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一個月就被德國打到投降,實在是讓人印象深刻。由於印象實在是深刻,以至於今天很多軍迷都設想,如果法國能效仿歷史上的許多國家,或許二戰也不至於打6年。比如遷都或者全民打游擊,或許不用得到諾曼底登陸,法國就能完成自我救贖,也不至於今天被釘到歷史恥辱柱上。但如果法國真有這個條件這麼做嗎?
我們先來看遷都這件事,遷都躲避戰火最終逆襲這種事,歷史上幾乎沒有。中國古代曾有宋朝遷都杭州,但也不過多存活了100多年而已。那法國有沒有遷都的條件呢?我認為是沒有,首先法國國內可謂是一馬平川。用一句非常經典的話來說,就是無險可守。
這樣的地勢條件面對快速推進的德國裝甲部隊,想抵擋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現代戰爭不同於古代,冷兵器時代作戰距離很近,想消滅敵人必須短兵相接,但二戰時期火炮的射程都在10幾公里。轟炸機更是可以飛到幾百公里外攻擊敵人,這種情況下,想靠遷都空間換時間就很難了。
此外,法國國土面積非常小,缺少所謂的戰略縱深。法國人總不能遷都西班牙繼續鬥爭吧?所以在當時遷都這個法子是不靈的。
我們再來看看打游擊這件事,為什麼法國還有百萬軍隊,卻不能化整為零打游擊?二戰期間南斯拉夫也有游擊隊,也給予德軍沉重打擊。為什麼法國不能效仿呢?答案也是學不來,第一個原因也是法國境內一馬平川,缺少給游擊隊隱藏的山區或者叢林。
這第二就更好理解了,法國陸軍缺少打游擊的本領。眾所周知法國陸軍在一戰外號“歐洲最強陸軍”,王冠待得久了,打仗難免缺少變通和創新思維。馬奇諾防線就是法國陸軍僵化思想的最好詮釋。
實際上在當時法國軍人心中,根本沒有打游擊這個概念。他們軍人的榮譽也不允許他們選擇游擊戰,畢竟打游擊也不是什麼容易的事,需要班組之間在敵後作戰。還需要有一對多的本事,畢竟游擊戰基本就是以少對多,因此找時機打仗非常很重要。很顯然法國陸軍抓不住這個時機,也不會抓這個時機。所以法國當時不具備打游擊的能力。
無法遷都也打不了遊擊,當時對百萬法軍來說,只能成建制地繼續抵抗,但這就需要有人領導他們去做這個事。當時只有戴高樂具備這個能力,但遺憾的是,戴高樂選擇逃亡英國,在英倫三島喝著紅茶指揮戰鬥。這樣想讓法國軍隊主動抵抗,顯然不太可能。投降也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實際上在西方人心中,打不過就投降不是什麼難堪的事情,反而是一件很光榮的事,畢竟西方文化中保命要緊。和我們不為玉碎寧為瓦全的精神不同,西方人在戰鬥意志方面,實在是太會變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