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愛,只為中國”這是00後戰士陳祥榕的誓言。考古發現最早的“中國”二字,出現在西周的何尊上,昭示著周王朝身為天下之中的氣魄與心胸。如果,時間的指標往前撥動一點,面對殷商時期的強大外侮、“高宗伐鬼方”的背後,是否有女戰神婦好的影子?
01高宗伐鬼方,婦好斬白首
在網上一直流傳有這樣一種說法:即號稱“文明粉碎機”的雅利安人,在相繼毀滅了四大文明中的古印度、古巴比倫和古埃及之後,卻唯獨在中國境內停下了隆隆向前的腳步。
雅利安人為何沒有入侵中國?有人說其實入侵了,只不過沒有成功而已,因為他們遭遇的是來自商王武丁的迎頭痛擊與三年征伐,而女戰神婦好,也在此次戰役中斬首兩萬。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們不妨仔細找找相關證據。或者,暫且用國學大師王國維的“二重證據法”,即從文獻記載和考古實物中,看看其是否有立論之基。
先說文獻,董作賓在考察殷墟甲骨後說,“鬼方之見於載籍者,曰《易》曰《詩》曰《竹書紀年》。”沒錯,如今能看到關於“鬼方”的字樣,僅有這幾條:
《詩·大雅·蕩》提到:“內奰(bì)於中國,覃及鬼方。”
《易·未濟》曰:“震,用伐鬼方。”
《竹書紀年》:武丁三十二年書“伐鬼方”;
三四十年書“王師克鬼方”;
武乙三十五年又書“周王季伐西落鬼戎”。
由甲骨文所編殷歷譜知,殷高宗二十九年三月十四日,商獲報鬼方與土方勾結,從東西兩面同時進犯(“鬼方亦牧我西啚田”)。經過九個月的動員準備,殷高宗三十年春,戰爭正式在內蒙、河套地區打響。
進行到夏季,戰爭漸趨激烈,七、八、九月,殷商軍隊尋到鬼方主力伺機決戰。三個月間,甲骨文中所記載的登兵記錄已有七次之多,發兵合計達到二萬三千人。甚至連王后婦好也掛帥出征:“貞,王勿乎婦好往伐鬼方”(《庫》237)。
戰果如何?很多人把《竹書紀年》中的記載:“婦好率軍西出,斬白首兩萬餘“當成了是甲骨卜辭中征伐鬼方的延續,但甲骨文中實際並沒有記載如此詳盡的細節。卜辭中的”高宗伐鬼方“與竹書中的”婦好斬白首“在這一刻形成了巧妙的耦合,讓人們相信,這正是對傳奇夫婦倆攜手禦敵、同一事件的不同描述。
因此,在這裡可以初步將“鬼方”和“白首”兩相對應。但是問題依然存在,因為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證實武丁征伐的鬼方,其種族正是雅利安人;即便是婦好斬殺的白首是白色人種,也並不能成為判定其為雅利安人的獨有特徵。
但這並不影響人們懷有如此振奮又不失浪漫的想象:
遙想當年,正是因為殷商的強大武力,才將號稱“文明粉碎機”的雅利安人拒之境外,而中國文明不斷裂的最初功臣,竟然可以遠溯到商王武丁以及王后婦好,誰能想到,遠在3300年前,華夏各族竟然險些像印度一樣被雅利安人征服?
考古學家李濟先生有過這樣的評述:“殷商時代的鬼方與蹂躪印度土著文化的阿里安民族以及征服兩河流域的迦塞族有極相近的文化上的關聯,並且有可能有些血緣關係;他們雖沒有文字,卻擁有很進步的戰爭武器,包括各種不同的青銅長兵和短兵,並具有駕車馬的本領。他們的經濟以畜牧為主體,所以他們逐水草而居,有極大的流動性。”
如果鬼方、白首與雅利安人之間的對應尚且存疑,那麼殷商當時征伐的,又到底是什麼人群,屬於什麼種族?
答案,或許只能從殷墟祭祀的人頭坑中去找尋了。
02殷墟人頭坑,鬼方李家崖
1934年到1935年,考古學家夏鼐、李濟以及董作賓等對安陽殷墟侯家莊西北崗進行了三次發掘,其中出土殷商祭祀坑中的三百七十餘具人頭骨,成為判斷殷商當時人種的重要資料。
楊希枚在測量了大量殷墟頭骨後發現,與現代已知的頭骨種類比較,分出了五個大組:
一組是三十個頭骨代表的古典蒙古種類型;一組是三十四個團頭骨代表的海洋類黑種人型別;一組是兩個頭骨代表的高加索人種型別;一組是五十個頭骨代表的愛斯基摩人種型別,最後一組屬於尚未確定之型別。
令人引起注意的,正是這兩具高加索人種的頭骨型別。
數量不多,說明殷時期民族人群的主要型別,還是典型的蒙古種;有此兩例,說明當時的確有白種人與商交戰,且被俘獲作為人牲。
這就與傳言中所謂大規模的雅利安人入侵,形成了鮮明對比。
因此,有人認為,殷商之際的雅利安人或許曾經來過,但是有可能沒有進入中國,而是在東進受阻後,便沿著興都庫什山的開伯爾山口,前往了南亞次大陸,進而摧毀了古印度文明。
一次浩劫似乎就這麼與古老的中國擦肩而過。
既然不是雅利安人,那麼“你說的白,又是什麼白?”
“白”這個字眼,在殷商卜辭中曾多次出現,顯示出商人一種複雜的心理認知。有時候,武丁會憂心忡忡地佔卜,白是會降禍於我?有時候,又納了白的女子為自己姬妾。而且從武丁的“三年克之”,也足以看出這是殷商之勁敵。
鬼方為什麼被稱為“鬼”“?有學者認為這是一種對於異族醜化的他稱。因為身材高大、面板白皙的印歐人種,即便是放在近代中國,依舊還有有我們熟知的“洋鬼子”的叫法,更遑論三千年前的殷商人,他們初次見到這種迥異人種時的心情可想而知。
關於鬼方人群,近年來在陝北清澗李家崖遺址中出土一枚陶片,引人注目。因為其上有自名為“鬼”的陶文。通常認為,這可能正是商周文獻中經常出現的“鬼方”,這裡不僅有大型城址和夯土建築,而且出土了大量青銅禮器和兵器,可見其實力之強橫。
但是,能與殷商進行如此長時間、大規模的戰爭拉鋸,恐怕單靠李家崖人群是難以完成的,極有可能是李家崖文化聯合了西北地區的其他文化,從而形成了一個所謂的“鬼方聯盟”而與商王朝為敵。
三千年前的戰爭,距離我們已太過於遙遠。可最近的爭端,就發生在眼前。中國文明五千年不曾斷裂,不唯獨有或如雅利安人擦肩而過的幸運。
更重要的是,每當危難之際,總會有人挺身而出,成為支撐於天地間、不屈的脊樑!
“黃昏將至
我吃著白米飯,喝著快樂水
想不通為什麼這些身強體壯計程車兵會死
我在深夜驚醒
突然想起
他們是為我而死”--摘自網路
一杯敬歷史,一杯敬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