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對於秦國一統六國的歷史,很多人非常熟悉,長平之戰也被譽為整個戰國時期局勢的轉折點,趙國也因此大傷元氣。

對於趙國的印象,除了廉頗與李牧,可能就是紙上談兵的趙括了。趙括的冒進讓趙軍傷亡殆盡,但即使是這樣情況下,趙國的軍事實力依舊可以和秦國相比肩,正所謂破船還有三千釘,可見趙國的軍事實力絕非一般。

公元前403年三晉分家,趙國由此而生,建國之初,趙國的地理位置並不優越,西有秦國,南有韓國、魏國,東有齊國,北與遊牧民族接壤,可謂是多戰之地。

在六國之中,論綜合國力,趙國與魏國相比不相上下,和有著八百里秦川的秦國簡直是雲泥之別,和國土遼闊的楚國相比,也是左支右絀。

在這種硬指標匱乏的前提下,趙國還是可以與秦國周旋。六國之中,也唯有趙國可以和秦國敢叫日月。論國土面積,秦國是趙國的4倍,秦國的農業在商鞅變法之後也是日益漸增,兩國之間國力的差距實在太大。

但趙國卻並不服輸,長平之戰,白起大勝趙國之後,秦國還是將近用了40年的時間才征服了趙國。而在這期間趙國曾多次反撲,給秦國造成了很大的麻煩,還差點導致秦國滅國。

從這點上看就知道趙國的軍隊是有多麼的強大,趙國民風彪悍,雖然建國之初,國力非常疲弱,但趙國子民卻非比一般。憑藉著堅實的民眾基礎,趙國組建起了強悍的軍隊。

趙國與北部的遊牧民族大小衝突不斷,你來我往,多次征戰後。趙國反而還學會了遊牧民族的軍事技能,很快地組建了精銳的騎兵部隊,加上胡服騎射的推廣,重武輕文的國策,強悍的趙國軍力鼎盛一時。

胡服騎射除了給趙國增添了機動性極強的騎兵外,還改變了趙國軍隊的服裝。趙軍將士的服裝演變成了上下分體式,士兵的靈活性和機動性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雖說當時趙國騎兵突起,但當初最強大的還是步兵,而趙國的步兵又分成了兩種兵制,一種是常備兵,而另外一種是地方徵兵。

常備兵也叫常備軍,就是透過國家統一招募的軍隊。在胡服騎射推行之後,趙國先後擊破了很多遊牧民族部落,在這其中所使用的軍隊就是常備軍。

地方徵兵也可以被理解為義務徵兵,也就是各大國都實行的兵役制度。雖然在史書上並沒有詳細的記錄,但是按照服兵役的標準,趙國在各個地方招募成年男性入伍,以備不時之需。

根據司馬遷的相關記載,長平之戰其實秦國並沒有直接坑殺趙軍40萬,而是在戰爭中,趙軍已經損傷過半,剩下的一半軍隊在將領戰死後才投降於秦國,最終才被坑殺。

秦國在長平之戰也是消耗了大量的軍隊實力,自身的傷亡高達到20餘萬。所以從實際傷亡上來看,這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戰爭,而成敗也就在瞬息之間。

長平之戰,嚴格意義上也是一場消耗戰。秦趙雙方僵持了很久,後勤補給就變得尤為重要,當時秦國也是舉全國之力,國內糧草已經全部運上了前線。而趙國更是清空了國內所有糧草,但是相比秦國,趙國的農業實屬落後,趙國想堅持下去,唯一的辦法就是向齊國求助,希望齊國能夠送些糧食給趙國的前線軍隊。

非常可惜的是齊國並沒有答應,當然趙國的失敗跟趙括的貿然行事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但即使趙括不主動進攻,最終的結果也未必會改變。

秦朝之間的戰爭剛開始,其實趙國就已經輸了,因為打消耗戰打的就是後勤,就是綜合國力的對比,而不僅僅在戰場上的較量。

但可敬的是趙國將士卻用著驚人的毅力將秦趙兩國的戰爭一度拖入了無盡的深淵,難分伯仲之間趙國的家底也基本在戰爭中消耗殆盡。

長平之戰後兩年,秦國馬上整軍待發又派出了50餘萬的大軍,直指趙國邯鄲,但在趙國廉頗、平原君等人的有力指揮下,趙國、楚國和魏國三國再次組成了聯軍,軍隊數量接近30萬,這場仗聯軍痛擊秦軍,也算報了當初長平之戰的仇恨。

若不是商鞅變法,讓秦國的農業迅速發展,估計秦國這兩仗打下來,很難在短時間內恢復國力。十多年後,趙國為首再次聯合了五國,共計百萬餘人征討秦國。但最終因為五國之間的間隙,還是沒有將秦國滅掉。

戰國末期秦國和趙國之間的戰爭,又打了10年左右。在滅趙的征途中,秦國一共相繼投入了80餘萬的軍隊,參與了滅趙。但即使到最後秦國還是透過離間計才攻下了趙國,要不是趙國李牧被奸臣所害,估計秦國還得花更多的時間。

但歷史已經證明最終的勝者還是秦國,我們只能回看歷史,趙國的將士們用自己的血肉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一抹痕跡。但歷史的車輪永遠是滾滾向前,趙國將士不服輸的精神足以讓後世敬佩。

參考資料:《史記·秦始皇本紀》

13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淚痕春雨漫評明朝歷史(二十一)朱元璋兼併張士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