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帝國的崩潰從來都不是好事,而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的經歷,也不例外。這一系列事實,說明了二戰期間日本日常生活中所面臨嚴峻的現實,以及日本軍隊在即將失敗時,採取的絕望戰術。
隨著戰爭的潮流轉向對日本的不利態勢,帝國海軍和空軍基地成為一片廢墟,美國艦隊逐漸逼近,日本人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局面。日本平民開始面臨著極端的困難,日本士兵被告知要為他們的天皇而死,各種對戰爭的努力越來越顯得徒勞。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的大後方是嚴峻、暗淡的,隨著戰爭的結束,也越來越混亂和絕望。
而盟軍所面臨的挑戰,是促使日本無條件投降。在日本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之前,兩顆原子彈,以及數以百萬計的蘇聯軍隊,開始進入太平洋戰區。當美國人抵達東京港時,他們發現這個國家已被戰爭徹底摧毀。繼續閱讀下去,瞭解戰爭接近尾聲時,日本平民在後方的淒涼現實,以及軍隊為了堅持徒勞的戰爭努力,所做的殘酷、絕望的事情。
日本公民擔心,美國士兵會強姦和折磨平民日本政府告訴日本公眾,入侵的美國士兵,會表現得像掠奪者。考慮到日本士兵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的行為,以及蘇聯士兵在瀋陽“三天的強姦和掠奪”期間的行為,日本政府這樣的說法並不牽強。不幸的是,這種信念導致許多日本平民寧願自殺,也不願被盟軍俘虜。
沖繩島戰役(Battle of Okinawa)期間發生的事件,表明了這種信念的程度。當美軍到達時,當地居民已經在島上的一個山洞裡躲了好幾天。兩名揮舞竹竿的小男孩從洞中衝了出來,很快被擊斃。隨後,美軍試圖哄騙平民走出山洞,用日文散發傳單,解釋如何善待平民,並給予尊重。但山洞裡的人擔心,這是誤導性的宣傳。
平民集體自殺塞班戰役見證了戰爭中最殘暴的集體自殺事件之一。數百名日本平民從位於這個太平洋小島北部的馬爾皮角的懸崖上跳下而死。其他人則用手榴彈引爆了自己。據估計,島上總共有1000名平民自殺。
新昌國吉(Shinsho Kuniyoshi)在集體自殺中倖存了下來。他的家人加入了一個大約70人的小組,討論自殺事宜。他們試圖使用手榴彈,但爆炸的威力不足以殺死所有人。而剩下的人,包括國吉在內,從懸崖上跳入大海。不過國吉和他的父親逃過了這一劫難,因為父親看到國吉還活著,因此決定不自殺,以免留下兒子一個人。
在接受《日本時報》的採訪時,國吉說:“戰爭是一個毀滅幸福生活的怪物。”
日本平民不斷受到盟軍燃燒彈的威脅總的來說,盟軍的戰略轟炸,在日本造成的死亡和破壞比原子彈還嚴重。在1945年3月的一次突襲中,超過300架B-29超級堡壘,向東京的工業中心各投下了2噸燃燒彈。由此引發的大火摧毀了超過15平方英里的城市。相比之下,曼哈拿島的面積約為23平方英里。
工人階級居住區緊鄰工廠,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財產損失。在原子彈爆炸後的最初六個小時內,超過10萬日本平民死亡。僅在這個月,又發生了三起這樣的燃燒彈襲擊。由於沒有合適的防空掩體,日本平民躲在後院和公園裡挖的防空洞裡。
由於宣傳,許多日本士兵和平民,認為他們是好人日本軍隊極力鼓吹,日本將亞洲鄰國從西方列強手中解放出來。雖然日本殖民者對待當地居民的方式與宣傳的極其不同,但這並沒有阻止政府的繼續宣傳。其中一本小冊子,大致翻譯過來如下:
現在,在滿洲,每個人都開始把他們的力量和工作結合起來。日本和中國結成同盟。菲律賓和緬甸獨立。泰國越來越大。爪哇、馬來和其他地方的人民,也將肩負重要的責任,團結起來工作。印度也驅逐了英國。從現在起,我們要使大東亞國家相互友好。
成千上萬的人死於原子彈,兩座城市被完全摧毀1945年8月6日,埃諾拉·蓋伊B-29超級堡壘在廣島上空釋放了致命的原子彈。被稱為“小男孩”的原子彈夷平了整座城市,8萬人當場死亡。然而,日本人並沒有投降。三天後,第二顆被稱為胖子的炸彈落在了長崎,4萬人當場死亡。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又有10萬人死於輻射。總之,三分之一到一半的廣島市民,死於原子彈爆炸。
廣島約63%的建築被原子彈摧毀,92%的建築最終被迫拆除。而長崎幾乎被夷為平地,幾乎所有未被爆炸摧毀的建築物,也都被大火燒燬了。
士兵寧願自殺也不願投降通常被稱為“板載衝鋒(萬歲衝鋒)”的這些攻擊,發生在日本士兵彈藥耗盡,或面臨即將失敗的時候。1943年,在阿留申群島的一次戰鬥中,美國軍隊面臨著第一次萬歲衝鋒。在阿圖島Chichagof海灣的日本士兵向美軍的防線發起衝鋒,用刺刀刺殺熟睡計程車兵,如果無法突破就自殺。士兵們經過訓練,如果他們聽到“萬歲”,他們會集體衝出戰壕。
日本平民被教導用竹竿打架隨著戰爭即將結束,日本軍方領導人知道一切都完了,然後日本本土的平民接受了訓練,在美國入侵的情況下戰鬥到死。這群平民,被稱為志願戰鬥團,成立於1945年3月,作為保護日本國土的最後防線。最初,這些單位將用於輔助工作,由12歲以上的男女組成。但是,這些團體很快被改組為民兵單位,由15至60歲之間的任何男性和17至40歲之間的任何女性組成。大多數人的武器只有劍或竹矛。
人們擔心裕仁天皇,會命令所有平民自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日本軍事機構的頭腦中(和武士道的武士準則保持一致),沒有投降這回事。正因為如此,在1945年,日本人有理由擔心裕仁天皇會下令“一億玉碎”。這樣的集體自殺被描述為,與日本的宿命論美學一致,“……這種死亡在悲劇中是美麗的,就像破碎的珠寶。”
裕仁天皇在廣播中,宣佈日本投降。黑澤明的最後一部電影《嫋嫋夕陽情》(Madadayo)中的一個場景,描述了廣播開始前的時刻,以及整個日本所感受到的焦慮。
絕望的日本軍隊,採取了神風特攻隊戰術岡村本昭(Motoharu Okamura)上尉,被認為是提出讓日本飛行員執行單向自殺任務的人,但組建特種攻擊部隊(Tokkotai)的卻是海軍中將大西瀧次郎(Takijiro Onishi)。這個團隊被稱為神風特攻隊,名字指的是1274年和1281年蒙古海軍試圖入侵日本時摧毀了它的風暴。
他們的第一次任務發生在1944年秋天,距日本投降不到一年,共23名飛行員參與了萊特海灣戰役。“神風特攻隊”在沖繩島戰役中最為活躍,他們使兩艘美國航空母艦喪失作戰能力,擊沉了幾艘驅逐艦。總共發生了近3000次神風特攻隊攻擊,損壞368艘船,擊沉34艘船。令人吃驚的是,只有14%的神風特攻隊成功擊中了目標。
日本投降後,60多萬日本士兵被蘇聯殺害或俘虜在原子彈投在長崎的同一天,蘇聯入侵了中國的日本偽滿洲國。日本關東軍被蘇軍完全擊潰,蘇軍包括89個師,150萬人,3704輛坦克,1852門自行火炮,85819輛車輛和3721架飛機。相比之下,整個關東軍只有大約70萬人,1215輛裝甲車,6700門大炮和1800架飛機,而所有這些都被最新的蘇聯裝備所超越。
至於8月15日天皇宣佈投降的訊息,關東軍中很多人要麼不理解,要麼拒絕相信。直到8月18日,停火協議才正式傳達給軍方。在戰鬥中,21000名日本士兵被殺,大約60萬人被俘。被蘇聯俘虜的戰俘中,只有大約一半活了下來,回到了日本。
廣播永遠地改變了日本(並造成了相當多的混亂)裕仁天皇透過“寶石之聲”廣播宣佈日本投降,這是日本天皇第一次向普通民眾發表講話,也是第一次利用大眾媒體,直接傳播日本天皇的聲音。因為日本人認為,天皇是人間的神,因此這是一件大事。
裕仁天皇的宣告內容激進,永遠改變了日本的社會結構,從一個自上而下的威權國家轉變為一個現代社會主義國家。他說,日本的目標是“為所有國家的共同繁榮和幸福,以及我們國民的安全和福祉而努力。”
據稱,這一宣告也引起了極大的混亂。因為廣播播放的,是一個之前錄製的音質很差的留聲機。除此之外,裕仁天皇還使用了正式的日語,而普通民眾既不會說也聽不懂。如果這些還不夠的話,裕仁天皇從沒用過“投降”這個詞。
自殺式飛機的誕生神風特攻隊使用的主要工具之一,是一架單人飛機,本質上是一枚飛行員制導導彈。它的名字的意思是“櫻花”,它是唯一一架設計成自殺式的飛機。機頭裝滿了炸藥,而飛行員需要控制飛機撞向盟軍船隻同歸於盡。這種飛機直到1945年才在戰場上使用,一種絕望的手段,在不可避免的失敗來臨之際,儘可能多地殺死敵人,摧毀儘可能多的盟軍船隻。
飛機推進系統是一枚短程火箭,這意味著它必須由重型轟炸機攜帶這種飛機。而這是這種飛機的致命缺陷,因為大多數這種飛機在抵達美國艦隊前就被擊落了。
日本還使用了載人魚雷。這種名為“Kaiten”的自殺式魚雷裡,會有一名水手,將武器對準目標。Kaiten最初設計有一個逃生口,但後來取消了這一功能。因此一旦一個人進入了載人魚雷,他的命運就註定了。
日本最大的戰艦“大和號”,被派去執行自殺任務到戰爭結束時,即使是日本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的戰艦,也被派去執行最後的自殺任務。1945年4月6日,大和號在一小隊艦船的護航下,離開東京港口,前往沖繩島戰役。他們接到的命令是,戰鬥到軍艦失去戰鬥力為止,然後在淺灘上鑿沉這艘船,繼續用遠端大炮轟炸盟軍艦隊。
然而,大和號從未到達沖繩。因為它在途中就被美國58特遣部隊攔截,其中包括5艘重型航母和4艘輕型航母。從這些軍艦上,227架飛機緊急起飛,奉命擊沉大和號。經過一天的戰鬥和幾次炸彈和魚雷的直接打擊,戰艦沉沒了,而當時船上有3000名船員。
日本領導人意識到戰爭失敗了,但試圖避免無條件投降1945年4月,日本軍方的大部分高階將領,堅持戰鬥到死,以鈴木貫太郎為首的新領導層上臺,肩負著尋求結束戰爭的使命。解碼的電報顯示,這些官員尋求了一條談判投降條件的途徑,並考慮利用蘇聯、中立的葡萄牙和中立的瑞典作為可能的中間人。美國國務院認為,在這一點上,裕仁天皇甚至在推動和平方面發揮了作用。
然而,美國堅持無條件投降。主要的癥結似乎在於日本堅持保護天皇。他們擔心他會被當作戰犯審判並被處決。當日本最終同意無條件投降時,天皇既沒有受到審判,也沒有被處決,其中的原因很複雜。
結核病是後方的一個主要問題結核病是一種最常見的感染肺部的細菌感染疾病,從1895年日本開始工業化,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一直是日本的一個主要問題。感染這種疾病在當時被視為死刑,而患者通常在臨終前才會被送進療養院。因為家庭試圖隱藏患病的親屬,所以進一步助長了它的傳播。
直到戰爭結束,日本被盟軍佔領後,這種疾病的發病率才有所下降。1948年,鏈黴素的引入標誌著日本治療該病的一個轉折點。
日本人把戰俘斬首,並工作到死日本將戰俘斬首或以任意的理由處死,並以殘忍而富有想象力的方式折磨。緬甸鐵路讓很多俘虜工作到死,而巴丹死亡行軍就是這樣,奪走了數千人的生命。隨後因為扣押戰俘的運輸船沒有被確認身份,最終導致至少有1萬名戰俘,死於盟軍自己的攻擊。
戰俘受到的待遇很糟糕,以至於盟軍指揮部不願相信這是真的。而日本對待戰俘的殘酷,在戰爭結束時變得更加可怕,當時日本人的口糧已經用完了,不確定是要放棄戰俘還是殺死他們。起初,盟軍領導人認為這種情況是少數日本流氓指揮官造成的。但直到1945年,大量戰俘在緬甸和菲律賓被釋放,人們才瞭解了暴行的真實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