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東羅馬帝國唇亡齒寒。
在各種內外壓力之下,東羅馬足夠爭氣的查士丁尼大帝(Flavius Petrus Sabbatius Justinianus)橫空出世。
查士丁尼出身農民家庭,但查家再窮沒有窮教育,因此查士丁尼擁有還不錯的文化功底。長大之後,查士丁尼的叔父查士丁一世(Justin I)被擁立為皇帝,建立了查士丁尼王朝(Justinian dynasty)。查士丁死後,就把皇位傳給了自己的侄子查士丁尼。
這一年,是公元527年,西羅馬亡國之後的第51年。
查士丁尼王朝是東羅馬的第三個王朝,也是西羅馬亡國之後的東羅馬第二個王朝。此時此刻的羅馬人民,對於收復故土還有著強烈的期待,而在廟堂之高的皇帝們,更是擁有厲兵秣馬,一雪前恥的使命感。
對於查士丁尼大帝本人來講,他的文治武功在整個東羅馬帝國,都屬於鳳毛麟角。他在位期間,整理並頒佈了《查士丁尼法典》(Corpus Juris Civilis)。這部法典,對現代英國,法國,美國等國法律,影響至深。此外,查士丁尼大帝的對外征服也達到了後羅馬帝國時代的極盛,從某種程度上,他在位期間的東羅馬重新實現了把地中海囊括為內湖的宏願。他那個時代的羅馬地圖,至少在看上去是讓所有羅馬人揚眉吐氣的。
然而,空前的擴張,帶來的也是空前的崩盤。
地中海沿岸這些新徵服的領土,東羅馬帝國還來不及好好消化,戰爭和苦難卻讓東羅馬在這些地方不得人心。尤其在義大利本土,雖然查士丁尼的部隊收復了故都羅馬,但強行恢復奴隸制的措施不得人心。原本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羅馬人民,很快就發現東羅馬的征服者們對於義大利本土的治理體驗,甚至不如原來的蠻族政權東哥特(後文還會講)。而且,略微令人感到意外和傷感的是,在羅馬人與蠻族軍隊對羅馬城的反覆爭奪反覆拉鋸中,羅馬城被打了個破爛六丟,而元老院貴族也幾乎喪失殆盡。到6世紀下半葉為止,羅馬元老院這個光榮稱號已經徹底地消失在西方歷史記載中。
更加恐怖的打擊來自於鼠疫的大範圍傳播,這種被後世歐洲人驚恐地稱之為“黑死病”(Black Plague)的烈性傳染病,恰好就爆發於查士丁尼在位期間。正因為如此,這場傳染病也被稱之為“查士丁尼瘟疫”(Plague of Justinian)。
這場羅馬人的滅頂之災,造成了東羅馬首都近一半人口的死於非命,並且在此後的五十年中,四分之一的羅馬人民也紛紛染病身亡。大量帝國兵員,勞動力憑空消失,別說此前的大規模戰爭已經難以為繼,就算是最基本的抓革命促生產都已經捉襟見肘。當然更大的打擊還來自於精神層面,那個曾經威加四海的皇帝查士丁尼,據信也曾經感染過鼠疫,這件事情毫無疑問造成了更大規模的恐慌。
就這樣,在帝國的內憂外患中,查士丁尼大帝連同他光復故國的雄心壯志,都化作了南柯一夢。
公元565年,查士丁尼大帝駕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