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在夏朝四百多年的歷史當中,不是一直都是姒禹家族統治的,姒啟死後由其子太康繼位,結果太康辜負了啟的期望,他不僅沒治理好國家,甚至弄丟了啟好不容易奪來的王位,被后羿取而代之,這是歷史上著名的后羿代夏。

在先秦典籍中,《楚辭》、《左傳》等書籍都有提到后羿代夏,寒浞竊國的故事,但是到了司馬遷的《史記》,這些歷史事件便被有意識的刪除了。在《夏本紀》當中,司馬遷直接寫道:“太康崩, 弟中康立;中康崩, 子帝相立;帝相崩,子帝少康立。”不僅沒有了 “弈捉代夏 ”的事情 ,而且還建立了完整的太康 、仲康 、相 、少康四代世系,用以迷惑世人。

后羿(約前1998年—前1940年),又稱“夷羿”、“羿”,“後”是夏代君主尊號,夏朝東夷有窮氏首領。夏後仲康死後,其子相繼位。不久,羿驅逐了相,自己當了君主,是為夏時代第六任君主,後被家臣寒浞所殺。

這其中受到了中原文化中心論和“夷夏之辯”觀念的影響,認為夷族取代夏王是謀逆,是不光彩的事情,因此在先秦之後秦漢兩朝典籍都有意識的迴避了這件事。

史料不能相互印證,使得“羿浞代夏”這件事受到了後世史學家的質疑,直到二里頭、大汶口等歷史遺蹟被髮掘,進一步研究證實文獻所記載的“後弈代夏”事件提供了可能。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已有多位學者就“后羿代夏”問題作出了相關的研究。

二里頭博物館

李伯謙先生認為“后羿代夏”是確實發生過的歷史事件,后羿及其部落屬於東夷民族,二里頭型別很有可能是“太康失國”、“后羿代夏”以後的夏代文化。

根據《左傳》的記載,太康為夏王朝第一位王啟之子,在夏啟死後繼任王位。太康在位期間是個昏君,他不理政事,好淫樂。曾經在洛水之南打獵,百日不歸朝,有窮后羿乘人民不滿,西進以代夏政。後來太康歸來,被后羿阻擋在洛水之畔,不得歸國,流亡在外而死。

后羿代夏除了因為太康不理朝政,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華夏民族與東夷民族很早便存在直接的利益衝突。東夷民族主要分佈在山東省、河南東部及蘇皖北部地區,他們的歷史同華夏民族一樣悠久。

早在黃帝時代就存在了,出現過太昊、少昊等著名部落首領,而華夏自古以來佔據了豫陝晉及其鄰境地區,水土豐茂,物產豐富,對比臨近的東夷民族諸部落分佈地區而言日子不要過得太好,在物質生活水平及其低下的原始社會,為了爭奪不多的有利生存空間,東夷民族與華夏民族早已矛盾重重,彼此已經打了很多個回合。

黃帝蚩尤大戰,便是華夏與東夷的戰爭。此戰之後,東夷華夏關係進入穩定期。但是啟的上位加劇了部族矛盾,被啟趕下帝位的伯益就出自東夷,這次最高領導權爭奪戰加劇了兩部矛盾。

再次,帝太康缺少作為一國之君的素質,他對政事的荒廢是直接導致“后羿代夏”事件的原因。夏啟死後,其子太康繼承帝位,但是太康昏庸,沉迷酒色,《離騷》雲“夏康娛以自縱。不顧難以圖後兮,五子用失乎家巷。”孔安國《史記·夏本紀·集解》曰“太康盤於遊田,不恤民事,為羿所逐,不得返國。”

在面對東夷如此強勢的窺伺之敵,太康竟然不顧朝政,沉湎享樂,夏朝的衰微便是可以預見的,可以說東夷尚武兩部矛盾叢生是后羿代夏的前提,那麼太康無德便是導致夏王朝衰微的直接原因。

5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為什麼劉邦對於韓信之死的態度是“且喜且憐之”?他後悔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