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秦終結諸侯國後,中國迎來前所未有的大一統。此後的2000多年中,古代中國始終處於“久分必合,久合必分”的狀態。

其中的大一統時間要比分裂的時間長,只出現兩個不同時期的大分裂(南北朝和五代十國)。排除各個小國和短暫的封建政權,秦朝以後中國共出現約15個大王朝和幾個特殊時期。

從名稱上來看,大多的朝代的稱號都使用西周、春秋戰國時期的國號(除漢、元、金、清外)。值得注意的是,戰國七雄中的六國都被重複使用,唯獨韓國從未出現過。

那麼,為什麼沒有人使用這一國號呢?

中國2000多年的歷代稱號

秦朝之後,中國共經歷西漢、東漢、三國、魏、晉、清朝等朝代。從名稱上來看,大多在西周、春秋戰國時期都能夠找到,被使用最多的是秦和漢。

秦延續的是建國初期的名號,在它滅亡以後,歷史上依然多次被使用,如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前秦、後秦、西秦等。

“漢”來命名的王朝比較多,西周和春秋戰國時期並沒有這一國號,不過自從漢朝建立之後,以“漢”為稱呼的正確依然很多。

比如,蜀漢、趙漢、成漢、後漢、北漢、南漢、赤眉漢、匈奴漢等。總體來看,漢是被引用最多的一個王朝名稱。那麼,除了秦和漢以外,戰國七雄中其他國號被引用的程度是怎樣的?

七雄中,“燕”被引用來做政權名稱比較多,由於沒有形成大一統的政權而得不到重視,一直為人們所忽略。南北朝時期被引用最多,分別出現前燕、後燕、南燕、北燕等的政權。

唐朝中後期,安祿山攻入長安城以後,宣佈建立燕,自稱雄武皇帝。政權沒有持續多久就在內耗之中滅亡,不過史思明為穩住軍心,依然儲存燕的存在,將安祿山追封為光烈皇帝。

五代十國時期,“燕”也被引用到地方政權上,如桀燕國。不過由於政權過小,成立的時間又一晃而過,因此一般很少被史書提及。

“趙”被引用僅次於“燕”。“三家分晉”後,春秋末時期的趙國建立起來,後成為戰國七雄之一,曾經一度成為諸國霸主,力量不可小覷。

趙國滅於秦後,“趙”通常被引用到宗親諸侯王的封地名稱上,如西漢趙國、東漢趙國、曹魏趙國、晉朝趙國。在地方獨立政權上,也有用“趙”命名的,共有漢趙、後趙五代的趙國

排在“趙”後的是“魏”。魏國最早誕生於“三家分晉”,所延續的時間比較長。秦國開始統一全國後,魏在韓、趙後面被消滅,從此消失於歷史。

東漢時期,在曹操強大的基礎之上,曹丕去漢自立,建立勢力比較強大的曹魏政權,為後來晉朝統一天下做充足準備。到南北朝,先後出現北方民族建立的北魏、後魏、東魏和西魏等政權。

“楚”被引用的次數也很多。周朝延續下來的楚國滅亡以後,陳勝、吳廣率先建立“張楚”,項羽後來也建立西楚政權。後來還出現桓楚、林士弘楚、朱粲楚、李希烈楚、北楚、馬楚(南楚)等小政權,算不上王朝,只能認為是地方割據勢力。

“齊”一般也是小政權的國號。西周時期,齊國就在姜子牙的建立下出現,後被田齊滅亡,而田齊又亡於秦國的統一天下。南北朝時,共出現北齊、南齊,唐末還有黃巢所建立的大齊等。

奇怪的是,唯獨沒有“韓”出現。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

朝代的稱號的講究

對於朝代的稱號,眾多統治者有著非常嚴謹的考慮。不過從總體的型別上來看,大概有6種,有的統治者可以獨立選擇新建立政權的稱號,有的則只能繼承早已有的傳統。

第1類為部落或部族名稱的轉變,如夏、商、周等。傳說時代結束後,夏部落脫穎而出,這類中國歷史上的第1個王朝。由於其部落就叫做“夏”,王朝也隨之被命名為“夏朝”。

商和周也都非常相似,它們分別是推翻前一個王朝後,建立起屬於本部落為主體的統治,最後形成強大王朝。正因如此,部落的名稱通常也被認為是朝代的名號。

第2類是由發跡地名而來,如秦、魯、吳等。如今,這些往日裡曾經擁有強大政權的地方依然有著王朝名稱命名的“舊稱”。如陝西地區通常被稱為秦地,江南地區有吳地之稱,湖北和河南以北地區則通常被稱為楚地。

有人認為,是曾經政權讓人們記得地名,而不是由地名變成國家名稱。細緻考究後,發現兩者互相影響。

第3類是以部落首領名稱建立民族和政權,如鮮卑族的眾多小部落中,其所建立起來的政權通常都以部落名稱為名。

第4類是以姓氏為朝代名稱,如南北朝時期的陳朝。

第5類是遵循“五行之道”哲學,用相生相剋的方式來命名朝代。據說,金朝的建立是為了剋制遼朝,明克元,清克明。其中都蘊含著五行相剋的哲理,大多取自經典著作之中。

第6類是因爵位而得國名。曹魏政權與曹操被封為曹王有關,隋、唐等也都因為爵位而引用到新的政權之上。有意思的是,“韓王”在哪一個朝代都有,但卻沒有被用來命名新的政權。自從韓國滅亡後,2000多年的史書中便不再出現“韓”。那麼,這是為什麼?

為什麼不使用韓國作為朝代名稱?

有人認為,之所以不用“韓”來命名新的政權,主要是因為“韓”太過於柔弱,會影響到國運。古代的統治者基本上都很迷信,相信“君權神授”,非常講究各種習俗。

因此,這樣的說法未必沒有道理。西漢至唐朝時期,王朝的建立通常以建立者的爵位來命名。如魏王曹丕、被封為國公的楊堅和李世民等。

唐朝之後,韓王的稱號沒有被廢除,不過卻沒有強大的韓王,因而建立起一個新的王朝很不可能。

趙匡胤建立宋朝,使用的並不是爵位,而是地名。黃袍加身之前,他曾經擔任宋州的節度使。成功奪權以後,就直接使用宋州的“宋”來命名新的王朝。

元之後,統治者不再使用地名、爵位等,而是從《易經》等經典著作中尋找靈感,用以命名新誕生的王朝。

如此看來,戰國七雄中,除韓國沒有被用來命名新的政權之外,其他的國家都被重複地利用著。原因之一是韓國比較薄弱,如秦統一時第1個被滅亡。原因之二是歷任韓王都不強大,未能將自己的爵位變為朝代名稱。原因之三是古代經典中沒有“韓”,因此不被利用。

結語

韓國在中國歷史上只出現於春秋末期,被秦朝所滅亡以後,從此就消失於歷史。2000多年裡,不斷更替的王朝就如跟換衣服一樣,其中很多王朝使用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國號,不過唯獨沒有韓國。

對於這部分,更多人認為是韓國比較薄弱,進入元朝以後,王朝的命名一般遵循五行哲學,“韓”更是難以上榜。因為這些因素,“韓”才在2000多年裡沒有出現過。

8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文明曙光-夏朝亂局