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7年,韓信聯合鉅鹿郡守陳豨,想來個裡應外合,顛覆漢朝政權。可惜,韓信的保密工作不到家,讓呂后提前知曉了全部計劃,呂后和蕭何設計陷阱,將韓信擒獲。
縱橫千里、沒有敗績的大將軍韓信,就這麼輕易被呂后所俘,沒有經過劉邦的同意,呂后命人將韓信斬殺於長樂宮鍾室。
史料記載“高祖已從豨軍來,至,見信死,且喜且憐之”。
劉邦剿滅陳豨所部歸來,得知韓信已死的訊息,有些高興也有些惋惜。對於韓信之死,劉邦為何是“且喜且憐之”?劉邦後悔過嗎?
一、劉邦忌憚韓信的才能
在蕭何的推薦下,韓信從一介小兵,直接升任大將軍之職,並很快發揮出超人的本領,率軍東進暗度陳倉平定三秦。之後韓信一路披荊斬棘,開疆拓土,為劉邦立下赫赫戰功。
公元前204年,韓信率少數兵力背水列陣,在井陘口大破趙軍,並著手準備覆滅燕國、齊國。韓信打了大勝仗,而劉邦卻被項羽圍困在滎陽多時,雖說韓信正在慶賀勝利,但也沒有忘記主公劉邦,隨即派兵支援劉邦。
史料記載“晨自稱漢使,馳入趙壁。張耳、韓信未起,即其臥內上奪其印符,以麾召諸將,易置之。”
劉邦好不容易逃出重圍,但他並沒有對韓信、張耳的救援表示感謝,而是在第二天早上,直接來到趙國韓信的大營,劉邦沒有跟旁人打招呼,直接闖到韓信的臥室,搶走了韓信、張耳的兵符。
之後,劉邦讓張耳駐守趙國,改命韓信為國相。劉邦的軍事才能很有限,在韓信不斷取勝的同時,劉邦卻一直在吃敗仗,在那戰亂紛紛的年代,將領自立為王的事數不勝數,劉邦根本不相信韓信能對他百分百忠誠,所以好幾次刻意削弱韓信的實力。
公元前203年,韓信平定齊國,而劉邦仍被項羽圍困在滎陽,韓信和劉邦的境遇對比鮮明,一個洋洋得意,一個鬱悶至極。韓信打的勝仗越來越多,手下兵力越發強大,便想要仗著手裡的本錢和劉邦討價還價。
韓信很清楚劉邦的境遇,派人上奏劉邦說:“齊國狡詐,反覆無常,不如設立個代理齊王來穩定局勢,希望大王能允許我做那個代理齊王。”
明顯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劉邦被氣得七竅生煙,老子被困在滎陽你不來救,反而還想要個齊王。劉邦正要發作,張良和陳平暗中踩了劉邦一腳,並告知先安撫住韓信,以防意外發生。
隨即劉邦表示,大丈夫平定了諸侯,那就做真的齊王,何必做什麼代理齊王。很快,韓信被封為齊王,張良到了韓信軍中,再調集軍力救援劉邦。
總而言之,劉邦對韓信有很深的忌憚,在政治謀略方面,韓信或許有些不足,但在軍事鬥爭層面,劉邦是甘拜下風。如果韓信想要單飛,那麼韓信就會成為劉邦統一大業的最大障礙,劉邦對其不得不防。
二、劉邦也想要韓信為己所用
公元前202年,劉邦調集重兵,對楚軍發動大規模進攻,並和韓信、彭越約好,一同出兵。此時的韓信、彭越雖說表面上服從劉邦,但暗地中也是各懷鬼胎,等到劉邦出兵之時,韓信、彭越卻是按兵不動。
是時,楚軍已經式微,可即便如此,劉邦還是被楚軍擊敗,從頭到尾,劉邦幾乎沒有打過什麼勝仗,如果韓信不出兵幫他,不知道楚漢之爭還要持續到什麼時候。
劉邦對韓信、彭越的失信行為極其不滿,可沒有韓信的幫助,他也無法取得勝利。韓信、彭越這麼做只是為了撈點好處,劉邦只能再次放低姿態,給了韓信、彭越相應的封地,這才請動了這兩位大神。
對於韓信,劉邦是又愛又恨,愛之愛韓信一身本領縱橫天下無人能敵,如果此人全身心歸順,即便是對付匈奴,也不至於那麼捉襟見肘。恨之恨韓信能力太強,這種人很難收歸己用,一旦韓信生出異心,就會變成了一個大麻煩。
所以在楚漢爭霸的關鍵時刻,劉邦總是委曲求全,儘可能地滿足韓信的要求,以求得韓信的幫助。
項羽死後,他的部下鍾離昧逃到了韓信這裡,韓信沒有及時報告給劉邦,給自己惹下了殺身之禍。有人秘密將鍾離昧的事告訴了劉邦,並誣陷韓信造反,事實上,韓信的確有心造反,但又猶豫不定,最後他拿著鍾離昧的人頭去找劉邦領罪。
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接觸,劉邦對韓信已經很瞭解了,當時劉邦可以直接下令殺了韓信,以免除後顧之憂,但劉邦並沒有這麼做,只是將其貶為淮陰侯,可見劉邦對韓信還是有些捨不得。
三、劉邦不會後悔
在古代,但凡成就大事者,有個較為普遍的共通點,那就是漠視親情。一旦上升到最高權力的爭奪,彷彿一切都不那麼重要,骨肉親情隨便被丟棄得到處都是,甚至還會出現互相殘殺的慘劇。
彭城之戰,劉邦被項羽殺得大敗,惶惶如喪家之犬,為了逃命,劉邦將剛剛救下的劉盈和魯元公主踢下馬車。這可是親生骨肉,摯愛家人,不過對於劉邦而言,他自己的命比任何人都重要,就算拋棄了兒女也毫不在乎。
如果沒有夏侯嬰捨身相助,想來劉盈和魯元公主很快將死在亂兵之中。項羽曾經拿劉邦的老爹威脅劉邦,甚至準備蒸殺劉太公,劉邦卻輕描淡寫地說:“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桮羹。”
對於骨肉親情尚且不管不顧,更別提一個韓信了,韓信只是劉邦手下的一員將軍罷了,而且韓信本來就忠心不足,對於劉邦而言,死了就死了,僅此而已,後悔可不是劉邦的性格。
參考資料:《史記·淮陰侯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