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瑟伯描述過這樣一則趣事:紐約百老匯大街上有一個男人因為趕時間突然開始跑起來,接著一名報童也朝著相同的方向跑去,他們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不知誰嘟囔了一句:“堤壩決口了?”此後10分鐘的時間裡,這條街上的每一個人都在奔跑。

一開始,一兩個人因為他們的個人原因開始奔跑;不久每個人都跑了起來。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別人都在奔跑,停在原地可能很危險,需要很大的勇氣。

心理學家做了無數的實驗,得出了相同的結果——人們喜歡從眾,當示範者具有相大的權力或魅力時,從眾又會表現為依從、認同、內化等幾種不同的階段。而內化是最徹底的,即把某種理念或事業內化與心,狂熱地遵從、追隨。

希特勒的第三帝國一路狂飆的程序正如百老匯大街上奔跑的人群。正常的環境中,如果有人背離了現實,他們會很快得到周圍人的批評與糾正。在第三帝國中卻不存在這種矯正。希特勒的高階顧問阿爾伯·施佩爾在回憶錄在描述了納粹上層圈子的運作模式:圍繞著元首的是一個全完服從的群體——根本不允許存在偏離。

在這種氛圍下,由於沒有了不同意見,即使是最殘忍的行動看起來也是合理的,這一切給人們造成的是一種沒有任何異議的錯覺,並阻止每一個人考慮存在其他選擇的可能性。

希特勒的每一次自我欺騙都被他的同僚成倍地放大,就像置身於一個哈哈鏡裝飾而成的大廳,構成一個自我確認的虛幻的世界,不再與真實的外部世界保持任何聯絡。在這些哈哈鏡裡,只能看到自己的面孔反覆出現。

當希特勒開始奔跑,他的周圍的小圈子裡的人便跟著他跑,隨後整個德國都被裹挾進去,每個德國人都在狂熱的飛奔,直到跌入深淵。責任似乎不能歸於希特勒一個人,因為僅憑他自己的兩隻手無法駕駛數千輛坦克、飛機攻入波蘭,也無法殺死數百萬猶太人。

希特勒的核心圈子遠離不同觀點、具有強大的凝聚力。這樣的群體做出決策時往往會陷入群體思維之中,這種思維模式的特點在於:在一個具有凝聚力的排他小群體中,由於人們共同的追求佔統治地位,因此該群體無視其他方案,只有唯一選擇,就像希特勒和他的幕僚們做的那樣。由於這個群體在思想觀念上處於“自我隔離”狀態,處於盲目樂觀之中,他們認為自己無懈可擊、永遠正確。

為了維持這種樂觀的、良好的感覺,他們會採取各種方法阻攔不同意見;面對從眾的壓力,群體的個體成員會懷疑自己的異議,並剋制發表不同的意見。追求一致是如此重要,以至於某些群體成員有時甚至會成為“心理衛士”——他們會警惕那些令人煩惱的“負面”資訊,隨時進行過濾審查。

決策者“自我隔離”,人民盲目從眾——這種模式造成的災難數不勝數。德國的盟友日本,如果不是處於此種模式之下,很難想象他們會對美國發動戰爭。前蘇聯若非處於此種模式之下,斯大林也難以完成規模空前的大清洗。當所有人都開始狂奔,清醒者的聲音被過濾,危險的因素將不斷積累,直至造成巨大的確壞。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華人的尊嚴是毛主席力排眾議打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