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風雲人物之東漢篇(六)——李憲
熟讀《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那個時代除了曹操、劉備等人之外還有一大堆的小軍閥存在,託現在日本遊戲的福,這些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很多都變得耳熟能詳,其實在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亂世中,這種人的存在都是一抓一大把的,唯一的區別可能是你不知道他們而已。
李憲(潁川許昌人)同志也是一個有文化和一定背景的人物,這位哥們在王莽當政的時候在廬江當官吃皇糧。後來主子王莽同志搞得天下烏泱泱一片,廬江附近就出現了一批盜賊(用當時官方話來說是這樣,用歷史說法是農民起義軍),李憲就帶著部下擊敗並收編了這批人,這就是他在亂世賭桌上的起家資本,是不是與三國時代的很多軍閥很有相似之處。
王莽掛了後,天下進入更始帝時代,局面更加的混亂不堪,更始政權也沒有很大的能力去統一中國,所以除了核心地盤外,其他地區就是靠著一紙文書進行冊封,說白了就是讓人家承認你的政權,順便也保障這些割據者的實際利益,就這樣李憲同志被封了淮南王(無多大功勞,就因為手下有人有槍)。
再之後更始帝掛了,光武帝時代開始,這回李憲先生一方面是老覺得當人家下屬沒有面子,另外一方面是這幾年養精蓄銳自我感覺發展的良好,就搖身一變自己稱起了皇帝。中國社會或者說中國人有個特殊的習慣,那就是面子或者說形象問題,好比稱帝這件事,你如果不跳出來,還是在那邊割據,可能可以多活很多年,但是一旦跳出來當了皇帝,那麼對不起,你會成為別人的眼中釘。所以光武帝派人剿滅了李憲一夥。
後來李憲原來的部下淳于臨在太平盛世的時候又公開叛亂,揚州一帶的地方軍都打不過他,光武帝準備大舉進發前,當地有個叫陳眾的傢伙單槍匹馬靠著一張利嘴搞定了叛亂,省去了朝廷很多軍餉與麻煩,也救了當地很多百姓,所以那塊的人給他立了祠堂,這些都是後話。
作者的話:如果拿李憲打個比喻,這哥們有點類似於三國時代的袁術,兩者的地盤都在淮南,都是在天下大亂的時候養精蓄銳,都有兵精糧足的時刻,都選擇在錯誤的時間當了皇帝,結果自己手下拿錢養的這幫人又都是飯桶,在碰上真正大軍來臨的時刻都很容易的完蛋了,這叫什麼,跳樑小醜,歷史上這種人物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