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封建社會兩千多年,大小朝廷60多個,在王朝興替的改朝換代中,作為末代皇帝的命運大多數都是很慘的。他們要麼如明思宗崇禎一樣兵臨城下自殺殉國;要麼如金朝末代皇帝完顏承麟被破城而入的繼任者殺死;要麼如北宋徽欽二帝被後來的王朝當做俘虜,忍辱偷生。當然還有一些皇帝迫於權臣壓迫不得不禪讓帝位,將祖宗打下的江山拱手於他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歷史上那些被迫禪位的皇帝和他們的最終結局。
漢獻帝劉協漢獻帝(劇照)劉協(劇照)
人物簡介
姓名:劉協
生卒: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時年54歲
在位:31年(189年—220年在位)
諡號:獻
待遇:降封山陽郡公,保留天子禮儀
結局:壽終正寢
漢獻帝劉協,字伯和 ,河南洛陽人,東漢末代皇帝。漢靈帝劉宏嫡次子,漢少帝劉辯異母弟,母為靈懷皇后王榮。
中平六年(189年),漢靈帝駕崩,何皇后的嫡長子漢少帝劉辯即位,封劉協為渤海王,後改封陳留王。
中平六年(189年9月28日),在司空董卓擁立下,即位為帝。董卓伏誅後,受到董卓部將李傕和郭汜挾持,在楊奉和董承護送下,返回洛陽。
建安元年(196年),依附於兗州牧曹操,遷都許昌。不甘淪為傀儡皇帝,策動董承和伏完起事,結果沒有成功。
建安二十五年十月乙卯(220年11月25日),在魏王曹丕逼迫下,退位禪讓,降封山陽郡公,保留天子禮儀,將二個女兒嫁於曹丕。
魏明帝青龍二年(234年)三月庚寅(4月21日),劉協壽終正寢,魏明帝曹叡率群臣親自哭祭。八月壬申,以漢天子禮儀葬於禪陵。諡號為孝獻皇帝。
魏元帝曹奐曹奐(劇照)
人物簡介
姓名:曹奐
生卒:244年-302年,時年58歲
在位:6年(260年6月27日-266年2月4日)
諡號:元
待遇:降封為陳留王
結局:亂世善終
曹奐,本名曹璜,字景明,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正始五年(244年)出生在燕國國都薊縣(今天津薊州),魏武帝曹操之孫,燕王曹宇之子,曹魏末代皇帝。
甘露五年(260年)五月,魏帝曹髦被殺,司馬昭與公卿大臣們商議後,決定立曹璜為皇帝。六月初二日,曹奐于都城洛陽(今河南洛陽)拜見完皇太后郭氏,之後在太極前殿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年號為景元。
曹奐雖然名義上是皇帝,但實際上手中毫無權力,在大臣和軍隊中也沒有任何勢力,完全是司馬氏的傀儡。
鹹熙二年(265年)十一月十二日,司馬炎篡奪魏國政權,逼迫曹奐禪位,建立西晉,史稱晉武帝,魏國自此滅亡。
十一月十四日,曹奐被遷居到金墉城。十一月十七日,封為陳留王,食邑萬戶,宮室安排在鄴城,給予他使用天子旌旗,備五時副車,行魏國正朔,郊祀天地禮樂制度都仿效魏國初期的制度,上書不稱臣,受詔不拜的待遇。
其地位、待遇、結局可以說是歷代亡國之君中最好的。
晉惠帝太安元年(302年),曹奐在陳留封國去世,享年五十八歲,朝廷為他上諡號元皇帝,後人稱為“魏元帝”。
東魏孝靜帝元善見元善見
人物簡介
姓名:元善見
生卒:524年~552年,時年28歲
在位:16年(534年~550年)
諡號:孝靜
待遇:降封為中山王
結局:被齊文宣帝高洋毒殺
元善見,河南洛陽人,鮮卑族,南北朝時期東魏皇帝,是北魏孝文帝元宏曾孫,清河文獻王元懌之孫,清河文宣王元亶之子。
史書記載,元善見儀表堂堂,沉雅明靜,心懷大志,世人讚歎他有北魏孝文帝的風範。擁有文武才幹,頗得朝望。
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元修遷都長安後,被大丞相高歡擁立,即位於鄴城,年號天平,時年十一歲,冊立高歡的女兒為皇后,由大司馬元亶和權臣高歡共同輔政。高歡死後,其子高澄承繼父職。
武定八年(550年)五月,在十萬精兵的逼迫下,孝靜帝被迫禪位於高洋。
高洋即位之初,對孝靜帝還算優待,封他為中山王,食邑一萬戶。在封地,孝靜帝可以懸掛天子旌旗,用天子年號,文書可以不稱臣,三個兒子也都封官食邑。孝靜帝沒事可幹,整日和妻子飲酒、賦詩,聊以解愁,日子倒也安定。然而一年後,北齊政權的根基穩固後,高洋設宴款待孝靜帝時,用毒酒將其毒死。時年天保二年十二月初十日,齊追諡曰孝靜皇帝。不久後,他的三個兒子也被高洋殺害。
東晉恭帝司馬德文司馬德文
人物簡介
姓名:司馬德文
生卒:386年-421年,時年36歲
在位:2年(418年—420年)
諡號:孝靜
待遇:降封為零陵王
結局:被南朝宋開國皇帝劉裕悶死在床上
司馬德文,河內郡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東晉末代皇帝,晉孝武帝司馬曜次子,晉安帝司馬德宗的弟弟,母為淑媛陳歸女。
太元十一年(386年),司馬德文出生,母為淑媛陳歸女(晉安帝即位後,尊為德皇太后)。司馬德文初封琅邪王,之後歷任中軍將軍、散騎常侍、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侍中、司徒、錄尚書六條事等官職。元興初年,遷任車騎大將軍。
在他的哥哥晉安帝司馬德宗在位時,東晉的皇權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之境地,隆安二年(398年)開始,兗州刺史王恭和豫州刺史庾楷、荊州刺史殷仲堪、廣州刺史桓玄及來自民間的孫恩等先後造反或起義,曾一度殺到都城建康,這期間司馬德文多長率軍平叛,然而敗多勝少。公元404年,桓玄篡位,改國號為楚,史稱桓楚,貶晉安帝為平固王,司馬德文為石陽縣公。東晉義熙元年(405年)一月十九日,司馬德文與晉安帝都被逐出建康,居於潯陽。義熙元年(405年)三月二十四日,劉裕舉兵攻桓玄,桓玄軍隊大敗於六月十九日被殺,晉安帝復位,復封司馬德文為琅邪王,又加封為徐州刺史、大司馬、司徒。短短几天后,六月二十六日桓玄的將軍桓振攻陷江陵,晉安帝司馬德宗被俘。直至義熙二年(406年)三月二日才再脫叛軍之手。桓玄的叛變終於摧毀了東晉的皇權,劉裕成為東晉舉足輕重的人物。從義熙八年(412年)開始,劉裕在朝中獨掌大權。
司馬德文知道劉裕有篡位與殺害晉安帝的企圖,而且晉安帝本人不辨飢寒,司馬德文便隨侍於晉安帝左右。
義熙十五年(419年)一月二十八日,劉裕派人殺害晉安帝。劉裕本人有意稱帝,但由於圖讖所言“昌明(晉孝武帝)之後有二帝”,於是劉裕為符合圖讖所言,便於立司馬德文為皇帝,次年改年號為元熙。就是這樣司馬德文被推上了歷史的舞臺。
元熙二年(420年),劉裕見時機成熟,命令黨徒傅亮草擬好禪位詔書,入宮逼迫司馬德文謄抄。司馬德文欣然接受,執筆抄寫詔書,並對左右說:“桓玄篡位時,晉室已經失去天下了,因為有劉公(劉裕),才延長了將近二十年的國祚。今天做這件事,是心甘情願的。”兩天後,司馬德文退居到琅邪王府,百官向晉帝告別,東晉至此滅亡。
劉裕登位後,降司馬德文為零陵王,把他遷到秣陵,正朔、車駕、衣服等都依晉朝規格,由冠軍將軍劉遵考帶兵看管。
永初二年(421年)十一月,司馬德文被劉裕派去計程車兵用被子矇住臉面扼死於床上。 諡號恭皇帝,葬於衝平陵。
南朝宋順帝劉準劉準
人物簡介
姓名:劉準
生卒:467年8月8日—479年6月23日,時年12歲
在位:2年(477年—479年)
諡號:順靜
待遇:降封為汝陰王
結局:被南齊開國皇帝蕭道成派兵殺害
劉準,字仲謀,小字智觀,劉宋王朝末代皇帝,出生於泰始五年(469年)七月三日,宋明帝劉彧第三子(史載“劉準為宋明帝劉彧第三子”,但都說“劉彧無性功能”,實為桂陽王劉休範之子,母昭華陳法容)。
泰始七年(471年),封為安成王。又拜為撫軍將軍,配給佐史。宋後廢帝劉昱即位後,任揚州刺史。
元徽二年(474年),晉升為車騎將軍、都督揚南豫二州軍事,賜給樂隊一支,刺史照舊擔任。
元徽四年(476年),又晉升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配給班劍三十人,都督、刺史照舊擔任。
元徽五年(477年)七月七日夜,後廢帝劉昱被弒。七月八日,劉準在蕭道成的擁立下即位,改元升明。雖然劉準名義上是皇帝,但是權力都被蕭道成掌握。
升明三年(479年),在蕭道成的逼迫下12歲的劉準禪位。並且說出了一句被多數後世末代帝王認同的名言:“願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一句話說出了身為末代皇帝的悲哀。
蕭道成即位之後,封劉準為汝陰王,遷居丹陽(一說丹陽宮)並派兵監管。建元元年(479年)五月六日,監視劉準的兵士聽得門外馬蹄聲雜亂,以為發生了變亂,便殺害劉準 ,時年十三歲,諡為順皇帝。六月八日(公曆6月15日),葬劉準於遂寧陵(今南京江寧)。
南朝齊和帝蕭寶融蕭寶融
人物簡介
姓名:蕭寶融
生卒:488年-502年,時年15歲
在位:1年(501年4月14日-502年4月30日)
諡號:和帝
待遇:降封為巴陵王
結局:被南梁開國皇帝蕭衍派人殺害
蕭寶融,字智昭,南北朝時期南朝齊的末代皇帝,齊明帝蕭鸞的第八子,東昏侯蕭寶卷的弟弟。
建武元年(494年),6歲的蕭寶融被齊明帝封為隨郡王。建武三年(496年),蕭寶融擔任冠軍將軍,兼領石頭戍軍事。永泰元年(498年),蕭寶融的父親齊明帝蕭鸞去世,蕭寶融的同母兄蕭寶卷即位。改封蕭寶融為南康王,並任命他為持節,都督荊、雍、益、寧、梁、南秦、北秦七州軍事,西中郎將,荊州刺史。
永元元年(499年),東昏侯即位,改封南康王。東昏侯被廢,蕭寶融即位。在位一年,被迫讓位。蕭衍代齊稱帝,降為巴陵王。尋被殺害,南朝齊滅亡,諡號和皇帝。
因東昏侯蕭寶卷即位後賦斂繁苛,親信宦官,肆意殺戮大臣,殘暴酷虐,生活奢侈荒淫,人心離散,國勢日衰。及蕭衍起兵圍建康,守將張稷叛帝內應,城破被殺,在位三年。
中興元年(501年)三月十一日,蕭寶融正式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元中興。
中興二年(502年)三月二十八日,蕭寶融被迫禪位給梁王蕭衍,南朝齊滅亡。
四月初三日,禪位詔書下達,皇太后退居外宮。四月初九日,蕭衍封蕭寶融為巴陵王,王宮設在姑熟,仍然使用齊朝的歷法,一切照先例進行。四月初十派遣親信鄭伯禽到姑孰,把生金子給蕭寶融,讓他吞下去,蕭寶融說:“我死不須用金子,有醇酒就足夠。”於是,就給他飲酒,喝的爛醉,鄭伯禽上前將其殺死。時年十五歲。追諡為齊和帝,葬於恭安陵。
南朝梁敬帝蕭方智蕭方智
人物簡介
姓名:蕭方智
生卒:543年-558年,時年16歲
在位:2年(555年—557年)
諡號:敬帝
待遇:降封為江陰王
結局:被陳霸先派人殺害
蕭方智,字慧相,南梁第八位皇帝,梁元帝蕭繹第九子。
初封興梁侯。梁元帝即位,拜平南將軍、江州刺史,封晉安王。承聖三年(554年),梁元帝遇害後,由王僧辯和陳霸先確立為嗣君,入朝監國理政。承聖四年(555年),在北齊強勢干預下,太尉王僧辯擁立蕭淵明為帝,以蕭方智為太子,年號天成。同年九月,陳霸先襲殺王僧辯,廢黜蕭淵明,擁立蕭方智為帝,年號紹泰,軍政大事皆決於陳霸先。
太平二年(557年),蕭方智禪位於陳霸先,南梁滅亡,陳霸先封蕭方智為江陰王。
永定二年(558年)三月,陳霸先派人將蕭方智蕭文華父子殺害,蕭方智年十六歲,文華年僅二歲,追諡蕭方智為敬皇帝。蕭文華為哀愍太子。
北周靜帝宇文闡宇文闡(劇照)
人物簡介
姓名:宇文闡
生卒:573年8月1日~581年7月9日,時年9歲
在位:2年(579年-581年)
諡號:靜帝
待遇:降封為介國公
結局:被隋文帝楊堅派人殺害
宇文闡,原名宇文衍,京兆郡長安縣(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北周王朝末代皇帝。周宣帝宇文贇長子,母為天大皇后朱滿月。
建德二年(573年)六月,宇文闡出生於長安城東宮。
大成元年(579年)正月十一日,六歲的宇文闡被封為魯王,正月十六日,立為皇太子。
二月接受父皇傳位,即皇帝位,改元大象,以隨國公楊堅為輔政大臣,拜為大丞相。
大象二年(580年)五月二十五日,宣帝駕崩,時年二十二歲,封隨國公楊堅為假黃鉞、左大丞相,柱國。靜帝服喪,百官都聽命於左大丞相楊堅。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十三日,宇文闡禪讓帝位於楊堅,居於別宮。楊堅登基,隋朝建立,北周王朝滅亡。
楊堅登基後降宇文闡為介國公,食邑一萬戶,車服禮樂仍按北周舊制,上書皇帝不稱為表,皇帝回覆不稱詔。
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五月,楊堅暗中派人害死宇文闡,時年九歲。
宇文闡死後,楊堅假裝震驚,釋出死訊,隆重祭悼,諡為靜皇帝,葬在恭陵。
隋恭帝楊侑楊侑(劇照)
人物簡介
姓名:楊侑
生卒:605年~619年,時年15歲
在位:177天(617年~618年)
諡號:恭帝
待遇:降封為酅國公
結局:病死/被殺
隋恭帝楊侑,字仁輔,弘農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人。隋朝第三位皇帝,隋煬帝楊廣的孫子,元德太子楊昭第三子,母為韋妃。
楊侑大業元年(605年)出生,大業三年(607年),被封為陳王;後改封為代王,食邑一萬戶。隋煬帝親征高句麗時,命楊侑留守長安(今陝西西安)。
大業十一年(615年),楊侑跟從隋煬帝巡幸晉陽(今山西太原),拜太原太守。不久,鎮守京師。
大業十三年(617年)五月十五日,李淵在晉陽(今山西太原)起兵 ,同年十一月初九日,攻入隋都大興(今陝西西安西北)。十一月十六日,李淵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擁立楊侑為皇帝。當日楊侑在大興殿正式登基,改年號為“義寧”。
楊侑名義上是皇帝,但實際不過是李淵扶立的傀儡。
義寧二年(618年)三月,隋煬帝死於江都兵變。訊息傳來,李淵見稱帝時機已成熟,遂於同年五月十四日(618年6月12日),逼楊侑禪讓,自行稱帝,改國號為唐。同時降楊侑為酅國公,閒居長安。楊侑在位僅177天。
武德二年(619年)五月十二日,楊侑病死(一說遇害),年僅15歲,諡號恭皇帝,葬於莊陵。
唐哀帝李柷李柷(劇照)
人物簡介
姓名:李柷
生卒:892年10月27日-908年3月26日,時年17歲
在位:3年(904年9月27日-907年5月12日)
諡號:哀帝、昭宣光烈孝皇帝(後唐追諡)
待遇:降封為濟陰王
結局:被朱溫殺害
李柷,初名李祚,京兆府長安縣(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唐朝末代皇帝,唐昭宗李曄第九子。
景福元年九月三日,李柷出生於長安宮廷,乾寧四年(897年),受封輝王。天覆三年(903年)二月,拜開府儀同三司、充諸道兵馬元帥。
天祐元年(904年)八月,朱全忠遣親信蔣玄暉等人趕赴洛陽,弒殺了唐昭宗,年僅十三歲的李柷登基,他被朱溫嚇破了膽,不敢立年號,沿用唐昭宗的年號天祐,一切政事皆不定奪。
天祐四年(907年)三月,哀帝在朱全忠及其親信逼迫下把皇位“禪讓”給了朱全忠,其後,先被降為濟陰王,遷於開封以北的曹州(今山東菏澤),被安置在朱全忠親信氏叔琮的宅第。
天祐五年(後梁開平二年,908年)二月二十一日,朱溫派人趕到曹州毒死李柷。其死後諡號為哀皇帝,以王禮葬於濟陰縣定陶鄉(今山東菏澤定陶縣)。
後周恭帝柴宗訓柴宗訓(劇照)
人物簡介
姓名:柴宗訓
生卒:953年9月14日-973年4月6日,時年20歲
在位:半年(959年8月3日-960年2月3日)
諡號:恭帝
待遇:降封為鄭王
結局:病逝,葬順陵
柴宗訓,澶州濮陽縣(今河南省濮陽市)人。後周末代皇帝,周世宗柴榮第四子。
顯德六年(959年),7歲的柴宗訓授特進、左衛上將軍,冊封梁王。 周世宗駕崩後,正式即位,沿用”顯德”年號,由符太后垂簾聽政,由宰相範質、王溥等主持軍國大事,重用殿前都點檢趙匡胤。顯德七年(960年),陳橋兵變後,禪位於趙匡胤。
北宋建立後,降封鄭王,賜予“丹書鐵券”。開寶六年(973年),逝世於房州,時年20歲,追諡“恭皇帝”,歸葬於順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