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爭奪天下的雄偉抱負。都說良禽擇木而棲,朱元璋想成就這一報復

首先就得走出紅巾軍這三流土匪隊伍。也就是要擺脫原老大郭子興的控制,否則他的權利和隊伍將永遠受制於人。巧了就在他準備單幹的那一年,郭子興因與朱元璋不和把自己氣死了,就因為朱元璋越來越強大,郭子興看不慣,苦思冥想依然看不慣無法控制,就活活的氣死自己。郭子興這一死讓朱元璋終於能放開手腳大幹一場。

奠定根據地

從古至今想革命那就得先有塊根據地,而根據地的選擇很重要。小了施展不開,大了前期打不下來不說,就算拼死打下來也不容易招敵。這個時候就考驗朱元璋的戰略眼光了,他將目光對準了集慶(南京)。為啥朱元璋會把目光對準集慶呢!首先按照風水學的說法,集慶這塊地有王氣,王氣雖然是古人迷信的說法。但集慶有中山和石頭山兩座大山。其中中山縱橫南北,恰如巨龍潛伏,石頭山臨江俏麗,由此猛虎盤踞。橫豎就是說集慶是塊龍盤虎踞的地方,集慶前方橫亙著長江靠山望水,來龍去脈曾是六朝舊都。實在是不能再好的風水寶地。集慶附近是江南水鄉全國重要糧食產區,不愁沒得吃。還有孫權鑿的破崗瀆人工運河做連線,能借水利將全國的物資運輸起來簡直方便。在軍事上這裡有長江天塹,無論南方任何軍隊打來,長江都是最後屏障。即便是被攻破了城,背後的中山、石頭山也是退出的天然掩體。瞅準目標後,朱元璋也不廢話,直接舉兵進攻。鑑於集慶城防較強,守軍是元朝政府軍,朱元璋派了大將馮勝水將於通海出戰。由於水路這唯一可行的進攻方式,而朱元璋那時候最弱雞的就是水軍。所以這兩次進攻均以失敗告終。

禍兮福之所伏

朱元璋戰場失利,卻突然得到一個天大的好訊息,郭天敘和張天佑戰死,郭天敘和張天佑是誰呢!他們是郭子興的內親同時是朱元璋的上級。如今這兩人已死,朱元璋就成了這隻軍隊的領導人,他正式收編了郭子興原來所有軍隊。兵力充足後,他親自帶隊兵分三路進攻集慶,最終僅十天時間就攻破城池,改集慶為應天府打下集慶後,朱元璋能一舉奠定大局嗎?

四面受敵展開重要軍事才能

並不能恰恰相反,漫漫征途才剛開始,先來看一下朱元璋現在的處境,東邊鎮江是元軍、東南蘇州市張士誠、東北市張明鑑、北有劉福通、南邊是元將八思爾不花、西邊有徐壽輝。除了元朝軍隊這幾個人的名字你可能不熟悉,但可以把他們理解成和朱元璋一樣的軍閥,都是想著要拿天下的人,而且這些鄰居家大業大,個個比朱元璋強,有人就問了這鄰居這麼強看朱元璋一天天膨脹怎麼沒有收拾他,這就是朱元璋的城府了,所謂槍打出頭鳥,雖然朱元璋的勢力一直在壯大,可他一直沒有稱王是悶聲發大財,使得這些鄰居沒把他放在眼裡,如今朱元璋要做的就是將他們一一擊破,朱元璋很會挑對手,俺可以把他們俺可以把他們理解成和朱元璋一樣的軍閥,都是想著要拿天下的人。而且這些理論卷家大業大,個個兒比朱元璋強。有人就問了,這些鄰居這麼強悍,朱元璋一天天膨脹,沒有收拾他。這也就是朱元璋的城府了,頭被槍打出頭鳥。

一、挑釁張士誠,攻陷寧國張志成一敗塗地。不敢再犯

老朱很會挑對手,他對元朝恨之入,元朝也確實大勢已去,可瘦的駱駝比馬大。此時時,他的力量並不足以去和朱元璋抗衡,正巧他攻下集慶後,張士誠一直騷擾,於是朱元璋將矛頭先對準了張士誠。不過,他也不急著打,現在自己太弱,他要先穩住張士誠,等緩過勁之後再治他。所以他和張士誠寫信談判,說什麼你張士誠是鹽販子,我朱元璋是窮苦農民,大家都命苦,何必互相傷害呢?可張士誠一眼就看出了朱元璋的權宜之計,回信說你小子別裝我早晚把你收拾咯,既然如此,那就打吧。同年7月張士誠進攻朱元璋控制的鎮江。朱元章並手下王牌將領徐達和常遇春應戰,這兩將也是猛雖說是劣勢但大敗張軍。一路打四年攻克常州且在攻克寧國的戰鬥中,身中三箭仍堅持作戰,又攻陷寧國。自此,張志成一敗塗地。不敢再犯。

二、再定作戰方針,重創陳友諒

接著朱元璋的目標對準了徐守輝。本來朱元璋都不怎麼怕徐守輝的。可偏偏徐壽輝部發生了內訌,陳友諒殺死了徐壽輝奪權成功。而陳友亮心狠手辣,這個真正的梟雄實在是朱元璋最可怕的對手。其實啊,在決定打陳友亮之前,朱元璋內部還發生過爭執。當時朱元璋的手下都覺得先打張士誠好,但此時朱元璋卻再次展示了他的戰略眼光,他告訴部下士成器小、友亮志驕,器小無遠見志驕好生事。所以一定要先打陳友諒,而非張志成。而要打陳友諒就面臨兩大問題。首先呢是陳友諒的兵比朱元璋的兵多。其次就是水軍是朱元璋的弱項,卻恰好是陳友諒的強項,所以朱元璋不得不制定更完備的戰略方針。朱元璋的戰略方針是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悄悄摸摸地利用時間養精蓄銳,發展水軍。可計劃呢趕不上變化,常遇春殺了陳友諒的3000降兵,讓陳友亮大為惱火。次年陳友諒就率他強大的艦隊嚮應天進發。

10萬大軍數百艘戰艦浩浩蕩蕩駛來。能朱元璋得知陳志亮艦隊已經攻佔了軍事要地採石。由於沒有想到陳的漢軍攻擊得如此迅速,應天最重要的屏障太平城裡只有3000守軍,被陳友亮輕而一舉地消滅,應天即將失守,此時的應天城裡。朱元章大部分部下都主張逃跑,放棄應天。但朱元璋又表現出了他的軍事天才,他分析陳友亮雖然攻佔了太平但我們出擊太平是不行的,因為太平城堅固,不一定能攻下來,即便攻下部隊已經極為疲勞,根本守不住。而主動出擊與陳友諒決戰也是不可取的。因為捨棄應天堅城不守,貿然出擊,整個戰局就會陷入被動。最後,他將目光投向了應天城外戰龍灣。自己的水軍不如陳友諒,朱元璋就決定把陳友諒友誘上岸來。而龍灣有一大片的開闊地。陳友諒的軍隊到達此地,只能上岸。自己就能利用當地的石灰山做遮蔽,隨時可以在後面突襲。出戰前,朱元璋召集了他的高階將領。先讓駐守城正北方的邵榮放棄龍灣,其次命趙德勝、常遇春、徐達帶隊埋伏在龍灣,一旦陳友亮進入伏擊圈就進行攻擊,他本人駐紮在西北面的獅子山,作為最後的決戰力量。就在這個時候,曲達提出了疑問。如果陳友諒軍不上當不攻佔龍灣而從秦淮河攻擊應天咋辦?問得好,朱元璋指著將領康茂才說,靠你了。康茂才原先是陳友諒手下大將,後來投奔朱元璋,仍在朱元璋指示下與陳友亮接觸。建議陳友諒採取水路進攻,他將會在江東橋去陳友諒匯合。陳友諒中計了率領艦船沿淮河一路進攻,到達江東橋後,又收到訊息。弟弟陳友仁已經在龍灣登陸。陳友諒命令船隊加速於當日下午到達龍灣,之後組織士兵上岸,一切都很順利,確實了所有士兵都進入伏擊圈後,徐達、常遇春、馮勝等率領5路軍隊,對陳友諒的軍隊展開了輪番衝擊,驚慌失措的陳友諒軍無法抵抗只得紛紛奔向自己的船隻,然而此時正值退潮之時船隻擱淺,大多數潰兵只能跳入長江逃生,而陳友諒擠進能夠開動的小船上逃命。一路逃到九江可謂狼狽。陳友諒雖然此時的失敗,但並沒有全軍覆沒,以陳友諒的性格一定會捲土重來重創朱元璋。

11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王炸四個2+天順牌的項羽,如何一步步的將自己玩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