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帶來的緣分—拿破崙與古埃及羅塞塔石碑
首先,怎麼定義人類的文明?在西方學術界的標準答案是:階級的產生和城市的出現,意味著人類文明的開始。Civilization拉丁語Civilitatem源於詞根Civil,城市的意思。另一個同源詞Civic是“市民”的意思。
文明的另一個佐證是文字的記載,否則只能稱作“史前”。
解密古埃及,就不得不提到一把金鑰匙——“羅塞塔石碑”。
說到羅塞塔石碑,還不得不感謝一下拿破崙。1798年,拿破崙為了襲擊英國,從背後切斷英國與印度的貿易,那時候印度還是英屬殖民地,儘管面對十倍於自己的兵力,拿破崙還是打贏了。拿破崙一直想重現亞歷山大大帝的光輝業績,甚至於超越亞歷山大大帝,不論是軍事版圖還是文化成就上,大家都知道亞歷山大大帝獻給人類最大的文明成就是亞歷山大圖書館,而拿破崙為了完成自己的壯舉,則在打仗的時候幾乎帶走了法國全部的科學和藝術精英,包括一百多名科學院士,其中就有一個叫皮埃爾-弗朗索瓦-布沙爾的下級軍官在散步的時候在一座神廟遺址上發現了羅塞塔石碑,並且精準的識別出這塊石碑具有重大意義,立即上交給了科學家讓-約瑟夫-馬塞爾,不久之後法國海軍就被納爾遜領導的英國海軍打敗,拿破崙也不得不撤出埃及,但是石碑內容卻是留下了作研究去了。
吶,就是這一塊平平無奇大石碑,炸一看也沒啥特別的吧,但是它一意三刻,同一件事——公元196年埃及國王托勒密五世加冕一週年詔書,用三種語言各刻了一遍,古希臘文,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古埃及拼音。這塊石碑從此就成為了解密古埃及燦爛文明的金鑰匙。
很多朋友會問,怎麼就金鑰匙了?這得從密碼學來通俗的解釋一下這個問題。首先同一件事,不同的翻譯,可以逐字逐句的將字和意思對應起來,結合其他文獻或者文字資料是不是慢慢的就能準確翻譯出一個字一個詞?利用這個字這個詞再去看其他文獻,是不是相當於解密了一種語言?
比如:中文:早上好
英語:GOOD MORNING.
日語: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來自於翻譯軟體)
這個早上好是不是就把三種語言裡的早上好給對應出來了。在找其他資料的時候,但凡有早上好的地方都能被識別出來,進而聯絡上下文,就大概猜得到在說什麼,就這樣一個字一個字一個詞一個詞的去找,透過積累,達到一定量能是不是就能解密一種文字了?語言考古學者基本都是這麼幹的,先找一個關鍵字,再找周邊詞,在聯絡圖片和其他資料找上下文事件,再找歷史資料,然後精準的定位字詞的意思,所以很困難很考驗耐心,要解讀一份考古資料少則幾年多則十幾年,都是一個個找出來的。
所以,老塞塔石碑就成了解密古埃及的一把金鑰匙,因為那時候人們熟練使用的是古希臘文,古希臘文的意思肯定是知道的,把知道的意思去對應其他文字,逐漸的更正除了費時間精力但是是可以做到的。有了湊出來的字詞,再去看其他史料就能逐漸的越攢越多精準字詞了,從而形成像我們熟練使用的漢語一樣的語言。有了能夠使用的語言,閱讀就變得容易了,圖文對應起來就更容易了,所以這塊石碑就成了解密的金鑰匙。那時候,地區之間沒有人員流動,也沒有其他聯絡方式,人們都生活在自己狹窄的那一片小地方,對於外界事物也所知甚少,知識和新聞的傳播幾乎沒有,所以一種文字對應另一種文字這種事幾乎就不會發生,翻譯啥的也是沒有的,不像我們現在想知道個啥開啟新聞看就行,六千多年前哪有現在這些便利,所以羅塞塔石碑的重要性和稀缺性足以見得,從非道德的角度看拿破崙,雖是戰爭,但帶來的這難得的緣分也為人來文明的解鎖帶來了金鑰匙也值得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