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歷史上雲南有個叫劉道衡的人,本是個小人物,手無縛雞之力的一介書生,也許是生逢亂世,懷才不遇吧,一直沒有門路打怪升級。他就整天在家瞎琢磨。哎,別說,還真給他整出點兒么蛾子來。
時大清鹹同年間,不僅之前太平軍及其餘黨鬧得厲害,全國各地都在鬧事,雲南竟然還鬧出個回族人建立的大理國,至於別人承認不承認,所謂的合不合法,歷史上自立為王的人多了去了,他都成王了還找誰辦證去嗎?領頭的叫杜文秀,據說也不叫國王陛下,叫什麼總統大元帥,反正他是一國之主。
這個劉道衡本來也夠不著和老杜說話,但他會寫文章,寫的那個叫好啊,好到什麼程度,後來看到他奏章(上杜公書)的老杜曾這麼評價:宏闊橫肆,雄快精確,浩浩蕩蕩,令人色動神揚,有吞吐乾坤之想,洵足稱亂世奇才……云云。不過,雖然寫文章是好手,但奏章創意過於異想天開,不切實際,老杜也就沒當回事兒。轉念又想著小劉不過是想轍兒跟自己混飯吃,即便倆人差距太大,沒必要太抬舉他,畢竟人家搞笑也是認真滴,就派小劉到自己的手下,也是一地方大員,管滇西老大一片的大將老柳手下做事。
這個老柳也不知小劉會幹點兒啥,既然老大派來的,也給點兒事幹幹吧。恰好他的老丈人老馬要去緬甸辦點兒事,大概是開通一條商路,原來的商路叫大清炮隊堵了,不好過。讓小劉跟著去搭把手。小劉沒啥說的,那就去吧,有吃有喝就得,不過還是覺得稍顯鬱悶了點兒。
這時的緬甸有兩個政權,一個是英國人搞的英緬政府;一個是緬甸國,名存實亡的那種。
英緬政府實際掌管著所有事務,老馬找到管事的英國代表老四,陪著他開始拉呱,至於說的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需要老四能說箇中字。誰知磨嘰了半天,人家不甩他,辦個事兒哪有那麼容易,現在到處打仗,你說開通商路就開通,過家家呢?老馬一合計說我也沒那本事,辦不成拉倒,走了,老子不伺候了,回去交差,那頭是女婿,也不能把我咋樣了。帶著馬幫迴轉滇西去也。
小劉跟著來的,也沒幫上忙,回去也不會有啥好果子吃,噼裡啪啦撥了一把小算盤,得了,我也別回去了,想自己的飯轍兒吧。於是乎,找個犄角兒旮旯啥的躲起來了。老馬看找不到他,索性也不找了,心說找不著更好,反正跟著也是個累贅。
就這麼大概過了二十多天,突然劉道衡高頭大馬地領著一幫人,出現在緬甸八莫還是曼德勒啊的大街上耀武揚威。這半個多月他能去哪兒呢,回老柳處不可能,找老杜去也沒那時間哪兒!書中代言,原來小劉看老馬辦不成事兒,自己打起了小九九。一盤算,在緬甸不正好跟自己的奏章計劃能掛勾麼?於是找個地方貓起來,那邊老馬扯著嗓子喊:鬼子六(劉),套車,走咧!吼兩聲沒人答應,也不再找,掉頭走了。
小劉等他們走乾淨了,一甩手,走吧,走吧,我自己玩兒。就開始著手自己的計劃,先是在大街上找幾個幫閒的裝扮一下,緬甸啥時候華人都多,那時候也不例外。找幾個幫手,然後捯飭捯飭,就領著人找英代老四。找人辦事得帶禮物啊,他兩手空空去哪兒弄?那咋辦,咱不替他圓啊,據歷史書上說,他去找老四帶的禮物:四箱雲南石頭。看清了,說的是石頭,不是玉,緬甸有名的當然是玉啦!或者是近代炒作的黃龍玉?也不知道,如果是那傢伙厲害了。反正書上說的,啥也不是,石頭就是石頭,大理石?。反正吧,現在那四箱石頭還在大不列顛的博物館放著呢,千真萬確。
小劉見到老四後,就憑他那三寸不爛之舌,一通遊說。估計他不知從哪兒得到了當年鬼谷子不傳絕學十三篇,什麼捭闔、反應、內楗、抵戱、飛鉗、忤合……那是滾瓜爛熟,只怕蘇秦張儀再世也沒他理解得透,當年蘇張等人也不過在國內唬唬各省督主,小劉這都玩出國際水平了。閒話少絮,且聽小劉言表:他可是大理國老杜杜文秀派來的,老杜是誰,小劉他爸爸!哦,姓不同,那不要緊,老杜,杜文秀原來還姓楊呢,過繼給舅舅了才姓杜;姓氏好象不那麼重要吧。再說了,外國人管你姓什麼,他們的姓還亂七八糟鬧不機密呢。
這裡好象有個BUG,前些日子他和老馬一塊兒過來的,老四沒見過他?不可能!老柳派小劉協助老馬去,也是用得上他的口條,他不出面,怎麼展示自己口條的鋒芒?除非他就沒打算幫老馬,老馬也覺得他是個廢柴,也不尋他回去。不管怎麼著吧,反正他就這麼糊弄過去了,憑這點兒,厲害了,俄滴神。
接著小杜,不,小劉說他爸爸老杜說了,要和英國聯合搞事情,雖說當時太平天國已被平分了,但陝甘一帶的回民鬧得正歡,別看老杜偏安一隅,那陝甘的回民全聽他使喚,關係鐵著呢,一說打群架,都嗷嗷地往上撲。大清的救火隊長左宗棠也不靈。說個題外話,左宗棠也是從一介布衣靠給人當師爺四十大幾了才出道的,他出道後也如開掛一般,誰鬧事治誰,而且玩命地追著打,先是從湖廣到蘇浙暴擊洪秀全,再追著安徽的捻軍屁股揍,又到陝甘一帶團滅回亂,抬著棺材縱橫幾千裡到西域捕殺阿古柏,如果不是分身乏術,估計到中亞大草原追兇白彥虎也是小菜一碟兒,最後又跑到南國修理法國佬,反正他逮誰懟誰,懟誰都不吭。
老杜呢,希望跟英國聯手,把大清滅了,那英國有啥好處?當宗主國嘛,英緬政府不就是現成的例子?與緬甸王國共處一室,想幹啥幹啥,想吃啥吃啥,吃啥啥不剩,幹誰誰不吭。將來老杜也願意擔當緬甸王的角色,傀儡啥的,不在乎,so easy!
這裡還要囉嗦一句,記住,這些話都是小劉自己說的,至於跟老杜有啥關係沒有,咱也不清楚。反正英代老四也沒法子打電話找誰對質。
話說的不錯,但英代老四那也不是蓋的,能叫他糊弄嘍?根本不信他:淨瞎扯哩,還有拿這事兒開玩笑呢!世界那麼大,老子都走遍了,這才發現還是你們中國林子最大,啥鳥都有。
小劉也不臉紅,就杵在那兒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指天賭咒,信誓旦旦。時間長了,把老四氣得,直想罵娘,你死不死啊?但又不能表現出來,為啥?英國紳士嘛!
正在攆人不是,留也不是的時候,下面人有人進來報告:那誰,緬甸老王不地道啊,他竟然偷偷地派人去大英帝國聯絡首相喝酒哩,也不跟你這駐緬代表打個招呼,看不起誰哪!
英代老四當時就坐不住了,咋咧咋咧,緬甸老王你丫都這熊樣了,還在這兒裝什麼大瓣蒜哪?敢不和我打招呼?找抽了不是!
想是這麼想,卻也不能立馬上去幹老王,為啥,緬甸王落魄到就跟咱這平常人一樣,抬起槓來,脖梗一擰,我窮咋了,再窮也不和你玩,你牛逼啥呢,再牛逼,你來打我呀打我呀!
英代老四臊眉耷眼地瞅瞅站在眼前這位,唾沫星四濺,滿嘴跑火車的傢伙,心說你不口乾舌燥啊?喝一口普洱茶可否,不要錢!
他來回踱了幾步,突然眉頭一皺,計上心來。
你緬甸老王不尿我不是?行,算你狠, 善用無辜的眼神;我不信治不了你!你不是想派人去帝國大院裡喝威士忌麼,我也派人過去,看誰能喝到嘴裡!看首相接待誰,我派去的乃是大理國使者,別看大理國沒有經營牌照手續不全,但比起你這幹了幾百年的國主還受優待,讓你知道啥叫丟人現眼不打折!對了,我還給他們發盤纏,派陪護,派汽車(那時候汽車沒牌子,不得亂講),拉你也只是用馬車!咋滴,氣死你!(大家需要GET到這個點:當時汽車是新鮮事物物以稀為貴,現在呢,反過來了,再好的豪車也比不了大英帝國的皇家馬車。)
當然這都得到倫敦才能坐,在這兒就將就著坐船吧!這句話是對小劉說的,並當場封小劉為“哈桑親王”;琢磨一下,小劉忽悠人來啥都敢整,這老四不在其下啊,他說你是親王你就得當仁不讓,糊弄誰呢,英女王嗎?不過,有些事兒吧,小劉總得有個名份吧,注意級別規格哦!至於什麼理由去呢,使團嘛旅遊算不算?
於是乎,小劉一行浩浩蕩蕩西行而去。同去的伴當心裡還直打鼓,不是做夢吧,昨天還在街上拾菸屁股吸呢,今天就坐上泰坦尼克號了,劉親王你太他媽的牛逼了。(對不起,這裡稍有有學術做假嫌疑,對當時英國的輪船名號不機明,只知道後來有個泰坦尼克,反正都是人家大英帝國出品滴!)
小劉也是高興的整宿睡不著覺,不過他告訴別人他只是暈船。說那個什麼吧,大夥可勁兒地造啊,咱這可真是出洋啦!感受咋樣啊,說說。有的附和道:嗯,真香!
英代老四以官方名義派代表團過去的,自然名正言順,鄭重其事。但管接待的政府官員阿吉爾公爵,公事公辦,秉承政府的意思,英聯邦當時的外交政策是支援清政府的,所以大理國的來人不待見,也就不接見。這樣雖說吃喝用度是小事兒,但長期的飯票就保不齊了。
同去的幫閒兄弟看撈不著啥好處,就怯生生地問劉團長(使團團長):老大,要是沒啥玩了,咱就回去?吃得也忒差了點兒!
小劉斜他一個大白眼:咋,再壞不比你在緬甸馬路邊拾菸屁股強?再說了,不是還有我麼,別急,等著我放大招兒!
就這麼白吃白喝愣是磨蹭了大半年。好象這時候他老爸老杜被慈禧同治娘倆兒按在地上咔咔咔地快捶死了,但他不知道呀,也沒人告訴他啊!
覺著差不多了,是時候表演真正的技術了,小劉這才有模似樣地正式向倫敦政府遞交了《上英皇表》,並會見了凱·約翰。當劉道衡終於向英國人說出了他那個隱藏在資料夾多年的、聯合英國推翻清朝的構想時,凱·約翰被震驚了。
大英帝國的回覆是:劉所提出的要求完全是“基於對英國政策和習慣的愚昧無知”,“簡直是荒謬,因而必須予以堅決的回絕或是爽性置之不理”。
完蛋,這下落空了。沒得玩了,回去嘍!一群人垂頭喪氣地收拾傢伙什兒準備回去;但小劉就是小劉,不一樣的煙火,他嘴上說走,腳下可沒動窩,就這麼以親王的名義一直呆在英倫三島蹭吃蹭喝,磨磨蹭蹭又仨月了才領著大夥兒回家。
畢竟,這人生總要有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小劉年輕著呢,讓我們的青春銘記一場旅行。 遇見時光裡的陽光與陰霾, 寫下生命途中的歡愉和缺憾。但這次再坐船回去就重複了,人生不精彩。乾脆來個長途自駕遊,走陸路!又是一路遊山玩水,欣賞世界各地風光,真是感覺人生已經達到了高潮!感覺人生達到了巔峰,好嗨呦!
打住,小劉如果這就讓你猜中了結尾,他就不是小劉。路過土耳其的群士坦丁堡時,他白胖的小手一指,這個碉堡不錯,將來大不了藏在這裡躲貓貓,左宗棠左大人也逮不著我。於是乎,他又施展鬼谷子的飛箝術,縱橫捭闔,遊說土耳其蘇丹……唉,算了,這次沒成功!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再說緬甸老王的使團,下面是原文:“與劉一行相反,緬甸使團受到了倫敦政府的隆重接待。英緬政府和英印政府透過劉道衡打擊緬甸使團的期望落空了。從劉道衡離開前一天起,倫敦《泰晤士報》連續發表了兩篇關於這個問題的通訊,同時還有一封讀者來信和一篇社論,批評倫敦政府忽視開啟雲南通商道路的重要性,還批評倫敦政府接待緬甸使節與雲南使節差別太大,因為按“熟悉那個地區的人士”的看法,雲南起義者遠較緬王來得重要”。
這段話應該表達兩個意思,我揣度的,也許不對。一是,告訴大家緬甸老王掙回了面子,雖然失去了江山。二則,劉團長一行並不是喪家之犬,他已然成功了,這件事放他和緬甸老王身上比,雙贏!低調地講:零和!
至於他找土耳其老蘇不過是摟草打兔子;有棗沒棗打一杆子唄!再者說了,咋,看看土耳其大肚皮舞娘不中啊?
頭疼,翻譯很辛苦,我太難了!算了,以下繼續實錄:
劉道衡一行回到仰光後,依然受到了英緬政府的隆重接待。在回到仰光之前,大理被清軍攻陷,杜文秀起義失敗,劉道衡無須回去“覆命”了,便從此留在了仰光。
至於劉道衡最後在緬甸的歸宿,根據英緬政府《曼德勒行政日誌》等檔案的記載,事情大概是這樣的: 1857年,印度大起義失敗後,英印政府將莫臥兒王朝末代帝王巴哈杜沙及其家屬被幽禁在仰光。1866年,巴哈杜沙去世。1871年,巴哈杜沙12歲的孫女洛努克按照習俗應該婚配,但由於各種原因一直拖到了1877年都沒找到物件。這也讓看管負責巴哈杜沙家屬的英緬政府頗為頭疼。此時正好有人找到了“哈桑親王”劉道衡,劉滿口答應。
然而,劉道衡在結婚之後卻不舉行婚禮。他對英緬政府說,他沒錢養活洛努克,必須給他一筆固定的生活費,他才舉行婚禮。英緬政府非常憤怒,但也沒有辦法,最後答應給予劉道衡每月200盧比、洛努克每月250盧比的固定贍養費,併為之興建了一座住宅。 (你看他這鬼穀神功練的,真是出神入化)
就這樣,劉道衡將金錢與異國公主一起攬進了懷裡,從杜文秀的“義子”變成了莫臥兒帝國末代帝王的孫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