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華工比其他有色種族的勞工擔當了更大的風險,但是他們甚至連幾塊小小的軍功章也未能得到。——英國議會會議備忘錄。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有14萬中國人赴歐洲戰場,只不過他們不是作為軍隊,而是作為勞工去參加戰爭的。當時,中國正處於民國初期,國內混亂,軍閥割據,袁世凱主政的北洋政府最初的立場是保持中立。

總統府祕書長樑士詒卻認為中國應該參加一戰。他分析說,德國兩面作戰,失敗的可能性極大,如果中國和英法結盟獲勝,在戰後就會擁有“戰勝國”的身份,在世界上的地位會提高,有助於要回被德國佔領的山東。不過在當時以中國的財力物力,派遣軍隊不太可能,於是樑士詒想出了派遣勞工的主意。

1916年5月,天津大經路出現了一家“惠民公司”,但它的真正目的不是惠民,而是招募去歐洲戰場的勞工。招募時,他們只給前來應招的人們講了能掙多少錢,卻沒有告知他們要去戰場。最後一個逝世的華工朱貴生曾經回憶當初看到的招聘廣告:“帶著至少5年的合同去法蘭西吧!你的年收入將達到200法郎,回來時你將成為大富翁!”惠民公司還承諾這些華工國內的家屬每個月也能領到10塊銀元。巨大的利益誘惑,讓報名者紛紛前來,生怕失去機會。

1916年8月,第一批華工乘船到達法國。之後,先後抵達歐洲的華工總共約有14萬人,其中10萬被分給了英國,4萬分給了法國。他們被安排給前線運送糧食、子彈等各種軍用物資,還有其他更危險的活動,比如挖掘戰壕,修築工事,掘埋屍體,清掃地雷,修路架橋,他們還被要求在狂風暴雨中搶修道路,在槍林彈雨中搬運傷員。

1917年,在法國皮卡的那場戰爭中,德軍攻入了英法聯軍的陣地,許多華工正在那裡挖戰壕,沒有得到訊息的他們根本來不及撤退,只能用手中的鐵鍬來面對德軍的槍炮。等英法聯軍趕到時,大部分華工都已經戰死。

他們所得到的待遇和他們付出的比起來微不足道。在來之前所謂的“包吃包住”,到了這裡卻要從工資里扣除食宿費用,拿到手的薪資也只有當初承諾的一半。一名英軍軍官曾這樣評價勞工:他們吃苦耐勞,而且很聽話,待遇不好也不會鬧事。

英國對華工的管理很嚴格,他們被禁止出入酒吧咖啡廳,沒有特殊情況不能外出,不服從命令的勞工則進行打罵甚至槍決。許多華工因不堪忍受戰爭和侮辱虐待而精神失常,也有一些因為不想參加排雷工作而選擇自殺,他們覺得至少這樣能保留下全屍。

1918年11月11日,這場給人類帶來深重災難的戰爭終於結束。在法國的華工們,迎來了意想不到的結局。當時,許多法國女性因為法國缺乏青壯年勞動力而進入工廠,從而接觸到了許多華工,她們發現這些勞工不僅身強力壯、能夠吃苦,掙到的工資也大都留下來寄給家裡,十分顧家,所以許多法國女子選擇和勞工結婚,那批勞工以及在法國重新找到工作的人,也成為了中法關係史上第一批正式移民法國的中國人。

然而十四萬人的努力卻付之東流。戰後中國並沒有獲得戰勝國的地位,德國的勢力範圍被轉交給了日本。直到1988年,在紀念一戰勝利70週年之際,法國政府才公佈了有關華工的文獻,十四萬華工終於等到了遲到百年的認可。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1952年,河北曾有三個以烈士命名的縣,兩個位於滄州,一個在石家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