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清道光年間,東閣大學士、太子太師王鼎是一位性情剛烈、 嫉惡如仇的忠臣,他大力支援林則徐到廣東禁菸。鴉片戰爭爆發後,大臣分成了兩派,一是以林則徐、鄧廷楨為首的主戰派,一是以首席軍機大臣穆彰阿為首的投降派。穆彰阿是陰柔奸險的性格,善於揣摩上意,深受寵信,權傾內外。他主張向英軍求和,不惜大肆誣陷林則徐等主戰派,後又主持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損害國家利益。

王鼎堅決支援主戰派,痛斥投降派。

隨著戰爭逐漸對中國不利,道光皇帝開始傾向於投降派,並將林則徐、鄧廷楨等革職充軍。

王鼎上疏皇帝,據理為林則徐和鄧廷楨開脫,對投降派的穆彰阿等人的出賣國家利益的行為嚴加痛斥。他與穆彰阿在御前爭執,他聲色俱厲,而穆彰阿卻從容自若,這讓皇帝看上去,倒像是王鼎氣急敗壞惡意攻擊似的,皇帝就覺得他太過分了。並且,皇帝不主張戰爭,而他卻屢屢勸說道光帝對英作戰,讓皇帝不厭其煩,以至於引起了皇帝的惱怒。

有奸臣穆彰阿向皇帝進讒言,王鼎已經知道自己無論如何諫言也改變不了皇帝的主意,但他又不想聽之任之,眼看國家利益受損。為了保薦林則徐複用,道光二十二年,他不惜上吊自殺進行屍諫,他在遺書中痛劾穆彰阿。遺書中疾呼:條約不可輕許,惡例不可輕開,穆不可任,林不可棄也。

那時,有個軍機章京叫陳孚恩,是穆彰阿的走狗。王鼎自縊那天,他一看王鼎沒來值班,也沒有請假,就覺得事情不對勁。他很清楚王鼎和穆彰阿之間水火不容的矛盾,知道不把穆彰阿搬倒,王鼎絕不會善罷甘休。他就找了個理由出宮,趕到王鼎家一看,只聽得哭聲震天,才知道王鼎自縊了。

一個朝廷重臣自殺身亡,這肯定不是一件小事,皇帝不可能不過問。當陳孚恩瞭解到了王鼎留下的遺書的內容後,覺得這是為穆彰阿效勞的好機會。

於是,他趁王鼎的兒子——翰林院編修王沆突然遭遇如此重大變故,一時陷於悲痛之中的時候無暇理清頭緒的時候,他假情假意地勸王抗以個人前程為重,沒必要得罪穆彰阿,又 說“上頭”對王鼎印象不佳,而大臣自殺,有傷國體,說不定天顏震怒,不但王鼎身後的卹典落空,而且可能還會有別的不測之禍。

他的這一番威逼利誘,叫王沆上了當。王沆聽從穆彰阿的話,更改了父親的遺書。向皇帝奏報的時候,只說是父親是突發暴疾以致身故。穆彰阿把這一切佈置得很周密,以至於皇上無法獲知真相,事情也就這樣過去了。

陳孚恩為穆彰阿幫了這麼大一個忙,穆彰阿對他也不薄,不久,就保他當了山東巡撫。

而王沆則因為違背了父親的意志,被他父親的門生、他自己的同年,以及陝甘同鄉所不齒,辭官回到家鄉,鬱鬱而終。

惡人終有惡報。咸豐皇帝即位後,起用林則徐等人,指責穆彰阿“保位貪榮,妨賢病國”,將其革職,永不敘用。

在這段歷史故事裡,王沆的悲劇下場似乎一點都不值得同情。他有一個這麼剛正不阿的父親,可父親的道德操守卻似乎並沒有遺傳到他身上來。王鼎以死向皇帝諫言,那是下了多大的決心呀,原指望透過這種方式讓皇帝清醒,啟用能幹的人,抵制只會投機鑽營的小人。然而,他的這一片以生命為代價的苦心,卻被兒子給糟蹋掉了,真是在天之靈也不會瞑目。

當然,可以說王沆有他的不得已之處。在陳孚恩的巧言令色之下,他當然會擔心父親的死諫會給全家帶來不測之禍,所以選擇了違背父親意志,保全現有的東西。但這種為了保身而不顧正義的行為,顯然是為有操守的人所不齒的。過多考慮自身得失,往往就會看不清事情真相,容易被壞人利用,最終反而害了自己。

參考資料《胡雪巖》、百度百科等。

16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他是袁世凱的馬童,大字不識一個卻當上省長,任職期間出盡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