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眾所周知,1958年至1960年間,我們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一場“大躍進”運動。後來,由於毛主席的糾正,這場冒進運動才宣告結束。

170多年前,一場有關鋼鐵的大躍進運動也席捲了老牌殖民大國英國,還有新興資本主義國家美國。當時,鐵路還是個新玩意,蘊藏著無限商機,為了在短時間內儘快撈上一筆,全社會都一擁而上,瘋狂地把錢投到鐵路建設方面。這場瘋狂的鐵路大躍進運動,從發端到結束持續了60多年,狂潮過後,除個別投機分子大發橫財外,絕大多數普通投資者幾乎都傾家蕩產了。

英國人發明了遊戲

毫無疑問,鐵路這玩意兒本來是個好東西。1814年,英國人斯蒂芬斯發明了蒸汽機後,歐美等國相繼掀起了修築鐵路的狂潮。由於對國民經濟的推動作用十分巨大,世界各資本主義國家都開始大規模修建鐵路。但就如同所有開啟時代的新事物一樣,人們對它的強烈關注,往往會導致理性的喪失,最終釀成泡沫。

狂潮首先在英國出現。1825年9月27日,世界第一條現代意義的鐵路在英國斯托克頓和大林頓之間開通,最初的時速為4.5公里,後來達到了24公里。這種速度在今天看來只能算小兒科,但在當時卻有劃時代的意義。第一條鐵路修建後僅僅過了20年,英國就陷入了鐵路投機狂潮。1945年,英國的鐵路全民投機潮達到頂峰,區區幾千英鎊根本不被人放在眼裡,交易所總是有幾百萬英鎊的交易量。

1845年7月16日這天,總資本超過130萬英鎊的65家鐵路公司,得到了英國官方的600英里長鐵路線的建設許可。因為要重新設計和印刷大量的股票和債券,致使印刷工人緊缺,為了滿足巨大的需求,有個印刷廠特地到比利時招募了400名高水平的印刷工人,他們甚至忙到夜裡就睡在工作崗位上。

英國人似乎向來就熱衷於在投機狂潮中跌得頭破血流,比如發生在當時100多年前的南海泡沫事件。讓人奇怪的是,經常自詡聰明的英國人總是不長記性。1847年,鐵路史上第一次投資危機出現了。

在倫敦交易所,鐵路股票的處境非常艱難,股價大幅下跌,許多新成立的公司還沒度過第一年就不得不宣佈破產,甚至連遙遠的德國漢堡也有128家鐵路公司受此影響而宣告結業。時人在描寫這場危機時寫道:“就連與交易沒有任何直接聯絡的個人也被迫停止支付,英國幾乎無法找到沒有自殺者的城市,而原本富有的家庭也搬進了貧民院。”

1847年英國的鐵路危機只是拉開了時代的序幕。與此同時,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無數投機者已在躍躍欲試,準備玩一場更大、更刺激的遊戲。他們剛從英國人手裡接過接力棒,立刻進行大提速,掀起了更瘋狂的鐵路大躍進運動。

美國人接著玩

雖然是資本主義世界的後起之秀,但美國的鐵路發展絲毫不遜色於歐洲大陸。早在1828年7月,從巴爾的摩到俄亥俄的鐵路就破土動工了。由於美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因此更看重鐵路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在鐵路擴張的第一個階段,也就是1830年到1860年,美國各大州都大力支援鐵路發展。特別是跟隨西部大開發的腳步,橫貫美國大陸的鐵路紛紛上馬。據統計,1848年至1858年,美國建成的鐵路達33000公里,超過了其他國家所建鐵路的總和。英國在19世紀40年代的建設熱潮中,鋪設鐵路也只有8000公里。

到南北戰爭結束,美國的鐵路熱潮一直持續了30年的時間。戰爭期間,由於基礎設施建設成為關係國家安全的重大問題,因此需要大型的、統一的鐵路系統。1862年7月,規模巨大的中央太平洋鐵路和聯合太平洋鐵路開始興建。由於政府的法案保證,每英里鐵路可以得到12.8萬英畝或20平方英里土地,受此誘惑的刺激,大量鐵軌、高架橋很快就佈滿了平原。

但實際上,有些鐵路只是雷聲大、雨點小。這些鐵路投資者並不在乎是否能快速實現收益,因為鐵路公司內部人員只要通過創立“建設公司”就能瘋狂地撈錢。比如,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在1864年成立一家公司,然後聘請它建設了幾百英里的鐵路,從中把大部分股東收益轉移到少數內部人員和他們的朋友口袋裡。這種投機造成的結果,是驚人的重複建設。1885年,僅從紐約到芝加哥就有5條鐵路,其中3條都面臨破產。

更要命的是,鐵路建設狂潮還刺激了華爾街金融投機的蠢動。鐵路建設自然需要大量資金,其中大部分都來自美國銀行家向法國、英國、德國、荷蘭的投資者賣出的股票和債券。據估計,在19世紀80年代,就大約有40億美元現金流向71000英里新建鐵路,這個數字比過去20年所建的鐵路長度總和還要大。

不久,泡沫浮現,美國很快就品嚐到了它帶來的惡果。

兩個鐵路大佬的戰爭

鐵路狂潮拉開序幕後,整個美國都陷入了瘋狂。

當時,只要聽說有大公司的鐵路股票發行,人們都想成為股東,立刻不惜一切代價購買。連許多傳統的商人都拋棄了一生遵從的原則,孤注一擲,一口氣買下好幾百股。此外,白領階層厭倦了收入增長的緩慢;小職員無法忍受僅夠維持生計的工資;牧師也不滿足於少得可憐的津貼,於是蜂擁而至。一個經紀行甚至在廣告中打出“男女平等”的口號,以此來吸引女性也參與進來。

在這場全民狂潮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1864年的伊利鐵路投機,而操縱這場遊戲的則是臭名昭著的投機商、伊利鐵路公司的董事丹尼爾·德魯。

當時,伊利鐵路與紐約中央鐵路、賓夕法尼亞鐵路共同支撐著從美國中西部到紐約市的陸路運輸。雖然控制另外兩條鐵路的巨頭範德比爾特希望在這三條競爭激烈的鐵路間尋求妥協,以維持價格同盟,可對鐵路運營毫無興趣,一心只想靠操縱股市大發橫財的德魯控制著伊利鐵路,使得範德比爾特的如意算盤每每落空。被德魯慣用伎倆徹底激怒的範德比爾特最終下了決心,動用他的鉅額財產在華爾街收購伊利鐵路的股票,從而揭開了伊利股票囤積戰的大幕。

正如後人描述的,對於當時的德魯而言,伊利鐵路在他手中就像單絃的中國豎琴,他在上面只談兩個音調:當伊利股票價格高漲時,他就高唱“誰來買我的價值連城的伊利股票”;而當伊利股票走低時,他就高唱“誰來賣給我一文不值的伊利股票”。結果,整個華爾街都被他甜美的嗓音打動,以高價從他手裡買進伊利股票,然後再以低價賣回給他。隨著單絃琴響,財富也滾滾而至。

在德魯之流的導演下,整個華爾街瘋狂得似乎整個市場只剩下伊利股票。在公開交易所裡,每當伊利開始交易,大廳頓時就會變成瘋人院,每個收報員和經紀人都立刻站起來,尖叫著揮舞他們的手臂。其中試圖收購伊利鐵路的範德比爾特不惜血本,命令他的經紀人買入所有出手的伊利股票。人們也全然不顧其他股票,大街上只能聽到一片“伊利、伊利”之聲。在這種強大的購買力支撐下,伊利股票在某一天上午開市時還是80美元,到中午就被拉抬到83美元。

1873年,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發表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鍍金時代》,它通過對一個企業家兼政客的描寫,揭露了這一時期,西部投機分子、東部企業家和政府官吏三位一體掠奪國家和人民財富的黑幕。此後,人們便用“鍍金時代”來形容從南北戰爭結束到20世紀初的這段美國曆史。

在鍍金時代,這些鐵路大佬個個都不簡單,他們只要揮舞鈔票,許多政府官員都會被拖下水。可以說,這是美國曆史上最腐敗的時代。今天自以為是的美國人如果知道這些內幕,一定會羞愧得無地自容。

19世紀中期,美國的股市堪稱最完美的權錢交易平臺。當時,證券相關法律法規嚴重缺失,在股市裡興風作浪的投機商無一例外,都豢養和控制著忠於自己的法官,這些法官竭盡所能的利用自己手裡的權力來影響股票價格的漲落,為自己的主子順利進行投機活動效力。

範德比爾特開始大量買入伊利股票的同時,便指使他手下的法官頒佈法令不得增加伊利股票的總量。可是,德魯已搶先指使自己手下的法官下達了完全相反的法令,把大量伊利鐵路的可轉債轉成了股票,同時還印刷了數萬股嶄新的伊利股票,結果這一招就席捲了範德比爾特700萬美元。

隨著內幕陸續被披露,伊利股票帶來的全面恐慌終於爆發。那些當初以80美元買進股票的投資者原以為自己撿了便宜,現在卻不得不以45美元的價格賣出,有的交易價甚至低至20美元。市場上隨處可見5000股到10000股的賣盤,股價稍有抬升,立刻就被巨大的賣壓打下去,最終在42美元觸底。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舊照

富翁是怎樣練成的

在這場狂潮中,無數散戶血本無歸,而德魯之流卻賺得盆滿缽滿。

說起德魯此人,無疑是個賺錢天才,但其在股市中臭名昭著的投機行為著實令人不齒。牛販子出身的德魯,據說出道時手中僅有100美元,經過多年拼殺後積累起來的財富居然相當於今天的300億美元。只要能賺錢,再缺德的事他也幹得出來。

你也許不會想到,德魯也賣過“注水牛肉”。還在當牛販子時,頭天晚上,他喂牲口吃了很多鹽,但一直不給它們水喝。次日早上在去往紐約的路上經過一條小溪,渴極了的牲口一頭扎進小溪狂喝猛喝,每頭牲口都喝了幾加侖的水,體重也立刻加重了不少。然後德魯把它們趕到紐約,在那裡按斤論兩的把牲口賣給屠夫。後來,德魯將此道用於增發股票,即面值增加而實值未按比例增加,這就是著名的“注水股”的由來。

悲哀的是,伊利股票的投機狂熱並未讓美國人清醒。此後20年間,美國的鐵路狂潮依然在持續。資料顯示,1873年,按照當時的人口數量衡量,平均每590個美國人就擁有1公里鐵軌。在1867—1873年的6年間,美國新建鐵路共計3.3萬英里,這比1860年以前美國累計修建的鐵路里程還要長。1865年至1875年,全世界鐵路線從14.6萬公里增加到29.6萬公里,其中美國佔一半以上。實際上,這些新鐵路大多數都無利可圖,其股票都是“注水股”。

1872年,由於建設成本高漲,預期收益下降,美國的鐵路線增長速度開始放慢,機車及鐵軌訂貨開始減少。於是,鐵路過度興建所導致的危機終於全面爆發,鐵路股票價格開始下跌,並迅速波及全球。1873年,維也納股市暴跌,24小時內股票貶值達幾億盾,由此引發了新一輪的世界經濟危機,倫敦、巴黎、法蘭克福、紐約等地的金融市場一片恐慌,所有股票紛紛下挫。1873年9月,南北戰爭時期政府債券的主要發行商、全美最大的銀行,費城的傑伊·庫克銀行,由於在北太平洋鐵路的修建上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而無力償付即將到期的價值100萬美元的債券,被迫宣佈倒閉。隨著一系列新建鐵路和銀行的破產,所有證券的價格都跌了一半,紐約股票交易所不得不破天荒地暫停交易10天。

然而,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鐵路狂潮卻催生出一批百萬富豪,而且他們的財富還在爆炸性地增長中。1873年時,美國最大的富翁幾乎都是鐵路巨頭,如範德比爾特資產1億美元、威廉·阿斯特資產1億美元、斯圖爾特資產約6300萬美元、傑伊·古爾德資產約4000萬美元、拉塞爾·塞奇資產約3300萬美元、約翰·布萊爾資產約3300萬美元。他們的財富在那個年代都堪稱天文數字。

既然推動鐵路狂潮能有如此大的利益,實力雄厚的投機者自然樂此不疲。例如,投機商傑伊·古爾德就總是不斷地買進和賣出鐵路。有些人重複建造新的鐵路就是為了賣給競爭對手,沒有絲毫要去運營的念頭。

隨著鐵路運力過剩數字的增長,鐵路大亨們並沒有做出理性反應,比如進行合併,降低成本,或者減少收益預期,反而選擇了繼續擴張,哪怕鐵路公司還處於虧損狀態。目睹這一切,當時一位業內人士曾感慨道:“一個接一個的大公司感染了瘋狂的情緒,它們幾乎緊挨著彼此建造了無數條鐵路。”

而為了欺騙股東,各鐵路公司紛紛在賬目上耍起了把戲。比如,艾奇遜公司把數百萬運輸費和其他無法兌現的票據都作為自己的資產,並隨意更改收入,從而嚴重誇大自己的收益。1896年,“巴爾的摩—俄亥俄”鐵路公司披露,在7年時間裡,它們宣稱分發了63億美元的紅利,可事實上,這一期間它的總收入不過10億美元。

到1893年,美國的鐵路狂潮終於走向末路。畢竟,任何行業都不可能永遠靠做假賬生存下去。1894年,擁有41000英里鐵路和25億美元資產的192家鐵路公司宣佈倒閉,約佔整個鐵路業的1/4,其中包括了像北太平洋鐵路公司、“巴爾的摩—俄亥俄”鐵路公司、雷丁公司和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這樣的大公司。

就這樣,一場經歷了20多年的鐵路投機狂潮終於告一段落。當人們回顧那瘋狂的一幕幕鬧劇時,不難發現,無數的普通投資者只不過是賭博遊戲中的籌碼,到頭來真正從中獲取鉅額財富的無非是個別投機者。但悲哀的是,只要人類的貪慾還在,類似的泡沫就會不斷形成,再不斷破滅。

筆者在此告誡各位朋友:所謂理財,是大戶們玩的小遊戲,是散戶們玩的大遊戲,風險承受能力跟不上,決定了散戶永遠玩不過大戶;如果你沒有相關的專業知識,沒有足夠的風險承受能力,不是“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而是“股市無底洞,無視才算贏”。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董鄂妃順治帝最愛的人,而孝莊卻一直反對立其為後這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