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長篇系列文章《激盪四百年》的第232篇
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十一月,東晉朝廷加司馬道子黃鉞,以司馬元顯為中軍將軍,徐州刺史謝琰兼督吳興、義興等郡軍事,共同討伐孫恩。與此同時,劉牢之也主動出兵征討孫恩,拜表輒行。
事實證明,孫恩人數雖多,但大多是烏合之眾,無組織,無紀律,戰鬥力相當一般,遇上正規軍隊,根本不是對手。
十二月,謝琰擊殺許允之,迎接魏隱回到郡城,然後進攻丘尪,大破之,並派司馬高素前去相助劉牢之,開進到浙江附近。
和謝琰一樣,劉牢之也是所向披靡,接連收復失地。就在這時,劉牢之麾下一個名叫劉裕的人開始嶄露頭角,並一飛沖天。
劉裕,彭城人,據說是西漢楚元王劉交的二十二世孫,祖上跟隨晉室南渡,定居於晉陵郡丹徒縣的京口裡。
劉裕剛出生,母親便死了,父親劉翹因家境貧苦,想把他扔了。幸虧他的姨母趙氏生下兒子劉懷敬不到一年,便斷了劉懷敬的奶來喂他。
劉裕長大後,勇武健壯,胸懷大志。他識字不多,只能依靠販賣鞋子維持生計,又愛好樗蒲,被同鄉所輕視,唯有出身琅琊王氏的王謐慧眼識珠,曾對他道:“你會成為一代英雄。”
後來,劉裕投身軍旅,加入北府兵,經過多年摸爬滾打,成為孫無終的司馬。劉牢之此番討伐孫恩,將劉裕引為參軍。
這天,劉牢之派劉裕帶幾十個人去探聽變民軍隊的動靜。
不料,他們遇上了一支數千人的變民軍隊,劉裕立即上前迎戰,跟他同來計程車兵全部被殺死,劉裕也墜下堤岸。
變民來到岸邊準備殺死他,劉裕揮舞長杆大刀,仰面朝上砍殺數人,重新登上岸來,又大吼著追殺敵人。
劉裕遲遲未歸,劉牢之的兒子劉敬宣感到很奇怪,親自帶兵尋找,正好看到劉裕一個人追砍幾千人,大家驚歎不已,趁機衝上去一起追殺,將變民殺得大敗,斬獲一千多人。
關於這段記載,很多人懷疑其真實性,覺得劉裕再厲害,也不可能獨鬥幾千人,屬於史官的誇張,甚至是杜撰。
但我以為,即使是誇張,也有一定的基礎,不可能完全杜撰。
首先來看一下劉裕的武器,他手中握的是長杆大刀,很可能那些變民並沒有可以與之匹敵的兵器,不敢上前接戰。
其次更關鍵的是,劉敬宣來得太及時了,如果他來得再晚一會兒,只要那幾千人緩過神來,劉裕是不可能逃脫的。
所以,劉裕的勇武是毋庸置疑的,運氣也是極好的。
之前,聽說有八個郡的變民起來響應時,孫恩豪情萬丈的對僚屬道:“天下再無大事了,我將與諸位一起穿著朝服到建康去。”
當聽說劉牢之帶兵來到浙江時,孫恩心裡有些打鼓,對部下道:“即使割據浙江以東的地區,也不失作越王勾踐。”
十二月二十六,劉牢之親率大軍渡過浙江,孫恩聽說後又改口道:“我並不覺得逃走就是羞恥。”心裡明顯沒底。
於是,孫恩驅趕裹脅男女百姓二十多萬人向東逃走,一路上扔掉許多金銀財寶和婦女孩童,官軍在路上競相爭搶他們扔下的東西,孫恩得以逃脫,再次逃亡海島。
與此同時,高素在山陰擊敗孫恩的黨羽,殺了孫恩委任的吳郡太守陸瑰、吳興太守丘尪和餘姚令沈穆夫等。
至此,孫恩的第一波進攻被打退,謝琰和劉牢之居功至偉。但在此時,劉牢之幹了一件非常缺德的事。
孫恩作亂時,老百姓都在盼望官軍的到來。然而,趕走孫恩後,劉牢之等人卻放縱士兵大肆搶掠,士民對他大失所望。
東晉朝廷擔心孫恩捲土重來,以謝琰為會稽太守、都督五郡軍事,統率他的徐州文武官員在東海沿線駐防戍守。
可惜,謝琰並非將帥之才,討伐孫恩的成功,更讓他忘乎所以,既不能安撫百姓,又不整頓武備,每日裡仍是世家子弟做派。
麾下將領們看不過去,勸說道:“孫恩近在海邊,時刻窺探我們的態度,應該給他們一個悔過自新的機會。”
謝琰不以為然:“苻堅有百萬之眾,尚落得個在淮南送死的下場,孫恩小小蟊賊,怎麼還敢再出來?如果他真的敢回來,那就是送死!”
隆安四年(公元400年)五月,孫恩果然捲土重來,進犯浹口和餘姚,攻破上虞,謝琰派參軍劉宣之在邢浦將其打敗。
幾天後,孫恩再度進犯邢浦,官軍作戰失利,孫恩乘勝挺進。五月三十,孫恩抵達會稽城。
當時,謝琰還沒有吃飯,豪氣沖天道:“我要先消滅此賊再吃飯。”跨上戰馬,出城迎戰,結果慘敗,被帳下都督張猛殺死。
吳興太守庾桓擔心當地百姓再響應孫恩,一連殺死男女百姓幾千人,孫恩掉轉方向進犯臨海。
得知謝琰戰死,東晉朝廷非常震驚,派冠軍將軍桓不才、輔國將軍孫無終、寧朔將軍高雅之等一起前往抵禦。
十一月,高雅之與孫恩在餘姚交戰,高雅之大敗,逃往山陰,戰死的兵卒十之七八。
東晉朝廷大驚,再以劉牢之都督會稽等五郡。劉牢之出馬,果然不一樣,接連擊敗孫恩,孫恩被迫逃回海中。
這是孫恩的第二次進犯,持續時間更長,還能大敗官軍。這充分說明,隨著作戰經驗的增加,他們的戰鬥力也在水漲船高。
為了防備孫恩死灰復燃,劉牢之率兵在上虞駐紮,派劉裕戍守句章,又讓吳國內史袁崧修築滬瀆壘。
然而,東晉朝廷並沒有從孫恩的兩次進犯中吸取教訓,反而認為官軍有能力平定叛亂,尤其是司馬元顯,自命不凡,請求兼管徐州。
於是,司馬德宗下詔以司馬元顯為開府儀同三司,都督揚、豫、徐、兗、青、幽、冀、並、荊、江、司、雍、梁、益、交、廣十六州諸軍事,領徐州刺史,封他的兒子司馬彥璋為東海王。
看這架勢,司馬元顯儼然是全國兵馬大元帥,是東晉的柱石。看著這一幕,劉牢之自然是牢騷滿腹。
身居高位,司馬元顯一天比一天驕縱奢侈,竟暗示禮官提議他德高望重,既然已經統領文武百官,文武百官應該對他示敬。
從此,公卿以下的所有官員,見到司馬元顯都要行跪拜之禮。
此時,軍隊連年征伐,國庫枯竭,司徒以下的官員,每天只能領七升糧食,司馬元顯卻仍然不停地搜刮民財、聚斂錢物,富有超過帝室。
內有奸臣當道,中有悍將擁兵,外有叛軍作亂,東晉在破產的路上縱馬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