡一輩子,她用人生的幸福僅僅換回了貞潔烈女這樣的虛名,好像也失去了人生的意義。所以高寡婦臨終前對後人說,以後有自己的家室守寡,如果她守不住貞潔,就不要強迫。
高寡婦的案例被清代作家方苞寫入一本書中名為《高潔婦傳》。對於古代喪偶的婦女來說,高寡婦的做法肯定會被人推崇,被人人標榜,但是在父權社會的時代,一個年紀輕輕的女子正是風華正茂,就為了內心的信念,或是被迫地喪偶守寡,年復一年過著這樣乏味的生活,實不知是可悲還是可敬?
古人講究氣節,在乎名聲,所謂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女性的地位卑微到了塵埃裡,一旦發現女性有任何丟失貞潔的行為就會被拉去進行慘無人道的刑法,這在宋元明清包括民國時期都有先例。
這一樣悲慘命運的女子也有很多記載,一個風華正茂的女子短短的幾十年人生時光,僅僅因為思想的封建而就這一樣人面這樣的封建思想實在是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